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0篇
  免费   775篇
  国内免费   701篇
数理化   538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沙漠沙独特的化学组成特性和矿物特性,将沙漠沙荒料作为硅源,工业Al(OH)3作为铝源制备莫来石晶须.改变硅源/铝源配比和合成温度,结合XRD、SEM、TEM研究莫来石生长环境和自由生长形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沙漠沙与Al(OH)3的质量比为35/65时,在1200℃的低温下就能获得平均值>60的高长径比莫来石晶须;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莫来石晶须长径比不断增大,当温度升至1300℃,平均长径比>94.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莫来石的形成经过了一次莫来石和二次莫来石化两个阶段;若配方中Al2 O3处于过饱和状态,样品中刚玉相会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出现先增多后降低的变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利用分子筛择形特点,对煤直接液化油中的混合酚实施高效分离。本研究选取间甲酚和对甲酚作为分离煤直接液化油馏分段混合酚的模型化合物,采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对HZSM-5吸附剂的孔口结构进行改变,分析分子筛硅铝比及颗粒粒径对模型化合物间甲酚和对甲酚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以获得高性能固相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180-190℃馏分段混合酚分离。结果表明,当分子筛硅铝比为25、粒径为3-5 μm时,分子筛的孔口结构调节效果最优;当正硅酸乙酯的最小用量为0.2 mL/g时,固相吸附剂的吸附量为0.03 g/g,对甲酚选择性高于95%。由于外表面沉积物对吸附剂的孔口结构变化,导致对甲酚选择性的提高。进一步采用HZSM-5(1)吸附剂对真实煤直接液化油混合酚的分离中发现,苯酚和对甲酚的选择性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3.
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和单摆振动定律的验证,很容易做.下面谈谈影响单摆实验的几个因素及其解决方法.1 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 可见,g的测定主要取决于l和T.因此,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度,在测量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利用杨辉三角形对称性推导高阶运动微分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勇  马善钧 《物理学报》2006,55(10):4991-4994
利用Mathematica数学软件计算函数r=r(q(t),t)各变量之间偏导和高阶导数的关系,发现具有杨辉三角形对称性.结合杨辉三角形的对称性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了高阶运动微分方程,并讨论了理想约束系统下的高阶运动微分方程. 关键词: 杨辉三角形 牛顿第二定律 高阶运动微分方程 高阶力变率 高阶速度能量 理想约束  相似文献   
5.
樊恽 《中国科学A辑》1991,34(4):355-364
本文对特征P的基域F引入适当的Galois群T,讨论p置换模的Green环的Conlon比析在Galois群T作用下的动态,证明了在T作用下p置换模的Green环的不动点集重合于置换模的Green环。  相似文献   
6.
 很久以来,人们对光就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光的本性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长久以来困扰了很多有智之士。光的波动说笛卡儿(R.Descartes,1596~1650)就光的本性问题,在1637年提出两种假说。一种假说认为,光是类似于微粒的一种物质;另一种假说认为光是一种以“以太”为媒质的压力。虽然笛卡儿更强调媒介对光的影响和作用,但他的这两种假说为17世纪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争论埋下了伏笔。17世纪中期,意大利的格里马第(F.Grimaldi,1618~1663)首先注意到衍射现象,这是光的波动理论的萌芽。  相似文献   
7.
利用一发散点光源和一束倾斜平行光制作出在两个垂直方向上具有不同焦距的变形全息透镜,且用此全息元件实现了变形分数傅里叶变换。变形全息透镜两个方向上的焦距随全息记录条件和再现条件而变化,分析了用这种全息透镜实现变形分数傅里叶变换的条件。实验表明,用该元件能够方便地实现任意级次的变形分数傅里叶变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种用牛顿力学研究赛跑运动的物理模型,给出两种情形下跑步时间的最优化结果.这一结果与优秀运动员的实际比赛成绩很好地相符.  相似文献   
9.
基于液晶光阀的全息照相控光仪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源  邢增海  陈焕杰  余艺  梁海辉  钟铖  张红  谭炎 《物理实验》2006,26(5):22-24,28
设计了通过液晶光阀自动调整全息照相物光和参考光辐照比至最佳状态,同时能实现曝光时间自动控制的控光仪.该仪器巧妙运用液晶光阀和硅光电池器件,使测量、调整、自控一体化,从而提高拍摄优质全息图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全光纤反射式马赫曾德尔干涉型多波长滤波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反射式的马赫-曾德尔干涉型多波长滤波器的性能作了较详细的研究,得出了两个耦合器的分光比和两臂的臂长差对其输出谱线的影响,结论对设计制作不同性能指标的该型多波长滤波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实验上用光纤熔融拉锥法制作了该种器件,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