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社会科学   4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李炳海 《齐鲁学刊》2004,(5):110-114
有关黄帝孕育的神话产生于汉代,黄帝被说成是雷神之子。这个神话的产生,与黄帝发明制造车辆密切相关,是由车声联想到雷声。把黄帝说成雷神之子,导致黄帝发祥地的空间挪移,由西方变为东方,起制导作用的是八卦与八方相配的理念,其中又渗入五行观念。黄帝孕育神话生成于汉代,同时出现的类似神话还涉及到太昊伏羲氏、汉高祖刘邦。这类神话所体现的哲学理念、思维方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黄帝孕育神话是奇异的,同时也与先前生成的黄帝神话发生了一些无法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姓氏之学是社会学、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姓氏的产生、演变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此文通过一些古文献资料的论述 ,说明赵姓始祖不可能是少 ,而是黄帝。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素问》作为中国的医学宝典,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效果主要取决于翻译的具体效果,只有完全的遵循黄帝内经的发展历史背景,正确理解其表达的意思,才能够很好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契丹的由来和辽代的建元(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历史文献、出土文物对契丹民族的名称、由来、发展、地位、成就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指出契丹是黄帝的后裔,从汉代进入畜牧业时代。辽代实行唐代的文化制度,是当时东亚地区政治军事中心,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境内的古城寨古城是近年来发现的一座中原地区目前面积最大、墙体保存最好的龙山时代城址。古城寨一带为传说中的祝融之墟,亦黄帝所居轩辕之丘。极有可能传说中的黄帝集团中的大隗氏曾在此地筑城,故当地有一夜“鬼”修龙山城的传说。该传说正反映了黄帝集团与祝融集团在相互通婚的基础上而逐步走向融合的真实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6.
十六国北朝时期,伴随着少数民族纷纷南下并建立不同政权,如何在汉文明地区加强其政权的执政合法性便成为统治者在意识形态的构建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少数民族在祖源认同方面的变化,尤其是五胡攀附华夏族祖先黄帝(或炎帝)乃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意识形态建构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先秦以来对汉文明认同的具体历史实践过程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南下中原的少数民族的汉化过程,实质也就是其族群历史记忆的诠释与再诠释过程。  相似文献   
7.
黄帝和炎帝是中国古史传说中杰出的部落首领,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古代圣治之典范。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及近年来对河南省濮阳西水坡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实物,在厘清传说真相的基础上,着重考证炎黄文化的最早发祥地——河北的"涿鹿"和"阪泉",认为我们的祖先的确在涿鹿一带筑城生活过,也曾在这里多次交战,从而融合成今天的华夏民族,并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之源。  相似文献   
8.
运气学说滥觞于《黄帝内经.素问》中的"七篇大论",《太平经》是道教的第一部典籍。通过对两部著作的思想进行梳理和比较研究,论述了《太平经》中蕴涵的运气学说思想,辨析了二者的渊源关系。首次对"王气"和"君火"两个概念进行了考辩,并依此提出了"七篇大论"的著述时间应该在《太平经》之后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自1992年开始兴起的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运动”以来,在20世纪初期民族主义思潮中诞生的“炎黄子孙”的言说又被重新提起,并成为弘扬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围绕着“炎黄子孙”这一提法以及在全世界华人中兴起的“炎黄热”,却引起了来自中国部分少数民族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异议与争论。本研究拟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汉族社会和苗族社会中兴起的“炎黄热”以及“蚩尤热”的追踪和考察,对在清末民初形成的“炎黄子孙”与“中华民族”这两个概念所代表的近代中国国民整合路线的不同内涵加以初步的整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黄老之学的开山之作《黄帝四经》,立足道家,上承老庄,兼容儒、法等他家之长,在分析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生存之道同时,揭示了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德育规律。指出德育具有定名守分、明德王天下的价值功能,并以执道为基,围绕顺道自然的圣人理想和信朴慈俭的道德准则,提出了因性而施、刑德相养的育化方略和虚静无为、知守立行的内化路径,构建了具有黄老之学特色的德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