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压榨法、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和水代法3种制油方法对枸杞籽油的脂肪酸组成、酸价、过氧化值、VE以及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制油方法中,水代法制取的油脂,其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制油方法;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制取的油脂,其亚麻酸、油酸、VE和β-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制油方法;3种制油方法所得油脂过氧化值及酸价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以压榨法制取的油脂(压榨油)为最高。   相似文献   
2.
旨在从不同芝麻油成品中找出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为芝麻油掺伪鉴别提供数据支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市售的压榨与水代法两种加工工艺生产的共10个品牌一级芝麻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鉴别两种工艺芝麻油中共有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7个品牌压榨芝麻油中共检出49种风味物质,其中16种为共有成分,主要为酚类、吡嗪类、醇类、酮类、吡咯类、吡啶类等化合物;3个品牌水代法芝麻油中共检出61种风味物质,其中30种为共有成分,主要为酚类、吡嗪类、酮类、吡啶类、吡咯类、醇类、醛类等化合物;两种工艺生产的芝麻油中存在13种共有挥发性成分,分别为愈创木酚、芝麻酚、2-甲基吡嗪、3-乙基-2,5-二甲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2-羟基-5-甲基苯乙酮、1-(5-甲基吡嗪-2-基)-乙酮、5-甲基呋喃醛、2-吡咯甲醛、3-糠醛、(1S,2S)-1,2-二(吡啶-4-基)乙烷-1,2-二醇、2-乙酰基吡咯、3-呋喃甲醇。综上,不同工艺、品牌芝麻油中存在共有挥发性成分,可作为芝麻油的特征标志物,用于芝麻油掺伪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枸杞籽为原料,经过炒制、振荡分油,离心等工艺制得了枸杞籽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水代法提取枸杞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即炒籽的温度130℃、料水比1:1.5、振荡分油的时间6h、温度80℃;出油率可达17.01%。其中料水比是影响出油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电加热转筒焙炒对不同工艺生产芝麻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芝麻为原料,研究电加热转筒焙炒条件对水代、螺旋压榨和液压3种工艺芝麻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炒条件对不同工艺芝麻油品质影响趋势一致且影响显著,由于加工工艺的相似性螺旋压榨和液压芝麻油的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焙炒温度较低(170~180℃)时芝麻油的色泽变化不显著,而高于180℃时红值逐渐增加;水代芝麻油的酸值明显高于螺旋压榨和液压芝麻油的;过氧化值随焙炒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诱导时间随焙炒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综合焙炒对不同工艺芝麻油品质的影响,比较好的焙炒条件是投料焙炒温度200℃,焙炒25~30min。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代法研究腰果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分别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离心力为单因素研究其对提油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设计实验确定腰果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 g/mL、提取时间4 h、离心力4800 r/min,最佳条件下获得的提油率为74.39%。采用水代法得到的腰果油色泽浅黄澄清透明,具有腰果固有的清香味。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油的酸价为0.65mg/g,碘值为14.25g/100g,皂化值为186mg/g,符合国家标准,过氧化值未检出。水代法提取腰果油的脂肪酸分析表明腰果种仁中含有的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含量10.32%,油酸62.87%,和亚油酸25.36%。  相似文献   
6.
以白芝麻为原料,研究电热转筒焙炒炉焙炒对压榨法芝麻香油和水代法芝麻香油木脂素含量的影响,并对氧化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焙炒程度和制油工艺对芝麻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水代法芝麻香油中芝麻林素和芝麻酚的含量变化显著高于相应的压榨法芝麻香油(P0.05);随着焙炒程度的增加,芝麻林素发生分解其含量急剧下降,而芝麻酚含量增加;当焙炒温度大于200℃或者焙炒时间大于30min,芝麻酚可能因发生聚合而含量降低。随烘焙程度的增加芝麻香油的氧化稳定性呈增加趋势,主要归因于芝麻酚含量的增加以及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生成等多种抗氧化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水代法提取鲜果茶籽油的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传统水代法提取茶籽油工艺的改进,得到水代法提取鲜果茶籽油的新工艺。运用响应面法对液料比、浸提温度、水相pH值、浸提时间等影响茶籽油得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优化。结果表明,水代法提取鲜果茶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6∶1(m∶m)、pH值4.6、在90℃条件下糊化25min、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2.8h。该条件下,粒度20~100μm的茶籽仁粉的提油效率达到85.86%,所制备的茶籽毛油基本达到中国一级压榨茶籽油标准,而且毛油中VE和角鲨烯含量分别达到169.8mg/kg和107.5mg/kg、苯并(a)芘含量低于中国限量(10μg/kg)。  相似文献   
8.
研究水代法提取沙棘籽油的工艺条件,并对沙棘籽油的品质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以沙棘籽油的出油率为目标,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炒籽温度130℃、炒籽时间20min、不浸泡、料水比1:1.5、振荡温度80℃、振荡时间4h、离心速度4000r/min。通过与索氏提取法相比较,水代法提取的沙棘籽油,其皂化值、碘价较高,酸价较低,因此水代法提取的沙棘籽油的理化性质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白芝麻为原料,研究红外烘烤条件对水代芝麻香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红外烘烤温度的升高及烘烤时间的延长,芝麻香油的色泽加深、诱导时间延长、过氧化值增大,而对酸价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焙炒时间对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分及芝麻中氨基酸含量(以芝麻脱脂粕中氨基酸含量为依据)的影响。经过不同时间焙炒的芝麻,用水代法提油,然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GC/MS技术,检测芝麻油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随着焙炒时间的延长,吡嗪类、吡咯类、吡啶和嘧啶类、含硫类、呋喃类、酚类物质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多,醛类、醇类、烃类和环氧烃类等物质的含量逐渐减少。对芝麻脱脂粕中18种氨基酸含量的检测数据显示,随着焙炒程度加深,氨基酸含量呈总体下降趋势,其中精氨酸、丝氨酸、赖氨酸和胱氨酸的含量减少明显,这4种氨基酸对芝麻油香味的形成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