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工业技术   152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纯度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分离与制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绿茶的乙醇浸提液经过浓缩、脱色和萃取,得到茶多酚粗品。用葡聚糖凝胶LH-20层析柱和制备型HPLC分离提纯儿茶素组分EGCG,结构鉴定结果证明所获得的EGCG其纯品达到色谱纯级。  相似文献   
2.
分子修饰法制备油溶性茶多酚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聂芊  沈春燕 《化学世界》2007,48(4):209-211
采用分子修饰法制备了豆油脂肪酸酐修饰的茶多酚,通过红外光谱对分子修饰的茶多酚进行了结构表征。将修饰后的茶多酚作为油脂的抗氧化剂,添加到豆油中,考察其溶解性及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有机基团修饰的茶多酚具有优良的分散性,可提高豆油的抗氧化性能。在相同浓度时,豆油脂肪酸酐修饰的茶多酚抗氧化活性优于茶多酚和BHT。  相似文献   
3.
茶多酚按一定比例(0.3%、0.6%、0.9%、1.2%)加入小麦粉中制成生鲜面,对面条的蒸煮特性、质构特性、面条色泽以及抑菌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茶多酚的加入可以有效改善面条品质,其添加量为0.9%时,生鲜面质构参数最好,面片具有较高的亮度且褐变速率相对缓慢,同时生鲜面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聚乳酸(PLA)为基材,茶多酚(TP)为抗氧化剂,通过流延法制备了具抗氧化活性的可降解PLA/TP共混膜,并研究了茶多酚添加量对共混膜包装性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与聚乳酸基质间发生了相互作用,茶多酚在聚乳酸基质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天然抗氧化物茶多酚的添加使共混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透光率降低,但显著提高了共混膜的热封强度、透湿系数、透氧系数、溶解度和自由基清除率。当茶多酚的质量分数为0.9%时,共混膜的热封强度为3.31 N/(15 mm),透湿系数和透氧系数分别是纯PLA膜的1.68倍和6倍,透光率为88.1%,自由基清除率为89.18%,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环境友好型食品活性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多酚中的氯仿和乙酸乙酯残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秋森 《福建分析测试》2005,14(2):2173-2174,2172
以正已烷为萃取剂,对茶多酚(TP)水溶液进行萃取,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TP溶液中的残迹物氯仿和乙酸乙酯。色谱柱为2m×3mmi.d.不锈钢填充柱,固定相为10%的PEG20M,载体为ChromosorbW/WA。氯仿和乙酸乙酯的回收率分别为96.7%~104.3%和98.5%~103.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5%和1.7%;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50ug/和0.36ug/g。  相似文献   
6.
沱茶中茶多酚的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索氏提取器以三氯甲烷为萃取剂,在95 ℃下从沱茶中提取茶多酚。用旋转蒸发器将滤液浓缩,有机相中加入三氯甲烷(V(三氯甲烷):V(浓缩液)=3:1)将咖啡因萃取分离、去除。水相中加入乙酸乙脂(V(乙酸乙酯):V(水)=3:1)将沱茶提取物萃取分离。以硅胶G作填充剂,以乙酸乙酯(V(乙酸乙酯):V(乙醚)=4:1)为洗脱剂进行柱层析。用傅里立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定沱茶提取物待测组分的红外光谱图,提供官能团的有关信息。确定待测组分的可能结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进行分析与鉴定,由电子电离源质谱(EI/MS)获得待测组分的质谱图和相关数据,进而对子离子裂解途径和特征离子进行辅助解析,确证待测组分为茶多酚。为开发利用沱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白茶中6种茶多酚类物质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C18(250mm×4.6mm,5.0μm)色谱柱,流动相:A:0.3%甲酸水溶液;B:0.3%甲酸甲醇溶液;柱温:4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0nm;进样量:2μL;梯度程序:0min(85%A+15%B),6...  相似文献   
8.
超滤膜澄清分离速溶茶副产品中茶多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浓度、温度、压力各因素对截留分子量100k超滤膜澄清分离速溶茶副产品中茶多酚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超滤膜澄清分离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样液质量分数0.40%、温度35℃、压力0.138 MPa的条件下分离试样,膜透过液中茶多酚含量达48.73%,得率为40.75%,说明超滤技术是澄清分离速溶茶副产品中茶多酚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绿茶提取液的纳滤浓缩分离过程,采用两种操作方式:连续式浓缩和间歇式浓缩.在连续式浓缩实验中,通过测定不同操作压力下透过实验所得的通量、水脱除率和对茶多酚的截留率来分析纳滤过程的特点,在0.4~0.8 MPa下对茶多酚的平均截留率为97.3%.在间歇式浓缩实验中,测定了膜对不同茶水比浸取所得茶汤的截留性能,实验值与浓缩模型预测值进行了比较,实测值与模型值吻合较好,表明浓缩模型对于茶多酚的纳滤浓缩分离过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用于浓缩过程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0.
为延长冷藏大口黑鲈鱼肉的保鲜期,以新鲜鲈鱼为原料,研究冷藏(4℃)下大蒜素(AL)、茶多酚(TP)和葡萄籽提取物(GSE)3种植物提取物作为保鲜剂对鲈鱼鱼肉的保鲜效果;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菌落总数(TVC)、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和汁液流失率等指标表征其新鲜度,确定复合保鲜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