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13篇
  免费   1031篇
  国内免费   482篇
工业技术   17126篇
  2024年   153篇
  2023年   557篇
  2022年   431篇
  2021年   593篇
  2020年   498篇
  2019年   499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367篇
  2016年   378篇
  2015年   446篇
  2014年   853篇
  2013年   657篇
  2012年   742篇
  2011年   753篇
  2010年   643篇
  2009年   750篇
  2008年   854篇
  2007年   764篇
  2006年   623篇
  2005年   684篇
  2004年   591篇
  2003年   532篇
  2002年   438篇
  2001年   439篇
  2000年   375篇
  1999年   316篇
  1998年   360篇
  1997年   329篇
  1996年   325篇
  1995年   335篇
  1994年   258篇
  1993年   263篇
  1992年   249篇
  1991年   256篇
  1990年   245篇
  1989年   22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煤矸石粉替代率50%、聚酯纤维掺量0.4%的沥青混合料,开展盐冻耦合作用(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0%、7.0%、13.0%、26.5%,冻融循环次数为0、2、4、6、8)下的半圆弯曲(SCB)试验,分析了盐冻耦合作用对SCB试件内部损伤劣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13.0%、冻融循环为8次时,盐冻耦合作用对沥青混合料的侵蚀破坏作用最强,试件内部损伤最严重;在煤矸石粉与矿粉质量比为1∶1、聚酯纤维掺量为0.4%的条件下,沥青混合料能够形成高黏性、致密、厚实的沥青膜以及由纤维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从而显著降低盐冻侵蚀对沥青混合料的损伤.通过Poly2D模型对SCB试件的极限拉应力损伤量进行拟合,拟合系数为0.944.  相似文献   
2.
以乌鲁木齐1号线南湖北路站—王家梁站矿山法施工段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量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双线弯曲地铁隧道台阶法开挖引起地表产生下沉的规律特征。  相似文献   
3.
根据X80钢级管线钢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随加热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工业性试验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对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因加热温度过高获得的粗大原始奥氏体晶粒在变形后依然粗大,相变后获得的组织相对粗大,不同原始奥氏体晶粒间获得组织具有明显的取向差,同时可以清晰看到原始奥氏体晶界,冲击断口为解理断口,严重影响X80钢级管线钢的冲击韧性。而加热温度较低时,原始奥氏体晶粒细小,断口为韧窝状,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三聚氰胺甲醛(MF)树脂制品的柔韧性,以聚乙二醇接枝三聚氰胺(M-PEG)替代部分三聚氰胺,并与甲醛、聚乙烯醇(PVA)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聚乙二醇-三聚氰胺甲醛(PEG-MF)与PVA的半互穿聚合物网络体系(SemiIPN)。采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手段对Semi-IPN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剖析,并分析了PEG、PVA等柔性链段对Semi-IPN黏度、游离甲醛含量、柔韧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A作为线型结构贯穿于聚乙二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交联网络体系结构中,形成了半互穿网络结构;所形成的Semi-IPN的热分解温度比MF树脂降低了60℃左右;Semi-IPN的韧性比纯MF树脂提高了800%,最高可达到19.700kJ/m2。  相似文献   
5.
柯杨  姜胜涛  李佳  项吴桐 《混凝土》2020,(7):15-19,24
利用三点弯曲梁试验,对不同骨料体积率的轻骨料混凝土进行了断裂试验研究;同时,将混凝土损伤模块和随机骨料投放模块植入基于耦合判据(Coupled Criterion)的有限断裂模型中,首次应用于轻骨料混凝土断裂的数值模拟中。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的模拟荷载-位移曲线的全过程,并且同时描述材料的损伤和断裂,同时预测裂纹的萌生与传播;通过能量分析,得出损伤能与断裂能随轻骨料体积率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以渤海油田某平台为研究背景,介绍了非线性地震时程分析法在国内平台首次应用方法和经济效益情况。与反应谱法相比,地震时程分析法在基本原理及应用上具有优势。依托该技术对渤海油田某平台进行了实例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采用反应谱法进行了对比,最后得出了在渤海海域强震区使用非线性地震时程分析法,能够大大降低平台的钢材使用量,降低投资成本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8.
9.
《模具工业》2019,(4):54-59
采用光谱仪测定5种常用冷作模具钢(Caldie、Cr12MoV、ASP60、DC53和LD)的成分,并结合光学显微镜、硬度仪、冲击试验机与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仪,对其成分和性能对比分析,最终选取合适的高性价比切边刀口模具钢。试验结果表明Caldie的纯净度最优,退火态冶金质量最好,同时具有较好的强韧性及耐磨性,是合适的高性价比切边刀口模具钢。  相似文献   
10.
针对热电器件难以实现真正可穿戴应用的问题,东华大学教授江莞、王连军和美国西北大学教授G.Jeffrey Snyder合作,巧妙利用弯曲纤维弹性力关系实现热电模块自支撑,构筑了三维可拉伸热电织物。该热电器件的拉伸应变可达80%,能实现持续供电与人体肢体动作的兼容性;基于热设计优化和结构优化,在44K温差下,输出功率密度可达70mW·m^-2;同时,可满足热电模块非可视化的大面积热量收集。所构筑三维热电织物穿戴体验良好,实现了适合人体运动的热电器件的可穿戴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