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政治法律   146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89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嘉庚与汪精卫相识于清朝末年政局动荡之际,决裂于抗战期间中华民族危难之时.辛亥革命前后,他们都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先后参加了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而不遗余力其时陈嘉庚是血气方刚、爱国爱乡的年轻实业家,而汪精卫是锋芒毕露、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在风云变幻的局势和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们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最终导致公开决裂.他们的人生结局也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
林雪 《党建文汇》2006,(4):46-46
辛亥革命胜利以后,文化人不再受朝廷或官僚的豢养,书籍、报刊作为商品进入了文化市场,出版者发行书报可以赚钱;作者按劳取酬,获得版税或稿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付酬制度,但其间几经反复,稿酬一降再降,到“文化大革命”期间降到了零。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推翻封建帝制的伟大事业,多次组织过武装起义。为筹措起义经费,孙中山先生飘洋过海,四处奔波,得到了海外华侨倾心相助,全力支持。如图“中华民国金币”券就是孙中山先生海外筹集起义经费时发放的凭证,也是众多海外华侨支持辛亥革命的有力物证,凝聚了海外赤子爱国报国的拳拳之心,在中国近代纸币债券的收藏研究中倍受瞩目。  相似文献   
4.
海南情     
王亚兰 《共产党人》2005,(22):55-55
有人说:对于海南,总少不了女性情结。辛亥革命前留给人深刻记忆的是黄道婆。这是一个逃婚到海南并将纺织技术发扬光大的女人。这以后直到解放前.英姿飒爽的红色娘子军以及她们咏唱的“万泉河水清又清”又深深地吸引并感动着人们。直到今天.她们是战火硝烟染成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最悲壮最具传奇色彩的一面旗帜。也许是这些不让须眉的巾帼义举打动了上苍.造化主在自然物的构拟中无不注入她们的倩影她们的灵性……  相似文献   
5.
序一桂维民同志关于突发事件应对的这部新著,在我案头放得有些日子了,我得闲时就翻读若干。维民曾是中央党校的学员,也曾是我在陕西时的同事,熟人的文章读起来很觉亲切。他书中所写的应急案例也多是我所关心的,所以也有兴趣去读。不少案例我原来只是略知一二,这次读后方知其详,也是大有收获的。维民对这些案例的分析颇有见识,体现了他认真的研究,也融入了他个人的经验,既有学术视野与学术背景,又不是不接地气的纸上谈兵,这大概是他这部书价值之所在。维民平时做事、为人都有书卷  相似文献   
6.
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是"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除了被世人所熟知的学术贡献外,他早年还曾有过一段不被人关注的政治经历。从少年到青年时代,伴随着辛亥革命前后一系列社会剧变,顾颉刚个人思想也经历了从立宪到革命再到崇尚无政府主义的连续性变化。顾颉刚思想成长过程中受梁启超"新民"思想影响深重,并确立了强烈的社会改造意识。在短暂的政治激情消退之后,顾颉刚思考社会和人生,并最终选择了以学术文化来改造社会这条道路。顾颉刚个人思想变迁是时代社会思潮的缩影,顾颉刚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普遍经历。  相似文献   
7.
用今天的话说,阎锡山算得上19世纪80后的佼佼者.1905年,他才22岁,便加入了同盟会,登上政治舞台.28岁时,辛亥革命爆发,阎锡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用孙中山的话说:"不惟山西人当感戴阎君,即十八行省亦当致谢." 阎锡山执掌山西军政大权40年,称"山西王"当之无愧,至今仍被论者称为山西现代转型以来最好的地方长官.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曾向他致意,蒋介石有一次在国民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说:"过去,我们学苏联、学美国、学德国,都失败了,还不如阎锡山在山西有办法,我们今后要学阎锡山."毛泽东则在"西安事变"之际给阎锡山写信说:"共维大局之语,至理名言,曷胜钦佩……愿我公出以有力之调停手段."  相似文献   
8.
一、与生俱来的"中山情结"6月1日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80周年纪念日。面对近代深重灾难的中国,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并通过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风潮日趋频繁与激烈,天灾、清政府的政治经济弊端以及清末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矛盾成为了始作俑者。而民变作为下层群众对生存危机最"原始"的反应,不仅凸现了清末社会的变迁,亦剥蚀着清廷统治的根基。所谓于细微处见深刻,史学界的目光逐渐被最广泛存在的民变现象所吸引,各方面的探讨呈方兴未艾之势。而民变如何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反噬清朝也为民变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论选择     
选择,即挑选和抉择。选择意味着择优,意味着淘汰,意味着鉴别和取舍。选择决定人生。人生的旅程,除开生死由不得自己,其余均可选择。学业,事业,婚姻,决定生命的价值。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果蔬市场上津津有味的讨价还价,决定生活的味道。政治风云人物的选择,不仅决定自己的人生,也改变历史的进程。孙中山不忍列强入侵、国家衰败、民生凋敝,用毕生精力推行三民主义与国民革命,留下不朽的历史烙印。袁世凯老谋深算,手握重兵,是晚清重臣,面对汹涌澎湃的辛亥革命浪潮,在清朝与民国之间选择民国,在民主与专制之间选择专制,在救国与卖国之间选择卖国,在总统和皇帝之间选择皇帝,最终机关算尽,在众叛亲离之中闷闷不乐地死去。人生的轨迹由选择构成,正确的人生源于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