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3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361篇
数理化   19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Y2O2S∶Eu3 ,Mg2 ,Ti4 红色长余辉材料。测量了材料的电子显微形貌、晶体结构和发射光谱。通过与固相法制备的Y2O2S∶Eu3 ,Mg2 ,Ti4 长余辉材料比较,发现两种方法都可以制备粒度基本相同的纯相Y2O2S基质晶体,但共沉淀法样品的颗粒结构更松散。研究了Eu3 浓度对两种方法制备样品的谱线发射强度的影响,通过比较共沉淀法和高温固相法制备的样品中Eu3 的5D1→7F3较高能级跃迁的587.6 nm谱线强度随Eu3 浓度的变化,发现共沉淀法更有利于Eu3 均匀进入Y2O2S基质晶格而形成有效的发光中心。  相似文献   
2.
离子交换富集-导数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自来水中Cu,Fe和Zn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用 2 0 1× 7阳离子交换树脂对自来水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交换富集 ,采用微量脉冲进样 导数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富集后溶液中的Cu ,Fe和Zn ,该方法灵敏度分别为 0 2 9,0 5 9和 0 0 6 μg·L- 1 ,精密度分别为 4 2 8% ,1 95 %和 2 2 8% ,检测限分别为 1 2 8,5 85和 0 6 8μg·L- 1 ,回收率分别为 91 13% ,10 1 34%和99 84 % ,本方法大大减少了需样量 ,简便快速 ,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3.
钨(Ⅵ)的富集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W(Ⅵ)对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1991年以来国内外W(Ⅵ)的富集手段,检测方法概况作一综述,其中包括,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质谱法,动力学方法,极普法,化学发光法,中子活化分析及联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强酸性条件下 ,钯 (Ⅱ )与 5 [( 5 氯 2 吡啶 )偶氮 ] 2 ,4 二氨基甲苯 ( 5 Cl PADAT)生成紫红色螯合物 ,该螯合物可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生成离子缔合物 ,离子缔合物经 0 .3μm孔径的硝化纤维微孔滤膜富集后 ,于小体积 ( 0 .5mL)的浓硫酸中溶膜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GFAAS)测定 ,富集倍数可达 2 0 0倍 ,钯含量在 4.69× 1 0 - 1 2 ~ 7.0 9× 1 0 - 9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 ,检出限为 1 .78×1 0 - 1 2 mol/L。方法用于海水中痕量钯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用于分离,富集贵金属的螯合树脂发展近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螯合树脂对贵金属离子的吸附、洗脱性能.以及树脂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氯离子型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DH-Cl)制备过程中溶液浓度变化的监测结果和不同反应进程时产物的EDS、IR、XRD、TEM、TG-DTA表征结果,研究了合成LDH-Cl的共沉淀反应动力学特征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LDH-Cl的生成符合多核层表面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过程中LDH的晶胞参数c从2.421 nm变为2.399 nm,通道高度h由0.3321 nm减小为0.3228 nm,粒子直径Da由6.40 nm增大为15.16 nm, Dc由7.43 nm增大到10.93 nm,纵横比由0.86增大为1.39; IR和TG-DTA特征变化表明了层板对阴离子作用的强度和层板的结构稳定性随反应进程而提高.  相似文献   
7.
纳米PbSnO3的制备及其燃烧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anocomposite PbSnO3was synthesized by coprecipitation method , and its phase evolution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The particle size, crystal form, and phase of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with XRD, TEM and EDS. The catalytic actiyity of sample o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RDX was investigated by DSC. The results show that nanocomposite PbSnO3with the diameter of 9 nm can be obtained by calcining at 600 ℃ for 2 h, which crystal is cubic (pyrochlore type). The catalytic actiyity of nanocomposite PbSnO3o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RDX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PbSnO3. The nanocomposite PbSnO3can decrease the peak temperature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RDX from 240.1 ℃ to 236.5 ℃, and the decomposition enthalpy ΔH of RDX increases 722 J·g-1 (about 70%).  相似文献   
8.
用冶金法、还原扩散法、共沉淀法制得了LaNiFe,并对其催化合成氨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还原扩散法,共沉淀法制得的LaNi_4Fe催化活性均比冶金法好。X—射线分析指出LaNi_4Fe在合成氨反应过程中变为Ni_4Fe和LaN。  相似文献   
9.
不同方法掺杂Au对纳米α-Fe2O3气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共沉淀法、浸渍法、紫外辐照法制备了掺杂不同Au含量的α-Fe2O3纳米粉体,并制作了旁热式厚膜型气敏元件.用XRD、TG-DTA和TEM技术对纳米晶的晶型、晶粒大小及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掺杂方法、Au含量及焙烧温度对α-Fe2O3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三种方法掺杂适量Au后,都使α-Fe2O3的气敏性有了显著提高,其中采用共沉淀法,在400℃焙烧的Au质量分数为1.5%的α-Fe2O3的气敏性最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合成了8-羟基喹啉-5-磺酸纤维滤纸片,以此做为微柱填充物同时富集了10种痕量元素,并分离了样品中的高盐组分.本方法可使痕量组分的分离与富集同步进行,因而特别适用于原子光谱测定前样品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