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数理化   7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含Cr2O3的硅酸锆结合SiC耐火材料的抗粉煤灰侵蚀规律,将两种不同的粉煤灰平铺在SiC耐火材料上,作用温度为1250~1450 ℃,保温时间为40小时,然后用视频光学显微镜和XRD衍射图谱来确定其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初步实验结果表明SiC质耐火材料具有较好的抗煤灰侵蚀性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对金属切削工艺的有限元模拟的研究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二维模型,在三维切削过程的数值模拟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在实际切削过程中,工件和刀刃都具有三维几何形状;它们的相对移动也不总是正交的;因此切削是在三维状态下形成的。利用动态显示积分有限元程序,建立率相关的热弹塑性模型模拟材料在高温区的热、力学行为;采用侵蚀接触算法描述刀具与工件以及刀具与切屑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利用单元删除法实现切屑的分离与破坏,从而实现了金属块体切削过程的三维数值仿真。  相似文献   
3.
4.
沟谷坡面风沙起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坡面风沙受力情况,以滚动模式建立了坡面风沙起动的风速公式.计算分析了相同风向条件下不同坡度风沙的起动风速和相同坡度条件下不同风向风沙的起动风速,并与平面风沙起动计算风速和实测风速进行了比较.计算分析表明,在风向一定时,坡面风沙更容易起动,风沙起动速率随着坡度的变陡而变小.在坡度一定时,风沙起动风速受到风向的影响很大,起动风速随风力与水平面垂线夹角的增大而增大.与平面相比,当风力与水平面垂线夹角小于90°时,坡面风沙起动流速比平面为小.在当风力与水平面垂线夹角大于90°时,起动风速比平面为大.当坡面为平面时,风沙起动公式与平面拜格诺起动公式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
坡面流及土壤侵蚀动力学(II)——————土壤侵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青泉  李家春  陈力  向华 《力学进展》2004,34(4):493-506
介绍了坡面土壤侵蚀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 综述了坡面土壤侵蚀动力学过程和预报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包括土壤表层结皮、雨滴溅蚀、片流侵蚀、细沟侵蚀、坡面流输沙、土壤侵蚀界限坡度, 以及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等. 并简要讨论了土壤侵蚀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马建秦  陈万春 《力学学报》2003,11(4):378-384
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及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系统的耐久性直接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运营年限。锚杆主体属于钢构件,极易遭受侵蚀。从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结构特点可知,对于一定形式的锚杆,所遭受的侵蚀作用主要取决于锚杆与来自围岩的侵蚀性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本文探讨了含硫化物围岩中影响锚杆侵蚀的主要因素,描述了侵蚀性地下水的形成,以及锚杆侵蚀作用的物理化学机理,并提出了基于此机理的含硫化物围岩中锚杆使用年限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聚氨酯在磨粒侵蚀条件下的表面化学效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工程实际中,由于高分材料的抗磨粒侵蚀性能都比较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载至目前,所见这类材料在磨粒侵蚀磨损机理方面的研究报道相当之少,而且仅局限于物理过程的考察。因此,对聚氨酯在磨粒侵蚀条件下的表面化学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傅立叶表面红外分析仪,对这种高分子材料在磨粒侵蚀磨损前后表面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结合能和官能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几种高分子材料的磨粒侵蚀机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采用自行设计制造的磨粒侵蚀试验台对聚氨酯、丁苯橡胶、尼龙6和聚四氟乙烯4种高分子材料的磨粒侵蚀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且通过扫描电镜对试样磨损表面进行了观察分析,分别提出了这4种高分子材料磨粒侵蚀的物理模型和物理过程,阐明了它们的磨粒侵蚀机理:具有一定动能的固体颗粒对材料表层产生微切削;微观裂纹的萌生与扩展导致材料表层微观剥落;材料的力化学分解和热分解;材料表层局部塑性变形发展成塑性断裂而从表面脱落。  相似文献   
9.
Experimental results about concrete under sulfate attack are summarized,which include the variation of mass density of samples and velocity of ultrasonic wave propagating in samples.The evolution damage is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and clos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effect of damage evolution on Poisson’s ratio.This study shows that Poisson’s ratio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f solution and water-cement ratio.Poisson’s ratio of concrete changes very little when the water-cement ratio is selected as 0.6 or 0.8,so that such change may be neglected.If water-cement is 0.4,however,the Poisson’s ratio of the sample significantly changes.When the concrete sample of 0.4 water-cement ratio is immersed in sodium sulfate solution of 8% concentration for 285 days,Poisson’s ratio increase 10.14% compared with its initial value.There exist a sensitive region and a non-sensitive region for the change rate of Poisson’s ratio with respect to corrosion time.The change rate of Poisson’s ratio monotonously decreases with corrosion time in the sensitive region;in the non-sensitive region,the change rate of Poisson’s ratio is almost equal to zero.  相似文献   
10.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an inverse problem of determining the corrosion occurring in an inaccessible interior part of a pipe from the measurements on the outer boundary. The problem is modelled by Laplace's equation with an unknowm term γ in the boundary condition on the inner boundary. Based on the Maz'ya iterative algorithm, a regularized BEM method is proposed for obtaining approximate solutions for this inverse problem.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our method can be easily realized and is quite effec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