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160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80例)采用在血清降钙素原(PCT)指导下进行抗生素治疗。结果实验组进行抗生素治疗时间较短,且实验组肺炎患儿在抗生素使用中明显比对照组少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在血清降钙素原指导下针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能够使患儿减少使用不必要的抗生素,对于临床治疗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 )联合标准方法在指导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抗菌药物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90例可疑合并细菌感染的小儿非重症病毒性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联合方法组和标准治疗组,联合方法组为101例,按PCT浓度监测联合我国目前儿童CAP管理指南的方法指导使用抗菌药物,当P CT<0.25μg/L且临床可疑细菌感染及PC T>0.25μg/L者均使用抗菌药物;当PC T小于0.25μg/L且临床无伴细菌感染者予停药。标准治疗组89例,单独按CAP指南标准使用抗菌药物。两组均至少使用抗菌药物3 d后再次评估。最终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标准治疗组比较,联合方法组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明显降低[(4.9±1.4)dvs.(6.8±2.8)d],并且其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更少(2.0% vs.20.0%),以上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呼吸道症状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联合标准方法能明显减少儿童CAP抗菌药物的使用而未影响临床疗效,有助于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细菌性感染患者103例,病毒性感染患者77例,非感染性疾病患者60例。在患者入院后进行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PCT水平分布以大于0.5ng/mL为主,病毒感染患者PCT水平分布以小于或等于0.5ng/mL为主。病毒感染组不同PCT水平分布比例与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PCT、CRP、WBC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0.05),病毒感染组WBC水平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PCT、CRP、WBC阳性率均高于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0.05)。结论 PCT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联合检测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细菌感染患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对ICU的70例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CRP的含量及动态变化进行检测,同时将70例细菌感染患者分为重症感染组(n=38)和局部感染组(n=32),并与35例非感染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重症感染组血清PCT、CRP浓度分别为(15.3-4-7.3)μg/L和(20.5±6.8)mg/L,局部感染组血清PCT、CRP浓度分别为(2.5±1.1)μg/L和(10.1±4.6)mg/L,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CT、CRP浓度分别为(0.4±0.2)μg/L和(3.5±2.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细菌感染患者的PCT、CRP浓度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PCT〉0.5μg/L、CRP〉8mg/L为界,PCT与CRP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均为92.9%,PCT的特异性(85.7%)高于CRP(62.9%)。结论血清PCT、CRP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PCT的特异性要优于CRP,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评估疗效,协助判断疾病的转归。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合并重症肺炎的不同体质类型,来探讨不同体质类型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关系。[方法]运用王氏体质分类法对临床上220例脑卒中合并重症肺炎的患者进行体质分型,分析其中主要的体质类型分布,及不同体质类型与PCT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该患者群体的体质类型分布主要集中在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和阳虚质4种体质类型。在各体质类型间PCT水平中,痰湿质、阴虚质的两组PCT水平明显高于气虚质、阳虚质两组;痰湿质与阴虚质两组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质与阳虚质两组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与气虚质、阳虚质两组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质与气虚质、阳虚质两组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为脑卒中合并重症肺炎的易感体质,患者不同体质类型间的PCT水平具有差异性,痰湿质、阴虚质患者发病更为危重,炎症反应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6.
对2016-2019年北京市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中单个监测周期受照剂量>1.25 mSv的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显示,北京市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异常剂量主要原因是个人剂量计使用和保管不当,在异常的80人次中正确佩戴剂量计仅8人次(10.00%);异常剂量人次数逐年减少.提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受照风险高,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肺炎患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20例老年肺炎患者为肺炎组,按CURB-65评分系统分为低危组38例、中危组45例、高危组37例,非感染性支气管疾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5d后、痊愈或死亡前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炎组治疗前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治疗5d后低危组、中危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下降(P〈0.05),高危组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后肺炎组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对老年肺炎早期诊断、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有意义,敏感性优于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SAPS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观察80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入院后24 h内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查;并记录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Ⅱ),治疗前后动态观察PCT值及SAPSⅡ评分变化.结果 预后不良组(无改善或死亡)PCT值(1.430±0.539)、SAPSⅡ值(29.217±2.110)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明显改善或改善)PCT值(1.062±0.407)、SAPSⅡ(24.439±1.134)(P<0.05),PCT水平与SAPSⅡ评分明显相关;结论 PCT值与SAPSⅡ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指导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抗菌药物选择以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72例儿童CAP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血清PCT指导抗菌药物选择组(观察组)和临床指导标准选择组(对照组)各86例,比较两组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以及两种抗菌药物联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儿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血清PCT指导CAP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能显著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缩短使用时间且不影响临床疗效,有助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早期血清降钙素原(PCT)变化规律及常见围产因素对PCT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无感染健康新生儿470例,其中足月儿240例,早产儿230例,分析其出生一周内血清PCT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胎龄等常见围产因素对PCT水平的影响。结果足月儿及早产儿PCT水平在出生时极低,出生后12h内均略上升,并分别于出生后≥12~24h及≥24~48h达峰值,随后均逐步下降,最后两者分别在出生后约72h后及96h后降至正常婴儿水平。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早产儿的PCT水平与样本检测时间(出生日龄)及其胎龄大小相关,足月儿PCT水平仅与出生日龄相关。结论足月儿及早产儿在出生早期PCT生理波动规律有所不同,且早产儿胎龄与PCT水平相关,该发现对于新生儿早发细菌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