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0篇
  免费   604篇
  国内免费   625篇
数理化   4139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6066Al合金和不同SiCp含量的6066Al/SiCp复合材料,用多功能内耗仪在200~600 K温度区间内测试了所研究材料在升温过程中的内耗变化趋势,探讨了6066 Al /SiCp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区间的内耗机制.结果表明6066Al/SiCp的内耗值比6066Al合金内耗值高,特别是在高温阶段比6066Al合金内耗值高得多;6066Al/SiCp和6066Al合金在300~470 K时的内耗主要是位错与第二相颗粒交互作用引起的位错内耗,在高温下内耗主要由Al/Al、Al/SiC的界面微滑移引起.  相似文献   
2.
一类抽象动力算子的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Hilbert空间理论,对一类抽象动力算子的谱进行研究,得到动力算子对复平面的划分。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能力是在相应的创造性的支配下进行的一种积极的、能动的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一切创新话动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在大学教育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十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从正交各向异性三维弹性动力学的控制方程出发,在求得四边简支矩形板自由振动频率和位移振型的基础上,构造了受迫振动的位移函数;利用自由振动位移振型的正交性,将控制方程的空间变量和时间变量分离,得到了广义质量、广义力和频率表示的关于时间的2阶常微分方程,从而得到了正交各向异性弹性矩形板在受迫振动下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给出了本文方法与薄板理论的算例.  相似文献   
5.
朱浩 《运筹与管理》2005,14(6):136-141
本文从非线性自然观的视野。引用与分析了社会经济系统功能模型与效应模型。构建了系统和谐状态模型与和谐状态可信度模型,形象地说明了企业系统的和谐既是一个随机不确定状态。又是企业和谐力量与不和谐力量相互抗争干涉的过程。依据协同学原理提出了企业系统和谐演进的机制,表明企业系统的和谐发展是子系统和谐协同的过程。即子系统竞争合作的过程。文中所构建的模型,从理论上清晰地说明了企业系统和谐有序运行的机理,为如何构建和谐企业。提供了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Cr3+:MgAl2O4晶体EPR参量及其电子精细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虑了SS(Spin-Spin)作用和SOO(Spin-Other-Orbit)作用,采用完全对角化方法,结合自旋Hamiltonian理论,研究了Cr3+∶MgAl2O4晶体EPR参量及其吸收光谱,理论与实验符合甚好.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4A2(3d3)离子EPR参量的微观起源. 研究表明,EPR参量起源于四种微观机制:(1) SO(Spin-Orbit) 耦合机制;(2) SS耦合机制;(3)SOO耦合机制;(4) SO~SS~SOO总联合作用机制. 在这些机制中,SO机制是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7.
多孔介质BISQ模型中的慢纵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着重研究了多孔介质BISQ模型中慢纵波的基本特性.给出了BISQ模型下慢纵波速度 和衰减的低频近似公式.与Biot理论对比,BISQ模型中慢纵波的衰减随频率降低急剧增大, 且随喷射流长度的减小而增加;相速度随喷射流长度的减小而增加,其低频极限值不是零; 孔隙流体位移与固相骨架位移之比的幅值随喷射流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其相位特点与Biot模 型预测的不同;在流体与孔隙介质的边界上可产生更大的渗流.为对比,同时也给出快纵波 的行为.依据BISQ模型可推断:非黏滞流体饱和孔隙介质中不存在喷射流机理;BISQ模型中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喷射流 慢纵波 动力协调  相似文献   
8.
It is well known that potassium ion channels have higher permeability than K ions, and the permeable rate of a single K ion channel is about 108 ions per second. We develop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potassium ion channel permeation involving ab initio quantum calculations and Brownian dynamics simulations, which can consistently explain a range of channel dynam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velocity of K ions, the mean permeable time of K ions and the permeable rate of single channel are about 0.92nm/ns, 4.35ns and 2.30 ×10^8 ions/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
Whether or not a small stress change can trigger a big earthquak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critical point hypothesis for earthquakes. We investigate global earthquakes with different focM mechanisms which have different levels of ambient shear stress. This ambient stress level is the stress level required by the earthquakes for their occurrence. Earthquake pairs are studied to see whether the occurrence of the preceding event encourages the occurrence of the succeeding one in terms of the Coulomb stress triggering.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stress triggering effect produced by the change of Coulomb failure stress in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s,about 10-2 MPa, is distinctly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focal mechanisms, and thus for different ambient stress levels.For non-strike-slip earthquakes with a relatively low ambient stress level, the triggering effect is more evident,while for strike-slip earthquakes with a relatively high ambient stress level, there is no evident triggering effect.This water level test provides an observational support to the critical point hypothesis for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10.
利用弧形光栅尺测量大型转轴扭矩的原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全林  高海宾  刘彬 《光学技术》2003,29(2):204-207
利用弧形光栅尺的旋转微位移测量功能,组建一组测量体系,用于测量巨型转轴的扭矩。采用四组相同的弧形光栅尺同时测量两截面的相对转角,通过多点测量实现误差均化,得出了消除转轴直径对测量影响的公式,使仪器的环境适应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根据不同的工作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动态测量扭矩的计算方程。实现了大型机械设备主传动的动力监测,为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