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6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39篇
农业科学   13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立地管理措施对7年生2代杉木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29年生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采取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营造的第2代杉木人工林7年生时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BL3(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对7年生2代杉木林的生长最为有利,其次为BL2(收获树干和树皮,不炼山)处理、BL1(全树收获)处理和BL0(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处理,而SB(收获树干和树皮,炼山)处理杉木生长最差。炼山处理的7年生杉木蓄积量仅为不炼山处理的85.73%,但不同试验处理之间杉木生长量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2.
采用16S rDNA建库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个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的土壤细菌类群进行分析,探讨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对土壤细菌类群的影响。结果表明:16S rDNA在目水平上鉴定比例为80%以上,结果较可靠;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共鉴定细菌门39个、纲100个、目151个,不同发育阶段之间3种功能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且与部分化学性质相关性较小;其中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疣微菌门为最主要细菌门类。酸杆菌门丰度在不同发育阶段中排序为:幼龄林<中龄林<老龄林;按丰度变形菌门的排序则为:幼龄林>中龄林>老龄林。从beta指数分析可知:幼龄林内部相似度相比中、老龄林较低;中、老龄林之间相似度较高,幼龄林与其他2种发育阶段之间相对相似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不同固含量低分子酚醛树脂浸渍改性杉木板材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改善杉木的物理力学性能,采用真空-加压浸渍工艺,对速生杉木进行低分子酚醛树脂增强改性处理,分析不同树脂增重率对改性杉木性能的影响,以及树脂在木材长度和厚度方向上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杉木经过固含量为10%、20%、30%的酚醛树脂浸渍处理后,其尺寸稳定性随树脂固含量的增加逐渐提高,静曲强度由645MPa提高至750MPa,弹性模量和表面硬度分别提高了61%、275%、482%和298%、631%、738%,但冲击韧性随着树脂增重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树脂在木材长度方向上分布均匀,在厚度方向上木材表面多于其内部。  相似文献   
4.
为摸清不同类型毛竹林竹笋-幼竹高生长差异,选择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一致的毛竹纯林、竹杉混交林和竹阔混交林,调查分析竹笋-幼竹高生长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拟合竹笋-幼竹高生长节律方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毛竹林对竹笋-幼竹高生长产生不同影响,尤以毛竹纯林经营对其影响明显,竹笋-幼竹高生长时间缩短,立竹相对高度增高;不同类型毛竹林竹笋-幼竹高度、日生长量随时间变化均呈“慢—快—慢”的变化节律,但竹笋-幼竹高度、日生长量毛竹纯林在高生长上升期、盛期的前期明显较竹杉、竹阔混交林大,在高生长盛期的中后期提前急剧下降,竹笋-幼竹高度毛竹纯林在高生长盛期时较竹杉、竹阔混交林大,而后2种类型毛竹林竹笋-幼竹高度、日生长量均接近;不同类型毛竹林竹笋-幼竹高生长节律均可用逻辑斯缔方程拟合。  相似文献   
5.
利用解剖学方法,对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r)试管正常苗与玻璃化苗茎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玻璃化试管苗叶片和茎的解剖结构与正常试管苗有显著差异。前者叶片肥厚,无角质层,上表皮细胞多肿胀破裂;叶肉中栅栏组织退化消失,海绵组织细胞体积膨大,液泡化,某些区域细胞壁发育不完全,出现大的裂隙腔;叶片维管束退化;茎部表皮不完整,皮层和髓部组织的细胞皱缩变形,维管组织分化不完全等。这些结构上的畸形发育是影响披针叶黄华试管苗正常生长和增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位于粤北山区天井山林场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中的受损杉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2008年初冰雪灾害后1年内受损杉木的恢复和更新情况。采用标准地调查法,选取4种不同类型受损杉木的标准木(类型Ⅰ:断干高在原树高的1/3内;类型Ⅱ:断干高在原树高的1/3~2/3处;类型Ⅲ:断干高在原树高的2/3以上;类型Ⅳ:倒伏),监测其自2008年11月—2009年11月期间的萌条高和基径的月生长动态。结果表明:冰雪灾害后的一年内,受损杉木萌条高生长的旺盛期为5—9月份,而基径生长总体呈现初期生长增加明显,后期增速逐渐缓慢的特点。林分密度与受损杉木萌条的生长关系密切,需在灾后杉木人工林重建时给予重点关注。受损Ⅲ型和受损Ⅳ型杉木萌条生长较好,但综合考虑生长和成材效果,建议保留受损Ⅲ型,伐掉受损杉木Ⅰ型、Ⅱ型和Ⅳ型。  相似文献   
7.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关系的影响,试图了解不同间伐强度作用下土壤恢复的过程和机制,为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8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4种间伐强度TS0(未间伐(0.0%),1 800株·hm-2)、TS1(轻度(16.7%),1 500株·hm-2)、TS2(中度(33.3%),1 200株·hm-2)和TS3(重度(50.0%),900株·hm-2)下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特点,探讨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间伐3年后,林下土壤层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显著提高,不同土层间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差异显著;间伐显著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除过氧化氢酶(15 30、30 45 cm)、碱性磷酸酶(0 15、30 45 cm)以及脲酶(30 45 cm)以TS3处理的酶活性最高外,其他酶活性在各土层和不同间伐强度下均以TS2处理的酶活性最高;土壤各层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多,其次是放线菌,硝化细菌最少,且TS2处理的微生物数量最多。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均与细菌、真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氨化细菌数量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负相关,而与脲酶活性呈正相关;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细菌、真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呈正相关,与氨化细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蔗糖酶活性与细菌、真菌和氨化细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硝化细菌数量呈正相关,与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结论]间伐改善了林分环境、光照、温度以及林下植被的发育,提高了林下土壤酶活性并增加了微生物数量。间伐3年后的综合表现表明,中度间伐最利于杉木人工中、近熟林阶段的经营,对于改善土壤性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3种不同抚育措施(割灌+疏伐、疏伐、割灌)对杉木人工林生态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抚育措施均能明显促进林分生长,改善林分结构,增强林分稳定性,提高林下植被盖度,丰富林下植被种类,增加生物多样性,其中以割灌+疏伐抚育所起的生态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杉木优良家系区域化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广东地区7年生杉木优良家系区域化测定试验林进行了实测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胸径、单株材积有极显著差异,3个生长性状在地点间差异极显著,在家系×地点互作上表现为互作效应极显著,家系间生长存在遗传差异,不同家系对造林立地适应性有所不同,立地不同林分生长也不一样,说明开展区域试验是必要的。文章根据单株材积主效应、家系×地点互作效应及变异系数的统计结果,13个家系可分为速生稳定型、速生变化型、慢生稳定型和慢生变化型四种类型,对各类型家系作了应用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南方红壤区杉木人工林下根际土壤存在低钾胁迫环境,通过筛选、鉴定、优化培养高效解钾菌株,能够丰富解钾微生物资源库,为林木解钾工程菌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与数据支持.[方法]从不同林龄(2?,4,10?,15?a)杉木人工林下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79株解钾菌,并根据其形态、生长特征选取20株优势菌株,通过测定发酵液可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