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社会科学   6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末年 ,中原士民为避兵燹 ,开始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南迁。孙吴统治的扬州、刘表经营的荆州及远僻岭南的交州 ,较之战乱不已的中原尚处于相对安宁的状态 ,因此成为中原士民南迁过程中重要的栖止地。大量中原士民的南迁 ,对江南地区政区的建置、经济的发展及居民成分的改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探讨客家的源流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贞祐二年(1214),经过激烈争论,金宣宗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随后,女真人南渡,这是继太宗、熙宗、海陵之后女真人第四次大规模南迁南迁女真人集中分布在以南京为中心的河南各地及今天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女真人南迁是在蒙古攻金的形势下被迫进行的,此举虽然增强了河南等地的抗蒙力量,但破坏了北方抗蒙的军事部署,加重了河南等地的民户负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金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3.
泰傣民族起源研究是学术界的热点。本文梳理了泰傣民族起源研究从"南迁说"到"土著说",再到"西迁说"的演变过程,并就相关问题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4.
伏羲 廪君 白虎——巴人族源臆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有关历史典籍、神话传说以及口碑材料指出巴人为伏羲后裔,其先祖后照南迁至巴陵,号为巴人;因尧、舜、禹三代连续不断地攻伐三苗,被迫西移至鄂西长阳武落钟离山.巴氏子务相与四姓争神获胜,被立为廪君.其后,廪君率其族继续西移,射杀盐神、君乎夷城,建立巴国.巴人之族徽由鸟而蛇而虎,最终以白虎为图腾.同时,本文对白虎图腾的象喻意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认为白虎图腾以其祥瑞、骁勇、善变、凶残等图语对巴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致使在其势力范围内的不同区域出现了崇白虎、赶白虎、杀白虎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5.
宋室南迁导致南北两种方言发生接触。北方官话依仗其政治上的特权地位和小范围(杭州十城门)内人口数量的绝对优势,给土著方言以影响和冲击。土著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相对先进,又构成了一种顽强的语言自我保护能力。两种语言接触的结果是:北方官话给土著方言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并且一直遗存到现在;土著方言在最重要的方面仍然保持着吴语原有的特征,从而形成了今天带官话色彩的吴语杭州话。  相似文献   
6.
闽台姓氏大多同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上中原人口三次大的入闽浪潮,正是这种关系的最佳注脚  相似文献   
7.
江东士族     
孙权时期,江东士族政权已然形成,豪门望族在吴土势力浩大,影响甚巨。晋室南迁以后,江东士族与渡江而来的中原士族共同维系着南方数百年的士族门阀制度。江东大士族计有十九姓,分别为:吴郡:吴县顾氏、陆氏、朱氏、张氏,钱塘朱氏;会稽郡:余姚虞氏、上虞魏氏、山阴孔氏、谢氏、贺氏、丁氏;吴兴郡:武康沈氏、姚氏,乌程丘氏;义兴郡:阳羡周氏、许氏;丹阳郡:秣陵纪氏、陶氏,句容葛氏。其中,顾、陆、朱、张四氏在东吴时,多出名臣,家族鼎盛,莫与之比,为江东士族之冠。 …  相似文献   
8.
对于高句丽的研究,有两个问题需要加以探讨:一个是高句丽南迁朝鲜半岛,另一个是隋唐征伐高句丽的性质和原因.高句丽南迁原因有二:一是忽视与公孙氏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互相攻伐,造成双方共同削弱.其结果是公孙氏的灭亡和高句丽的孤立;二是公孙氏灭亡后忽视了与曹魏的关系,使高句丽不得不南下寻求生存空间.隋唐征高句丽的性质,由高句丽政权性质及其所占地域决定.高句丽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所占之地为汉四郡,故战争性质即为统一战争.战争原因,从隋看,是由高句丽侵隋所致;从唐看,是由高句丽侵新罗,新罗求救于唐,唐为制止高句丽的行为和稳定朝鲜半岛和平局面所致.  相似文献   
9.
陈岸峰 《南都学坛》2020,40(1):44-53
吴梅村自小为老师李明睿所赏识,并获其介绍给复社盟主张溥。因缘际会,吴梅村凭借个人才华与政治机缘而高中榜眼,作为主考的李明睿更因此而正式成为吴梅村的座师。在崇祯时代,朝廷内外不乏忠臣猛将,却均在内忧外患中束手无策。关键时刻,李明睿与吴梅村师生俩在南迁与核清军饷方面大胆上疏,吴梅村更冒死请求崇祯下罪己诏,可惜均未能力挽狂澜。历来有关李明睿的论述并不多,关于吴梅村的政治参与的研究也甚少,此研究或可为这对师生在甲申年间的政治参与略作补白。  相似文献   
10.
论及黄庭坚的诗歌,前人多以“生新瘦硬”“奇崛拗峭”概之,然这种诗歌风貌主要展现在其前期诗歌创作中。宜州之贬乃黄庭坚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在党争文学这一大背景影响下,此时期的黄庭坚在思想及艺术上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意欲走上“平淡自然”“无意与诗”的诗学道路。这种诗学走向使其在章法结构、句法字法、使事用典等方面更为注重外在形式的平易与深层内蕴精到的统一。其诗风亦随着艺术技巧的不断深化而发生转变,追求自然高妙、返璞归真的圆熟之境,并在创作上表现出平淡简放、温柔敦厚及旷达劲健之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