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文化教育   8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长白山区不同海拔森林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海拔和土壤盐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在550~815 m低海拔湿地含量较高,在847~1 280 m高海拔湿地含量较低,土壤全氮含量随海拔的升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海拔550 m的湿地含量最高;土壤全磷含量呈波动变化,海拔1 280 m含量最高.各海拔湿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以0~5 cm土层积累较多,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C/N比值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海拔815 m处比值最高.C/P、N/P比值随海拔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波动变化,C/P比值在815 m海拔处最高,N/P比值在550 m海拔处最高,各海拔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空间变异均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与土壤C、N、N/P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盐度与C/P、N/P有极显著相关关系、与C、N、P有显著相关关系.说明,海拔和土壤盐度是影响长白山森林湿地土壤C、N、P含量,以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
以长沙市为例,采用2013年野外采样室内实验所得数据,运用 ArcGIS 地统计分析模块,利用克里金插值分析其土壤全磷空间分布规律,对长沙市农田利用与管理具有积极意义.结果表明:(1)土壤全磷最优插值模型为 Tetrasphercial 模型,其 C0/(C0+C)值为4.23%,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2)在空间上,土壤全磷大致是由东向西逐渐降低;(3)土壤全磷分布在2~5级,且以2级和3级为主.  相似文献   
3.
马鹏  李志忠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1):111-115,118
对伊犁河谷新垦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明显不同,都是未开垦荒地最大,杨树林地、树上干杏林地次之,油葵地(耕地)最小,撂荒地因弃耕比油葵地稍大;土壤全磷则是树上干杏林地最大,油葵地最小。新垦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随着深度变大含量都有所减小,表现出的表聚的特征,并且有机质与全氮含量随深度增加差异也逐渐减小。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磷含量相关性较好,尤其是有机质与全氮具有更高的相关度。为了防止土地肥力逐渐退化,研究区应提倡以林草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并且在耕作中适量增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绰尔林业局中心苗圃3a根2a干苗在苗期生长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进行月动态研究,利用Excel软件绘出各个指标的月动态图,并利用DPS v7.05数据处理统计软件对每个指标进行二因素无重复统计分析并判断不同品种、不同月份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并利用Duncan多重比较进行更深入的判断。最终确定引种速生杨土壤相互影响大小及其在改善土壤条件方面的作用,并初步明确何种杨树品种在当地的土壤条件下更有利于其生长。  相似文献   
5.
渭北旱原不同树龄果园的土壤养分特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土壤的全氮、全磷含量在不同树龄果园中的分布特征,在渭北旱原王东沟试区。选取树龄为1、5、10、15、20a果园及农田为研究样地,分层采集0-10cm、10-20cm土壤样品,采用F10wSvs仪器测定,分析得出土壤中的全氮、全磷的含量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苹果种植时间增加,土壤表层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全氮含量随之降低,全磷含量随之增加。在垂直空间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的全氮、全磷含量下降。根据土壤中全氮全磷的变化特征,在平衡施肥的基础上,及时定量调控土壤养分,进而提高果园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三个不同退化强度草原的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的差异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未退化群落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他两个群落,夏季未退化群落含水量最低。不同群落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大小顺序都为:未退化群落〉中退化群落〉重退化群落,方差分析指出中度退化群落与不退化群落土壤有机质的最大差异出现在0~10cm土层处.而重度退化群落与中度退化群落土壤有机质的最大差异出现在10~20cm土层处。在0~10cm层次三种群落全磷含量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在10~20cm和20~40cm层次上,未退化群落与中度、重度退化群落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中、重度退化群落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成都平原西部土壤全磷的剖面分布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掌握土壤性质的剖面分布特征是认识土壤元素分布与迁移的重要前提。基于134个土壤剖面的523个采样数据,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分析了成都平原西部1m深土壤全磷的剖面分布特征,并揭示了成土母质、土壤类型(亚类和土属)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磷剖面分布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成都平原西部土壤全磷含量较高;0~20cm土壤全磷均值含量为0.89g/kg,显著高于20~40cm (0.59g/kg)、40~60cm(0.48g/kg)和60~100cm(0.48g/kg)土壤全磷均值含量。各层土壤全磷具有一致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趋势。土壤全磷块金系数在30.65%~68.24%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其空间变异受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影响。不同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全磷均呈现出表聚趋势。成土母质、亚类、土属和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研究区土壤全磷空间变异的重要因素,可分别独立解释其9.6%~32.3%、6.0%~16.9%、8.9%~32.6%和4.2%~6.1%的空间变异。在土壤分类单元中,土属的解释能力大于亚类,可作为探究影响成都平原区土壤全磷剖面分布的基本分类单元。成土母质与土属的解释能力相近,是影响研究区土壤全磷剖面分布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8.
流动注射仪法与传统方法测定土壤全磷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流动注射分析仪法和传统的钼蓝比色法、钼黄比色法分析比较采自全国30个地区的33个土壤样品全磷含量的测定结果,为利用流动注射分析仪法快速有效地测定土壤磷含量的可靠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平均变异系数,流动注射分析法(3.119%)钼蓝比色法(3.985%)钼黄比色法(4.203%);流动注射分析仪法的分析结果与钼蓝比色法、钼黄比色法测定结果间的相关性分别为0.997 1和0.987 0,均达到极显著性的正相关;3种方法的回收率均在95.0%~105.0%,符合分析要求。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注射分析仪法可用于土壤全磷含量的测定,其结果与传统方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