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5篇
  免费   2048篇
  国内免费   3167篇
数理化   10060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520篇
  2013年   507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429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445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389篇
  2006年   432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395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354篇
  2001年   306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ass concentration and isotopic values δ13C and 14C are presented for the water-insoluble refractory carbon(WIRC) component of 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TSP),collected weekly during 2003,as well as from October 2005 to May 2006 at the WMO-GAW Mt.Waliguan(WLG) site.The overall average WIRC mass concentration was(1183±120)ng/m3(n = 79),while seasonal averages were 2081 ±1707(spring),454±205(summer),650±411(autumn),and 1019±703(winter) ng/m3.Seasonal variations in WIRC mass concentrations were consistent with black carbon measurements from an aethalometer,although WIRC concentrations were typically higher,especially in winter and spring.The δ13C PDB value(-25.3 ± 0.8)%.determined for WIRC suggests that its sources are C3 biomass or fossil fuel combustion.No seasonal change in δ13C PDB was evident.The average percent Modern Carbon(pMC) for 14C in WIRC for winter and spring was(67.2 ± 7.7)%(n = 29).Lower pMC values were associated with air masses transported from the area east of WLG,while higher pMC values were associated with air masses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southwest of WLG.Elevated pMC values with abnormally high mass concentrations of TSP and WIRC were measured during a dust storm event.  相似文献   
2.
假设^13C是单粒子的2p态的结构,用Glauber多重散射理论研究了入射能量为1GeV的质子在^13C上的弹性散射,得到了与实验符合得很好的理论结果。这说明^13C可能存在着一个类晕的中子皮。  相似文献   
3.
双掺(Tm3+,Tb3+)LiYF4激光器1.5 μm波长激光阈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  方达伟  洪治  洪方煜  邬良能 《光学学报》2002,22(12):426-1432
由速率方程推出了双掺(Tm^3 ,Tb^3 )离子准四能级系统的激光阈值解析式,讨论了Tm^3 和Tb^3 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1.5μm波长附近的激光阈值和Tm^3 、Tb^3 离子的掺杂原子数分数及晶体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对应Tm^3 离子^3H4→^3F4跃迁的约1.5μm波长的激光,激活离子Tm^3 的掺杂原子数分数过大时,交叉弛豫作用将使系统阈值迅速增加。Tb^3 离子的加入,一方面能抽空激光下能级,起到降低阈值的作用;另一方面亦减少了激光上能级的寿命,使阈值升高。故Tb^3 离子有最佳掺杂原子数分数。对于Tm原子数分数为y=0.01的Tm:LiYF4晶体,Tb^3 离子的最佳掺杂原子数分数为0.002左右,同时表明,激光阈值与晶体长度有关。最佳晶体长度与Tm^3 、Tb^3 离子的掺杂原子数分数以及晶体的衍射损耗和吸收损耗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通过对YBa2Cu1-xCox(Cu1-yZny)2Oz(0≤x,y≤0.1)体系晶体结构、氧含量、正常态电阻-温度关系、Hall效应以及超导临界温度等的综合测量,发现随着Co和Zn含量的增加,体系经历了从正交结构的超导金属向四方结构的非超导半导体的转变,超导临界温度Tc和载流子浓度nh均迅速下降,Co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6.
7.
报道了5种新的α,α′-二氧代烯酮环二氮代缩醛化合物的NMR谱,初步探讨了分子结构对化学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发光学报》2006,27(6):916-916
由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重点实验室承办,海南大学理工学院协办的第1届掺杂纳米材料发光性质学术会议于2006年11月5~7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这是国内外举办的首次掺杂纳米发光材料方面的专题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0个省市49个单位、香港地区(3人)以及美国(2人)、荷兰(1人)的专家学者总计100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共收录论文摘要101篇,其中大会邀请报告8篇、分会邀请报告12篇、口头报告36篇、张贴报告45篇。内容涉及到:新型纳米发光材料与新的纳米合成、组装技术;纳米材料发光中的激发态过程;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纳米材料中的限域效应、表面效应及其诱导的新现象;表面修饰与核壳结构的纳米材料;一维纳米材料线、管及纳米薄膜的结构与发光性质;掺杂纳米材料发光中的新概念、新理论.  相似文献   
9.
在弱场图像下,利用Racah不可约张量算符方法得到了三角对称3d4/3d6电子组态的210阶可完全对角化的微扰哈密顿矩阵、最近邻点电荷模型晶体结构常量公式和电子顺磁共振g因子公式.研究了LiCoO2晶体和掺入Ni的LiCoO2:Ni晶体中Co3+的基态能级、晶体结构和电子顺磁共振g因子.考虑了LiCoO2晶体和LiCoO2:Ni晶体中自旋单重态和三重态对Co3+基态能级的影响,讨论了LiCoO2晶体和在LiCoO2晶体中掺杂Ni后Co3+局域结构常量大小的变化是引起Co3+的基态能级变化的主要原因,理论和实验都证实了这一点.还计算了掺杂前后的电子顺磁共振g因子,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0.
贯丛  曲艺 《大学物理》2006,25(3):41-43
甲基紫掺杂聚乙烯醇薄膜材料在两束相干光照射下生成相位光栅.当改变一束相干光光程,通过监测相位光栅的一级衍射信号强度的变化,可以检测相位光栅的生长和擦除过程.在此实验基础上,讨论了甲基紫掺杂聚乙烯醇薄膜材料多重全息存储的原理与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