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52篇
  免费   2847篇
  国内免费   900篇
工业技术   25499篇
  2024年   335篇
  2023年   1072篇
  2022年   921篇
  2021年   1244篇
  2020年   1013篇
  2019年   1287篇
  2018年   577篇
  2017年   842篇
  2016年   949篇
  2015年   1049篇
  2014年   1842篇
  2013年   1339篇
  2012年   1571篇
  2011年   1337篇
  2010年   1140篇
  2009年   1163篇
  2008年   1155篇
  2007年   952篇
  2006年   878篇
  2005年   850篇
  2004年   782篇
  2003年   701篇
  2002年   536篇
  2001年   451篇
  2000年   419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266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张艳妮  王丹 《电子技术》2022,(5):164-165
阐述课程教学中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应对的措施,通过对现有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将前沿理论知识以及行业热点融入线上课程教学中,从而促进对于课程的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再制造时机不确定问题,从疲劳和磨损两方面研究了曲轴的主动再制造时机。根据疲劳强度冗余因子及最小油膜厚度临界阈值,提出疲劳主动再制造时机与磨损主动再制造时机的概念。运用非线性多体动力学软件AVL-EXCITE,建立了柴油机连杆大头轴承的弹性液体动力润滑仿真计算模型,用于计算轴承的最小油膜厚度,并以Holland法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综合考虑疲劳和磨损主动再制造时机,建立了曲轴主动再制造时机选择流程,以确定曲轴的最佳再制造时机。以某型号柴油机曲轴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在变压器的二次侧加入无功补偿装置,是提高配电网功率因数的一种重要措施。以用于变压器二次侧的静止无功发生器(SVG)作为研究对象,在传统PI控制与模糊PI控制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变论域模糊控制的PI控制策略。同时,基于MATLAB平台完成了SVG装置的建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变论域模糊控制的PI控制方法能够快速、无超调地跟踪电压设定值,有效地改善了系统的控制性能和瞬时响应性能,从而提高了SVG系统的补偿精度。  相似文献   
4.
文中对配电网故障报警装置终端模块进行了简介,并主要对数据采集接口模块的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该模块采用ADUC81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使其采集数据的精度提高,计算速度变快,同时能够实时把数据传送至报警终端单片机P89C668,为终端通过GPRS传输数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通信网络的演进发展,网络越来越趋向于集约化的维护模式。从县市区维护集中到市公司,再从市公司集中到省公司,集约化模式的全面展开,如果网络维护还遵循原有传统的遇到故障或申告才来处理的模式,将不能适应网络演进和集约化的要求。为此,文章在集约化的背景下,探讨如何从"治病救人"向"预防优先"的维护模式转型,以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维护集约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宅家咋健身?     
张老师:都说锻炼身体能提高免疫力,可宅家咋健身?郝进明郝进明:眼下,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时,为配合防疫需要,居家防护成为大家的主动选择。减少外出不代表待在家里不动,适宜的居家锻炼,有助于控制体重维持和增强心血管功能,改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增强免疫力,减少慢性病的风险。这是与病毒斗争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7.
当前,世界各发达国家电力系统输电网都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自动化程度。自动化控制的电力系统配电网可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同时又可以提高经济效益。我国电力工作者也逐渐重视电力系统的动动化控制程度,当前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就是结合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由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控制系统中的电力设备,使其在最优模式下工作,即能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又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文章研究了当前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的关键技术,并分析了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智能监测和和监控设备,设计了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智能管廊体系。搭建了体系的主要构架,根据当前配电网管廊内设备的运行现状及运维管理要求,剖析了该体系应具备的主要功能,根据功能的不同,将体系分为终端层、应用层、通信层3个层面,阐明了终端层数据采集系统需要采集的数据及采集技术标准、应用层监控主站的结构组成、对获取的大数据的处理要求及最终人机界面需要实现的功能,为配电网智能管廊的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配电网中高渗透率光伏及用电高峰负荷过重带来的电压越限问题,并在分时电价政策下通过低储高发获取经济收益以降低储能作为电压控制手段的成本,提出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综合运行控制策略。该策略包括电压控制和套利运作两部分,其中电压控制部分以防止电压越限为目标,建立包括电池剩余寿命(TOU)、荷电状态(SOC)、电压灵敏度特性、电池动作费用等在内的评价矩阵,选择综合评价指标最大者进行控制,以提高电压控制效率;套利运作部分以保证电压安全为前提,结合用电峰谷电价,尽量减少电池动作对节点电压的影响,选择电压灵敏度因数及动作费用最小、电池状态最优者进行控制。该方法在实现削峰填谷,改善配网电压安全,提高储能安装用户收益的同时,兼顾电池储能系统的状态变化,实现了功率在各储能单元间的合理分配,提高了动作效率,均衡了各储能单元的使用率,延长了整个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