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5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磁介质密度传感器与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洗煤过程中非常有用的新的磁介质密度测量方法.传感器的激励信号为三角波电流,响应信号波形转换可以消除传感器电阻引起的温度漂移并提高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为增强传感器的机械强度,其结构采用将传感器内置于不锈钢管中,并在不锈钢管切开切口来消除涡电流.本文列出了线性试验及温度试验结果,在洗煤厂的使用表明磁介质密度测量性能稳定且能满足洗煤过程需要.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8):77-78
目的:观察挂线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囊肿和脓肿的疗效。方法:选择78例前庭大腺囊肿和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挂线造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切开造口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评分以及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的瘢痕形成以及术后复发率方面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切开造口术相比,挂线造口术在手术方面以及术后复发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5):83-87
目的:研究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1月本院接诊的80例ICU内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系统护理方案。采用相关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1647,P=0.023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2745,P=0.0122)。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4397,P=0.0064)。结论: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ICU内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实施护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31):134-135
目的:研究经皮桡动脉途径治疗冠心病复杂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5例。观察组给予经桡动脉途径治疗,对照组给予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为6.40%,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为20.00%,两组的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桡动脉途径治疗冠心病复杂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4)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取石术(URSL)、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及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PLU)治疗伴有中重度肾积水的输尿管上段大结石的优劣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伴有中重度肾积水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65例,按手术方式分为3组:URSL组(21例)、MPCNL组(24例)、RPLU组(20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术中出血量、术后结石残余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后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93.85±6.35 min)长于输尿管镜组(44.19±6.45 min)和经皮肾镜组(51.12±11.20 min)(P<0.05);经皮肾镜组的Hb下降值(12.83±8.20 g/L)明显高于输尿管镜组(4.95±2.65 g/L)和后腹腔镜组(5.50±3.17 g/L)(P<0.05);输尿管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2.80±0.68天)短于经皮肾镜组(5.50±1.38天)和RPLU组(4.95±0.83天)(P<0.05);残石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输尿管镜组、经皮肾镜组、后腹腔镜组;但并发症方面,三组间无差异。结论 URSL、MPCNL及RPLU三种微创手术方法均有满意的疗效及安全性,各有其优势和劣势,但从治疗效果方面,推荐MPCNL及RPLU。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2):48-5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应用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的方法与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5年5月本院接诊腹腔镜胆道探查患者500多例,选取其中50例进行研究,抽取患者采取胆囊管取石困难,或胆囊管进入胆道镜困难,拟定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处理,总结探查结果。结果:50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联合腹腔镜胆道探查处理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仅2例轻微胆囊管残端瘘;平均手术时间(95.29±37.16)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9±1.1)d;50例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随访半年时均无胆道狭窄,仅1例因术后结扎夹游走而入胆总管再手术。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应用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处理,手术时间合理,住院时间短,且围术期与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3):119-120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TUPKEP)联合膀胱切开取石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多发(大)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在本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联合膀胱切开取石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多发(大)结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均同期一次手术成功,取石成功率100%。手术时间60~155 min,平均(90.54±19.75)min;出血量50~300 m L,平均(150.42±55.46)m L;术后住院时间7~9 d,平均(7.53±0.68)d。全部患者无手术死亡,无术中、术后大出血,无输血,无膀胱穿孔、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尿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76±5.11)个月,IPSS、QOL、PVR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PSS由术前平均(26.48±2.54)分降至(5.63±1.22)分,QOL由术前平均(4.63±1.12)分下降至(1.23±0.94)分,PVR由术前平均(208.38±35.53)m L下降至(13.52±3.47)m L。且全部排尿通畅,无真性尿失禁、膀胱结石复发及尿道狭窄发生。结论:同期行TUPKEP联合膀胱切开取石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多发(大)结石具有安全、方法简单、创伤小、效果好等优点,尤其适合于前列腺体积较大、合并膀胱多发大结石及合并基础病的高龄高危患者,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
目的比较标准内瘘及鼻咽窝内瘘两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53例尿毒症患者,选择两种不同的手术部位,回顾性并将其分为标准造瘘组和鼻咽窝造瘘组。85例采用腕部标准造瘘即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成形术,68例采用鼻咽窝造瘘;分别观察两种部位手术患者术后一次性成功率及3个月内内瘘的通畅率等。结果标准造瘘患者一次性手术成功率为96.47%,总通畅率为97.56%。鼻咽窝造瘘患者一次性成功率79.41%,总通畅率77.78%。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及通畅率明显低于原发病为慢性肾炎的患者。结论标准内瘘手术操作简单、切口小、手术成功率高,术后通畅率高,而鼻咽窝内瘘手术难度大,手术成功率低,术后通畅率低。继发于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成功率及通畅率均较低,更应注意手术指针和手术技巧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在后退式长壁开采中,随着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为减少工作面的搬家频率,工作面的设计越来越长,这样就可能造成长工作面需要切开辅助平巷的问题,由此在工作面前方将产生一个支承压力,这将影响辅助平巷的稳定性及工作面安全生产,该文中提供了工作面接近辅助平巷时三种支护辅助平巷工作面安全穿过的方法及适宜条件,可供类似问题的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行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发生的风险及其预测因素。方法 入选经桡动脉入路行冠心病介入诊疗的患者1 020例,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史资料及用药方案,均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测量桡动脉直径并记录动脉解剖异常情况,再行下一步的冠脉造影(CAG)或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冠心病介入诊疗过程中桡动脉发生痉挛的影响。结果   209(20.5%)例患者发生桡动脉痉挛。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 2.8,95% CI 2.5 ~ 5.8;P = 0.001)、年龄(OR = 0.68,95% CI 0.60 ~ 0.92;P = 0.003)、吸烟(OR = 2.3, 95% CI 1.8 ~ 4.1;P = 0.026)、桡动脉鞘置入时前臂疼痛(OR = 3.0,95% CI 2.3 ~ 4.8;P = 0.006)、桡动脉路径解剖异常(OR = 4.7,95% CI 3.6 ~ 7.2;P = 0.002)、桡动脉直径/身高比值(OR = 5.2,95% CI 3.7 ~ 8.1;P = 0.012)、桡动脉直径/导管外径比值(OR = 5.8,95% CI 4.2 ~ 6.9;P = 0.006)、导管交换次数(OR = 2.3,95% CI 1.4 ~ 4.3;P = 0.038)是桡动脉发生痉挛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经桡动脉入路行冠心病介入诊疗过程中患者发生桡动脉痉挛事件较常见,女性、低龄、吸烟、桡动脉路径解剖异常、桡动脉直径/身高的比值低、桡动脉直径/导管外径的低比值、多次导管交换是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