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家璋  闫军凯 《江苏医药》1995,21(12):787-789
HCVRNA阳性的丙型肝炎46例,均经临床和/或组织学确诊。治疗组24例用IFNa-nl或a-2b3×106IU,隔日一次;对照组22例用一般护肝药物。HCVRNA12周转阴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9.0%(P<0.001)。ALT和AST复常率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观察满48周者治疗组15例中HCVRNA持续转阴11例(73.3%).对照组5例均持续阳性。治疗组中5例做了Ⅰ~Ⅲ型HCV基因分型,结果均为Ⅱ型。同时对急、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和病理诊断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两种方案治疗丙型肝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急慢性丙型肝炎131例患者,应用两种干扰素方案治疗,在初次干扰素治疗时,早期,大量,连续给药,并延长疗程至半年以上,对于急性丙肝患者血清ALT的复常率可提高至83.3%,HCVRNA阴转率83.3%;对于慢性丙肝ALT的复常率为86.7%。HCVRNA阴转率73.3%。  相似文献   
3.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2、IFN-г、IL-5、IL-6、IL-12P70和P40水平,探讨其与患者血清ALT水平、HVC RNA载量、HCV基因型及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和3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IL-2、IFN-г、IL-5、IL-6、IL-12P70和P40的含量,比较干扰素治疗应答组和无应答组之间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及上述细胞因子水平与血清ALT水平、HCV基因型、HCVRNA载量等的关系。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应用ELISA法,HCV基因分型应用直接测序法,HCVRNA载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含量明显降低,IL-5和IL-12P40明显生高;血清IL-6含量与血清ALT水平呈正相关,与RNA载量呈负相关;HCV基因型1型患者血清IL-6含量明显高于2型,其他基因型和亚型之间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干扰素治疗的持续应答率为46.7%,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治疗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应答组治疗结束时IFN-γ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结论: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失衡与丙型肝炎的慢性化和肝脏炎症活动相关;干扰素治疗前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与干扰素治疗效果无关,不能对疗效进行预测,干扰素诱导的Th1细胞优势反应与持续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4.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 (CHC)患者肝组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FAS抗原表达对CHC病情的影响 ,进而探讨FAS系统与CHC的关系及临床意义。采用肝组织病理、免疫组化、PCR及血液生化等方法检测 4 1例CHC患者的肝组织和PBMC中FAS抗原、血清HCVRNA及肝功能。结果显示 (1)CHC患者PBMC的FAS阳性率为 4 1 5 % ,肝组织FAS阳性率为 6 5 6 % ,肝组织FAS( )病例中 81%PBMCFAS( )。 (2 )CHC患者PBMCFAS( )组血清HCVRNA和ALT水平均显著高于FAS(- )组 (P <0 0 5 )。说明CHC患者肝组织和PBMC中FAS表达与肝组织炎症及血清病毒载量有关 ,FAS系统可作为观察CHC病情的新指标协助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的HCV E2蛋白在丙型肝炎诊断中应用价值,采用了238份HCVRNA阳性血清标本进行了E2抗体和抗HCV测定,方法采用ELA,和PCR法.结果有164份E2抗体阳性,占68.9%,卡方检验P>0.05;用抗HCV检测与E2抗体测定方法比较,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区别(P>0.05);在HCV RNA阳性,抗HCV阴性的血清中,有半数可测出E2抗体的阳性.提示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可溶性的HCV E2蛋白,纯化后可进行E2抗体测定,且E2抗体阳性数与HCVRNA,抗HCV阳性数无显著性差别,E2抗体可以检出一部分抗HCV检测不能检出的HCV感染者.  相似文献   
6.
采用EIA、PCR技术对急、慢性丙肝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丙型肝炎不同功能区抗体和HBVDNA、HCVRNA检测。结果:排除甲、戊型肝炎的急、慢性丙肝的乙肝感染率的74.67%和59.09%均以HBcAb和HBsAb为主,其他出现,有乙肝三内肝ALT值较高。HBVDNA检出率较低,且与HCVRNA极少同时检出;急、慢性丙肝HCVRNA检出率有乙肝旮明显偏低。有乙肝感染时急性丙肝中E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因其较高的发病率和极其严重的后果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针对性治疗又相当有限。近年的研究表明,干扰性小RNA(siRNA)可以通过降解双链RNA起到抗病毒作用,从而为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对RNA的干扰作用及siRNA干扰HCV RNA复制的研究状况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双探针荧光定量HCV RNA检测方法,探讨解决HCV RNA定量灵敏度和特异性问题。方法对89例抗HCV抗体阳性和220例阴性样本用双探针荧光定量法和两种商品荧光定量试剂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双探针荧光定量法阳性率分别为91.0%(81例)和2.72%(6例)。两种商品荧光定量试剂方法阳性率分别为82.0%(73例)和0.9%(2例);79.7%(71例)和2.27%(5例)。结论双探针荧光定量提高了HCV RNA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论治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及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及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及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不良反应、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主要临床表现及HCVRNA转阴率。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主要临床表现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主要临床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RNA转阴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及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减少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延缓肝脏纤维化,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Virological response to interferon (IFN) is poor in patients with plasma levels of HCV RNA higher than 1 Meq/ml and genotype 1b hepatitis C viral infection. In 60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3 MU of IFN- twice daily for four weeks (group A) and 6 MU once a day for four weeks (group B) followed by a four-week administration of 6 MU once a day. The plasma levels of HCV RNA, determined by an amplicore-monitor method, for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for group B at the fourth and eighth day of IFN administration, and complete virological responses were noted in two patients from group A but none in group B. It is concluded that twice daily administration of 3 MU IFN- is more effective than once a day 6 MU in the early phase of IFN 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