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0篇
数理化   16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主要从学科发展和生活应用的视角,对碳的典型单质的结构、性质及用途进行教学设计,在知识的教学中渗透微粒观、元素观和化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初中化学微粒观的教学内容和“原子的结构”的相关教学设计,针对学生“微粒观”建构存在的难题,提出利用反馈机制,采用“寓教于乐”的游戏化教学设计,并进行实践效果访谈。不仅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也让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相似文献   
3.
冯园  王雨峰 《化学教育》2020,41(7):56-60
为了提高组卷质量,基于极课大数据建立初中化学校本题库,根据双向细目表,利用该系统的出卷功能进行组卷。采用SPSS软件对试卷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可知基于极课所出试卷各项评价指标较优秀,符合考试要求,试卷质量高。  相似文献   
4.
杨林全 《化学教育》2020,41(11):18-22
在分析“社会责任”素养内涵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制订了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复习教学课的“社会责任”素养目标,并设计了以“秸秆综合利用的变迁”以及“历史悠久的薪柴燃料-使用方便的化石燃料-清洁环保的新型燃料”的燃料“进化史”为主线的教学流程。从“燃料及其利用”复习教学来看,初中化学教学可以通过真实情境、创新实验和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等实践路径让学生获得“社会责任”体验,形成“社会责任”素养。  相似文献   
5.
石郦 《化学教育》2010,31(7):58-61
根据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内容进行微型化学实验设计,其中包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电解水实验、氢气的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一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等实验。  相似文献   
6.
初中化学教学为例,从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策略的运用和评价的实施4个方面探索和总结微课程教学的设计。从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视角讨论了微课程教学的应用途径,以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将学习与生活高度整合,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促使学生产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7.
柏品良 《化学教育》1998,19(4):9-11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贯彻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多年来一直进行着的化学课程改革终于取得重大突破,从1995年秋季起,经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试用本)已有8套(至1996年底),供各省市选用。  相似文献   
8.
魏冰 《化学教育》2004,25(10):14-17
科学素养由学科内容和“伴随含义”构成。根据这一理论模型,本文利用文本分析的方法考察了过去20余年间我国初中化学课程目的的变化。文章把这一时期的初中化学课程分为4个阶段,对每一阶段的课程目的从学科内容和“伴随含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初中化学课程目的的变化趋势,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科学素养教育在我国初中化学课程中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9.
王国峥 《化学教育》2015,36(11):66-69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主要是实验课时难以保障、实验考查与中考"脱钩"、实验经费严重不足、实验员队伍趋于弱化。解决策略可从3个方面着手:强化化学教师的实验意识;建立实验室考核评估机制;实验考查与中考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0.
蔡双兵 《化学教育》2015,36(3):37-39
结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下称课标),对人教版九年级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的一些环节进行探索与思考:课堂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活用教材促进思维、定性定量结合提升学科素养、多元评价促目标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