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10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橙黄绿青蓝紫--张爱玲和她的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词在张爱玲笔下的运用 ,显得自然朴实。它带来的既有轻松乐趣又有沉重悲凉。透过冷艳的色彩 ,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充斥着荒凉感的张爱玲 ,把对现实的恐怖 ,对不可知的未来 ,通过“俗”的物和绝妙的感受 ,以奇特的手法表达了出来 ,她完全称得上一位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彻底消解了中国传统章回小说《水浒传》等文学佳作由市井弹词到文人写定的近乎道德评判的文化心态模式,而是以冷静、客观、宽容的叙事特质对诸多人物形象的行为举止加以生动、真实、淋漓的表白刻画并最终张扬着意趣悠远的生命韵味。  相似文献   
3.
北宋东京城在中原古代城市,甚至在中国古代城市中,无疑是独具魅力的一个。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文人笔记中,记述了一个商业街市发达、民俗生活繁阜的文字中的东京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具体的图像东京。对画中虹桥"桥市"及其周边的沿汴"河市"与历史典籍记述之关联性、北宋东京清明坊与张择端画作之关联性进行探讨,能够补充前人在北宋东京城市史、民俗史研究中的不足,进而丰富中原历史遗产的内涵,并在文化支持方面为中原崛起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4.
包伟民 《文史哲》2012,(5):95-107
前人讨论中国古代"城市文化",虽然清楚区分了当时的"市民"与欧洲中世纪市民阶层的显著差别,然立足点仍在于探寻"城市文化"之可能蕴含的"自由"、"新型"等等精神,因此明显带有某种理论的预设。若将两宋时期的城市居民视作一个整体,来讨论"市井文化"的特征,从表象看两宋市井文化清雅与市俗共存,骄奢与村愚并现。深入分析可见: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种要素不断聚集于城市,相对于乡村,城市占有文化上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士大夫阶层拥有政治核心资源等原因,一如既往地掌握着文化的霸权。执城市文化之牛耳者,仍然是官而非商。唐宋间城市文化发展在政治领域的主要意义,在于它承续并巩固了唐代以来由于士大夫阶层城居、文化资源集中于城市所带给专制国家在文化上前所未有的控制权。于是,从两宋时期起,社会文化的中心从乡野转移到了城市。  相似文献   
5.
80年代初期,文坛出现了一批市井小说,它们伴随着寻根文学的兴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学思潮。不过,与寻根作家纷纷潜入原始荒蛮的边地和乡土中探索民族文化心理不同的是,将叙述焦点集中在城市的他们,却更像是对市井传统的再回首,在古色古香的城市想象中复现了久违的市井空间和市井伦理,因此,这类写作常年被学术界以缺乏现代性特征的由头而拒绝在城市文学的大门之外。然而,看似复古倾向的背后却掩藏着某种现代性书写的萌芽,这种萌芽的表征与市井传统本身的现代性存在着时空与结构上的互文关系,需要重新审视、思考和评估。  相似文献   
6.
元代戏曲作家擅长以城市为观照视角展开叙事,在城市景观与生活场景的描述中,展示普通百姓的世俗生活,由此构成元代戏剧内容现实性与世俗性两大特征。城市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与矛盾冲突的普遍性,成为戏曲作家创设新颖、多样戏剧冲突的丰富资源。运用市井语言刻画个性鲜明的市井人物,也是元代戏曲作家取得非凡成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御景嫣 《今日南国》2009,(16):63-63
如今提到上海,人们想到的是高耸八云的摩天大厦和鳞次栉比的品牌专卖店,而那些属于老上海的狭窄弄堂和市井生活的影子,似乎已随风远去。在我们感叹上海的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有人在用他们的方式,留住这个城市中那些正在淡出和消失的景观。  相似文献   
8.
宋代成都蚕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市是唐宋时期四川的重要民俗,宋代成都蚕市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范式,本文利用历史学、民俗学等理论方法对宋代成都蚕市进行分析,力图揭法它的产生、繁荣、市井特征及其社会经济原因,同时也探讨了它的消亡。  相似文献   
9.
通向经典的途中——评范瑞宾长篇小说《玩着笑着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瑞宾的长篇小说<玩着笑着哭>是部较成功的校园文学作品,本文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其在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上的诸种表现,对作品中所传达的佯谬、"永远变化、不断成长的内在自我"的意图、"人心背叛"的命题、市井文化心理等思想动机逐层解析,并肯定其存在着忠实于现实生活、个体生命体验等优秀作品生成的经典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虽是文言小说,但在民间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和生命力.事实上,<聊斋志异>是文人品位与民间情趣的融合,是大雅大俗之作.这种含蕴丰富的兼容并包构成了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受到各阶层、各种文化层次人们的喜爱.本文探讨<聊斋志异>的民间情趣,探寻其在民间备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