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40篇
  免费   535篇
  国内免费   656篇
医药卫生   18931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558篇
  2022年   642篇
  2021年   817篇
  2020年   625篇
  2019年   678篇
  2018年   290篇
  2017年   579篇
  2016年   544篇
  2015年   637篇
  2014年   1114篇
  2013年   1027篇
  2012年   1210篇
  2011年   1227篇
  2010年   986篇
  2009年   908篇
  2008年   968篇
  2007年   792篇
  2006年   728篇
  2005年   781篇
  2004年   680篇
  2003年   614篇
  2002年   566篇
  2001年   409篇
  2000年   327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方法:72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PR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灰度差异、时间指标、瘢痕程度、疼痛、不良反应及视觉评估。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6.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灰度差异率均减小,且观察组患者的灰度差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炎性渗出时间、红肿时间、愈合时间、停工时间及瘢痕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疼痛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PRP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瘢痕程度,减少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迅速回归正常工作与生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抗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培养正常成纤维细胞)、瘢痕组(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组(10 ng/ml TGF-β1处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5 min^12 h)、Smurf2 RNA干扰组[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Smad ubiquitin regulatory factor2,Smurf2)siRNA转染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72 h]、补骨脂素组(10μmol/L补骨脂素处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继续培养72 h)、补骨脂素+TGF-β1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加入补骨脂素培养72 h后加入TGF-β1培养6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murf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 SMA,α-SMA)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ELISA法检测TGF-β1蛋白分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瘢痕组Smurf2蛋白[(0.83±0.08)比(0.38±0.07)]表达增加(P<0.05);与瘢痕组比较,Smurf2 RNA干扰组TGF-β1[(2.2±0.18)比(4.2±0.47)]表达降低(P<0.05);TGF-β1组Smurf2[(0.71±0.06)比(0.42±0.04)]、α-SMA[(1.42±0.12)比(0.91±0.09)]蛋白表达增加(P<0.05),Ⅰ型胶原蛋白mRNA[(0.72±0.09)比(0.41±0.07)]表达增加(P<0.05);补骨脂素组Smurf2[(0.05±0.01)比(0.42±0.04)]、α-SMA[(0.71±0.07)比(0.91±0.09)]蛋白表达降低(P<0.05),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0.12±0.04)比(0.41±0.07)]降低(P<0.05)。结论补骨脂素可能通过TGF-β1/Smurf2信号通路抑制α-SMA蛋白表达,从而降低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起到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VEGF抗体靶向血管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EGF抗体靶向血管治疗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人的增生性瘢痕植入裸鼠肩胛部皮下,建立裸鼠增生性瘢痕移植模型.3周后,用不同剂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进行瘢痕内注射治疗.治疗3周后解剖取材,通过测量瘢痕的大小观察瘢痕的体积变化,用Masson 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移植瘢痕胶原和微血管数量的变化.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靶向血管治疗3周后, 增生性瘢痕的体积明显减小, 瘢痕胶原和微血管明显减少.结论 VEGF抗体靶向血管治疗具有抑制增生性瘢痕微血管生成、胶原合成及抑制瘢痕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尚庆亚 《中原医刊》2003,30(21):28-28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采用经尿道瘢痕旋切加包皮内板植皮术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 10例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 ,年龄 19~ 5 8岁 ,平均 3 7岁。均为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男性患者。早期处理为 7例行尿道会师术 ,3例单纯膀胱造瘘。其中 3例曾行尿道内切开术 ,1例行后尿道套入术 ,1例行瘢痕切除后尿道吻合术 ,均尿道扩张失败不能排尿。术前行尿道造影 ,瘢痕长度 1 2~ 2 5cm。1 2 手术方法 :采用自制闭合式螺旋刀[1] ,即外鞘前端一周制成锯齿状 ,未端带有可握持把手 ,闭合器前端略为尖钝 ,稍…  相似文献   
5.
增生瘢痕皮肤中转化生长因子基因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转录因子Smad 2,Smad 3三种基因影响增生性瘢痕形成和胎儿皮肤伤口无瘢痕愈合的调节机制.方法 32份被检测标本中包括增生性瘢痕8份,其对应的正常皮肤组织8份,胎儿和成人皮肤组织各8份.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这3种基因在不同的组织细胞内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 TGF-β1、Smad 2 和Smad 3三种基因在增生性瘢痕、胎儿和出生后机体皮肤组织细胞内都有表达.在所检测8对增生性瘢痕和其对应正常皮肤细胞中,这3种不同基因在增生性瘢痕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皮肤细胞的组数分别为TGF-β1基因有5对,Smad 2基因有8对,而Smad 3基因有5对.在胎儿皮肤细胞内,TGF-β1的mRNA含量明显低于成人皮肤细胞(t=2.204,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Smad 3基因表达也呈相似的变化规律,mRNA含量显著低于成人皮肤细胞(t=4.269,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而Smad 2基因的mRNA含量却明显高于成人皮肤细胞(t=6.685,P<0.01),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 TGF-β1和它的下游信号分子Smad 2,Smad 3可能与增生性瘢痕形成密切相关.在增生性瘢痕细胞内,这3种基因高表达可诱导胞外基质大量沉积,加速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组织纤维化.TGF-β1和Smad 3基因在胎儿皮肤组织细胞内低表达可能是皮肤伤口无瘢痕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面部烧伤是一种较常见的意外伤,专家估计我国每年烧伤的发生率为2%,即每年约有烧伤患者2 400万[1].烧伤不仅改变了人的外形,并且给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2],英国整形外科医生曼切斯待认为:美容整形外科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容外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和社会的过程[3].本研究主要探讨综合性心理治疗对面部烧伤瘢痕患者抑郁情绪的干预作用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检测α-MSH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为研究瘢痕疙瘩的形成机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取自患者躯干部位的瘢痕疙瘩皮肤,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DMEM培养液传代、扩增培养,以细胞形态学鉴定成纤维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α-MSH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并应用流式细胞仪从细胞生长及增殖特性方面分析α-MSH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α-MSH能够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得到高表达,浓度为10-6 mmol/L的α-MSH可明显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结论α-MSH能够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得到高表达,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α-MSH的反应性增强表明α-MSH可能在促进瘢痕疙瘩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制32P敷贴器治疗瘢痕疙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制32P敷贴器局部敷贴治疗不同类型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 方法:105例瘢痕疙瘩患者中,39例病变厚度≤ 0.3 cm的行单纯敷贴治疗,病变厚度> 0.3 cm的66例随机分为2组,单纯敷贴组36例,手术+敷贴组30例。单纯敷贴根据病变表面积大小及形状剪取敷贴片,根据剂量率和衰变校正计算每天敷贴时间,直接贴于病变表面,每天4.0~5.0 Gy/(部位•次),连续4 d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4周,总治疗4~6个疗程。幼儿单次剂量控制在每天4 Gy/(部位•次)以下。手术+敷贴组患者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待手术伤口无渗出后根据伤口形状剪取敷贴片对准伤口敷贴,剂量及疗程同单纯敷贴组。 结果:单纯敷贴治疗对病变厚度≤0.3 cm的39例瘢痕疙瘩治愈32例(82%),总有效率98%;对病变厚度> 0.3 cm的瘢痕疙瘩单纯敷贴和手术+敷贴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6%和93%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其中病程< 9个月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5%和75%,病程较长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3%和77%。治疗过程中有26例在敷帖过程中出现局部皮肤烧灼和刺痛感,均以炉甘石洗剂局部外用处理后缓解;5例出现Ⅰ度放射性皮炎,2例出现Ⅱ度放射性皮炎,以百多邦软膏局部外用后缓解,无出现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病例。治愈患者局部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或皮肤颜色改变。 结论:32P敷贴治疗瘢痕疙瘩治疗安全有效,对病程较短或病变厚度小于0.3 cm的患者可单纯敷贴治疗,病程较长或病变厚度大于0.3 cm患者建议先手术后再敷贴治疗。  相似文献   
10.
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 取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分离和纯化2种标本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检测单个血管内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正常皮肤微血管数目较少;增生性瘢痕微血管数目增多,血管狭长扭曲甚至闭塞。透射电镜可见增生性瘢痕中毛细血管管腔狭窄,有内皮细胞脱落。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分泌TGF-β1、PDGF、ET-1、VEGF、FGF2的水平分别为(60±8)、(30±4)、(0.12±0.03)、(52±5)、(18.1±1.2)μg/个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皮肤(P〈0.05)。结论 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减退,可能与瘢痕中胶原的大量产生和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