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交通运输   5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车载信号与地面信号显示关系,对当前及未来两者协调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以及基于MATLAB/Simulink中的S函数进行的离线仿真和基于dSPACE平台的半实物仿真.离线仿真和半实物仿真结果都表明了模型和S函数的正确性、有效性.通过半实物仿真,突出了ControlDesk在实时仿真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新标准QC/T 71—2009《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轮辋》与日本工业标准JIS D4215—1995《二轮摩托车用轮辋》相比,仍保留了永久变形量的要求;新标准轮辋径向强度试验方法更合理,比日本标准更先进。新摩托车轮辋标准符合我国国情,标准所规定的几何尺寸要求与原标准一样;外观要求中漆膜要求也与原标准一致;镀层、氧化膜层给出了具体要求一般企业都能达到;标准新增的条母孔、气门嘴孔要求一般企业都能达到。应该说新摩托车轮辋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灰色预测方法在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高温下沥青混合料蠕变试验发现,加载30min时滞后弹性变形基本完成,可以近似认为其后发生的变形为粘性变形,从而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加载过程中30min至60min的变形数据进行逆向拟合,得到整个加载过程中的永久变形方程。然后利用坐标变换,得到了时间序列下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规律。相比于常规的数据拟合方法,由于采用了加载后段的数据进行拟合,避免了开始加载过程中虚假变形的影响,使得拟合的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5.
总结2005年全路工务系统在六大干线安全标准线建设、第六次大面积提速线路改造、生产布局调整、安全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安排2006年全路工务重点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线桥结构现代化,施工作业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方针,围绕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深化铁路体制改革和工务修理制度的改革,全面完成各项任务,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确保工务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和铁路第六次提速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6.
根据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的力学参数,采用力学经验法对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长期性能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岩沥青改性沥青可以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改善路面性能。  相似文献   
7.
孙毅 《天津汽车》2009,(1):30-32
为抑制负载、摩擦力矩和转动惯量的变化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速度伺服系统的影响,将以上参数的变化视为伺服系统的扰动量,推导出速度环自抗扰控制的控制策略,并将其应用在电动汽车驱动上。基于MatLAB的仿真提出的自抗扰控制器均具有更好的动态和静态特性,能很好地实现额定转速以内的恒转矩运行和额定转速以上的恒功率运行。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永磁同步牵引电机特点及其在铁路机车中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永磁同步牵引电机的关键技术,并展望了其在铁路机车应用中的发展趋势,以积极推动我国永磁同步牵引电机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内5G系统已经开始商用,第一个5G系统演进版本的标准化已经完成。首先基于目前普遍采用的LTE-M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系统的概况和需求,分析了5G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在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环境中的适用性,最后讨论提出了未来5G通信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系统中的一些设计思路和方案,指出LTE-M加5G的NR-U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建设的可行方案。随着车地通信业务的发展,5G系统将可能应用于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中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无线通信的CBTC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方向,无线车-地通信系统是CBTC系统发展的基础。介绍广佛线信号系统无线通信子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功能;分析系统的冗余结构,描述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常见故障类型及日常维护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