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数理化   4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万兆瓦可调谐窄线宽新型钕玻璃激光装置的特色、所涉及的若干物理问题、装置的总体光路排布和关键技术,以及装置的总体输出性能。  相似文献   
2.
大能量钕玻璃棒状激光器新型热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kJ级大能量钕玻璃固体脉冲激光器,对比研究了传统恒温水冷方式和采用加热控制的新型热管理技术下的激光棒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采用新型热管理技术可大大降低棒内温度梯度,减小泵浦过程中的热效应,确保大能量激光输出;而且加热循环水的最佳升温值在单泵浦脉冲引起的激光棒平均温升值附近,使得径向温差最小,该最佳升温值与脉冲间隔时间有关,比如脉冲间隔15 s时,循环水在每个脉冲过后的最佳升温值为单泵浦脉冲引起的激光棒平均温升值的0.85倍;采用加热控制后水温和激光棒温度整体升高,因此在工作一个脉冲串后,必须恢复激光棒温度到初始状态,然后再进行下一个脉冲串工作。  相似文献   
3.
4.
杨瀛海  俞本立 《光学学报》1990,10(2):78-182
本文从理论上通过对钕玻璃中Nd~(3+)离子光吸收特性的分析,阐明了其光吸收对温度依从性的原因.在实验中,试制了几种不同类型的钕玻璃光纤温度传感探头.对Nd~(3+)离子光吸收的温度特性进行了验证,其结果和理论分析相一致,实验表明钕玻璃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光纤温敏传感材料.  相似文献   
5.
以激光介质的第一主应力为评判标准,依据Griffith微裂纹理论作为断裂临界应力,基于已报道的断裂实验数据和3维、瞬态的有限元计算,建立了预测一定泵浦参数下钕玻璃断裂可能性的Weibull统计模型,同时分析了影响介质泵浦极限的其它因素。结果表明:材料的抛光工艺决定了介质的断裂应力;对于短脉冲大能量方式工作的钕玻璃介质,基于美国2 0世纪9 0年代的抛光水平,1 Hz以下低重频时应优先考虑18 kW.cm-2的泵浦饱和极限,10 Hz以上高重频时应优先考虑介质的断裂极限。  相似文献   
6.
高功率钕玻璃激光放大器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范滇元 《物理》1999,28(2):79-84
系统地分析了高功率钕玻璃光放大器及其优化设计的研究现况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简要报道了在钕玻璃放大器优化设计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溶胶—凝胶法制备钕玻璃纤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钕玻璃是一种重要的光学材料。它作为激光工作物质已在激光核聚变、中小能量器件、波导激光器和光纤通讯上获得重要的应用。制备钕玻璃及其纤维通常需要在高温熔融状态下进行,操作条件苛刻。溶胶-凝胶法是在较低温度下制备无机材料的新方法,目前正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热效应仍是限制激光放大器向高功率、高光束质量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 高效的热管理是抑制热效应的重要技术途径. 研究了基于激光二极管抽运氦气冷却的钕玻璃叠片激光放大器的热效应. 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 分析了钕玻璃的温度、应力应变和应力双折射分布, 并计算了热致波前畸变和退偏损耗, 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 在热沉积为0.7 W/cm3的条件下, 6片钕玻璃总的热致波前畸变为6.77λ , 最大退偏量大于90%.  相似文献   
9.
研制成功了一台主-被动对撞锁模的钕玻璃振荡器,激光脉冲宽度达到3ps强度起伏小于±6%,实验分析了影响振荡器稳定输出的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0.
吕宝龙  王育竹 《光学学报》1994,14(3):53-256
报道腔内量子电动力学效应对钕玻璃微球荧光谱的影响;分析了光谱中量子电动力学结构的相对强度,同时估算了自发辐射速率的量子电动力学增强。实验证实增强辐度超过1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