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95篇
  免费   1476篇
  国内免费   1837篇
医药卫生   50608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556篇
  2022年   780篇
  2021年   1018篇
  2020年   717篇
  2019年   850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787篇
  2016年   990篇
  2015年   1159篇
  2014年   1997篇
  2013年   2054篇
  2012年   2858篇
  2011年   3052篇
  2010年   2922篇
  2009年   2823篇
  2008年   3611篇
  2007年   3405篇
  2006年   3401篇
  2005年   3808篇
  2004年   2589篇
  2003年   1814篇
  2002年   1540篇
  2001年   1426篇
  2000年   1193篇
  1999年   1038篇
  1998年   822篇
  1997年   636篇
  1996年   591篇
  1995年   463篇
  1994年   322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胆绿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机制。  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odel,MCAO),给予胆绿素治疗后,采用改良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Iba-1/DAPI染色标记缺血侧脑组织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组织炎症因子TNF-α表达,Western blot测定脑组织Iba-1/CD68的蛋白表达。  结果  和IR组比较,胆绿素治疗可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P < 0.05),同时,还能减轻脑组织含水量(P < 0.05),降低大脑梗死面积(P < 0.05),以及降低缺血侧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的表达和Iba-1/CD68蛋白的表达(P < 0.05)。此外,胆绿素治疗还能减少缺血侧脑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P < 0.05)。  结论  胆绿素在MCAO大鼠中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而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和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中实施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对象选择我院于2018.5~2019.5期间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98例,抽签方式进行分组观察,49例实施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方案的患者归纳为实验组,另49例实施阿司匹林治疗方案的患者归纳为对照组,对2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观察。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得以显著提升,纤维蛋白含量、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得以显著降低,脑梗死发生率得以显著降低,两组比较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评价标准(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中实施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方案可达到满意的效果,可对血流指标进行优化,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辅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对颈动脉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TIA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d,连续服用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检测;随访6个月,分别记录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变薄,斑块面积显著缩小,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和斑块面积、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10.3%)明显低于对照组(21.6%)(x~2=4.762,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辅治能有效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血脂水平和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指南的新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6年2月,美国卒中协会主办的国际卒中大会和当月出版的Stroke颁布了新的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二级预防指南[1,2]。新指南撰写委员会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Sacco教授强调,与以前的指南[3,4]相比,新指南有了新的改进,它是一个以充分和完整证  相似文献   
6.
7.
在口腔科的门诊护理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伴有颈椎病的患者,在口腔疾病诊治过程中,出现颈椎病临床症状的急性发作,给医护人员造成措手不及,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其他意外,造成严重后果。鉴于此,我们将伴有颈椎病的口腔科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医护人员相应注意事项做一简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曙林  张忠德  孟红凤 《医学信息》2006,19(9):1644-1645
目的 比较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90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均分为丙戊酸镁和碳酸锂组,在治疗前,治疗2、4、6周末分别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丙戊酸镁组治疗2周后BRM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碳酸锂组,两组治疗6周BRMS总分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治疗2、4、6周末TESS评分,丙戊酸镁组显著低于碳酸锂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丙戊酸镁治疗躁狂发作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
先证者 男,4岁,因反复惊厥发作4个月于2000年7月11日入院。患儿3岁9个月时出现两次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无发热,就诊于外院,给予苯巴比妥治疗无效,脑电图显示全面性阵发性尖波,改用丙戊酸后发作频率增加,并出现3~9次/d的失神发作和失张力性发作,再改用苯妥英加氯硝西泮,发作无减少,每次发作持续约1~2min,转至本院。患儿2岁10个月时曾出现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1次,伴高热,未予处理。  相似文献   
10.
发作性运动障碍和发作性共济失调均属离子通道病。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某些原先不被认识的疾病,如SCA-6和SCA-10都属于共济失调,但都伴有癫痫发作,且服用卡马西平等抗惊厥药物均能部分改善症状。此2个家系的患者若能进一步作分子诊断,必将提高我们对疾病的认识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