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数理化   1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纳米级氧化铁的合成及其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氧化铁,研究了合成条件,并采用TEM对产品进行了表征,测得产品的平均粒径为20-30nm.研究了纳米级氧化铁对Cr(Ⅵ)的吸附.在pH=3.0,吸附比为3.5×10-6:1×10-2(g/g)时,平均吸附效率为95.98%,最大吸附量为398.3μg Cr(Ⅵ)/g.采用2mol/LNaOH可完全洗脱纳米氧化铁所吸附的Cr(Ⅵ),测定了回收后的纳米氧化铁对Cr(Ⅵ)的吸附效率,结果表明纳米级氧化铁可循环使用,这将为环境污水中Cr(Ⅵ)的治理及研究纳米材料的吸附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尤宏  周定 《分析化学》1997,25(10):1195-1198
以Ce(Ⅳ)为氧化剂,采用流动分析在线氧化技术,实现了对Cr(Ⅵ)和Cr(Ⅲ)的同时在线分析,发现Ce(Ⅳ)氧化剂在测定过程中产生负干扰,在而Cr(Ⅲ)存在时会使Cr(Ⅵ)的测定结果偏高,本文提出了一个校正模型,通过数学方法消除上述干扰,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对Cr(Ⅵ)和Cr(Ⅲ)分析的平均相对误差不大于6.5%。  相似文献   
3.
皮革中六价铬含量的IUC-18测定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r(III)是制革业最重要的鞣剂 ,制革业所用的Cr(III)鞣剂由Cr(VI)还原而得到。皮革中除Cr(III)外 ,还可能含有微量的Cr(VI) ,目前欧盟等国要求Cr(VI)的含量小于 5mg/kg[1 ] ;国内则还没有分析测定皮革中六价铬的国家标准 ,本文介绍六价铬的IUC - 1 8国际标准分析方法 (IUC ,Inter nationalUnionofChemistry) ,并分析了该方法的不足及改进途径。1 实验部分pH7 5~ 8 0、惰性气体保护下用磷酸盐缓冲溶液浸取皮革的六价铬 ,六价铬将 1 ,5 二苯卡巴肼氧化为 1 ,5 二苯…  相似文献   
4.
In recent years, the determination of Cr (VI)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toxicity to human, plants and animals1-5. Usually, in the industrial waste water, the concentration of Cr (VI) is relatively high and should be determined frequently. So, an accurate, quick,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Cr (VI) in environmental water, as well as in river, lake, sea and tap water,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he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Cr (VI) by diphenylcarbazine …  相似文献   
5.
Ag改性提高TiO2对Cr(Ⅵ)的光催化还原活性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消除了质子缺乏、光生电子-空穴复合对Cr6+光催化还原负效应影响下,比较了TiO2和Ag/TiO2(Ag质量分数1.0%)光催化还原活性.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Ag/TiO2表现出比TiO2更高的催化活性.EPR分析表明,对于Ag/TiO2,UV照射后Ag表面有活性物种O-2生成,在TiO2上有活性中心表相Ti3+生成.光生电子通过表相Ti3+向Cr6+传递电子是Cr6+光催化还原的速度控制步骤.较多的表相Ti3+参与还原反应是Ag/TiO2表现出较高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担载Ag上积聚光生电子的较强流动性对反应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Ag改性提高TiO2对Cr(VI)的光催化还原活性机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消除了质子缺乏、光生电子-空穴复合对Cr6+光催化还原负效应影响下,比较了TiO2和Ag/TiO2(Ag质量分数 1.0%)光催化还原活性.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Ag/TiO2表现出比TiO2更高的催化活性. EPR分析表明,对于Ag/TiO2,UV照射后Ag表面有活性物种生成,在TiO2上有活性中心表相Ti3+生成.光生电子通过表相Ti3+向Cr6+传递电子是Cr6+光催化还原的速度控制步骤.较多的表相Ti3+参与还原反应是Ag/TiO2表现出较高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担载Ag上积聚光生电子的较强流动性对反应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六价铬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六价铬与碘化钾反应生产了单质碘,碘可以使2′,7′-二氯荧光素(DCF)发生荧光猝来,从而间接测定六价铬六价铬浓度在0.20-2.50μg/25ml范围内,荧光强度差值与六价铬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F=12.12 0.19,相关系数r=0.9993,检出限为0.10μg/ml。方法简便,灵敏度较高,已用于合成样中六价铬的测定。回收率在100%-103%,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石墨氧化、酯化,将聚乙烯亚胺耦合接枝到氧化石墨表面,制备聚乙烯亚胺改性氧化石墨(PEI-GO).通过FTIR、XRD、TEM、RS和XPS等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对水中的Cr(Ⅵ)吸附和脱附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聚乙烯亚胺成功嫁接到氧化石墨上,其氨基含量为4.36 mmol·g-1.PEI-GO对水中Cr(Ⅵ)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PEI-GO对水中Cr(Ⅵ)的吸附随pH的升高而降低.阴离子的存在降低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不同阴离子的影响大小顺序为PO43- >SO42- >NO3- >Cl-.XPS结果表明,PEI-GO对Cr(Ⅵ)的去除是吸附-化学还原耦合作用的结果.经4次脱附再生循环,PEI-GO对Cr(VI)仍具有较高吸附量,表明该吸附剂再生性好,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分子辅助的浸渍还原法,制备得到膨胀石墨(EG)负载的纳米钯催化剂(Pd-EG),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剂组成、结构、形貌和价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Pd-EG催化剂在六价铬还原反应中的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中纳米钯颗粒均匀分散在膨胀石墨上,平均粒径为4.37 nm,金属负载量质量分数为0.446%.该催化剂对六价铬还原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可将六价铬完全转化为三价铬,在pH=4.0及45℃条件下反应转化频率(TOF)达到3186 h-1;催化剂经过多次重复使用后的活性仍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二硫化钼(MoS2)因易团聚导致去除六价铬[Cr(Ⅵ)]容量低的问题, 利用六方氮化硼(BN)良好的吸附性和化学稳定性, 以多巴胺作为BN改性剂, 通过煅烧法和水热法制得碳掺杂六方氮化硼(c-BN)负载MoS2纳米复合材料(c-BN@MoS2). 研究了室温条件下c-BN@MoS2对Cr(Ⅵ)的吸附还原和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c-BN@MoS2在40 min内对50 mg/L的Cr(Ⅵ)吸附还原去除率高达95%以上, 且以将 Cr(Ⅵ)还原至Cr(Ⅲ)为主, 在pH值为2、 温度为25 ℃条件下去除Cr(Ⅵ)最大容量可达401 mg/g, 显著高于 MoS2(98 mg/g). 分析显示, c-BN不仅提高了MoS2的平均孔径, 还可促进MoS2生成金属特性的1T相, 有利于吸附Cr(Ⅵ)和加快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电子转移. 在Fe2+/PMS(过一硫酸氢盐)催化体系加入c-BN@MoS2, 该体系对磺胺甲恶唑的降解性能明显增强, 其反应速率常数提高3倍, 这主要归因于c-BN@MoS2明显加快了Fe3+到Fe2+的转变, 导致更多?OH产生, 达到增强降解污染物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