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0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585篇
环境安全   231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孟连,丽江地震前云南天文台时纬残差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云南天文台光电等高仪自有观测以来的时纬残差异常与云南及其周邻地区大地震的对应关系;并报导了孟连、丽江地震前云南天文台的时纬残差均有明显异常。这再次证明时纬残差的明显异常可为台站周围的强震预测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3.
长江下游地区是稻作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然而,水稻对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人群饮食的贡献程度仍不清晰。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能够量化揭示长江下游地区史前人群的摄食策略。系统收集长江下游地区已发表的人骨、动物骨和植物稳定碳氮同位素数据,基于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对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群的摄食策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距今7.0—5.3 ka长江下游地区人群可能摄食多种动植物资源,该时期水稻对人类饮食的贡献与其他植物资源基本相当。距今5.3—4.3 ka,水稻已超过其他动植物资源,成为美人地遗址人群的主要食物资源。研究揭示了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明化进程与稻作农业发展具有同步性,狩猎采集经济则为该区域文明化进程起到基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聚丙烯腈为原料制备半碳化纤维(SCF),经化学和生物两性修饰后,再以海藻酸钠进行复配修饰,得到不同的两性复配修饰SCF,通过试验考察其对Pb2+的等温吸附和动力学特征,分析pH值、温度和离子强度对Pb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Pb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最大吸附量(qm)为495.09mmol/kg~770.56mmol/kg,两性和两性复配修饰后的SCF对Pb2+的吸附量提高了1.8%~55.6%。pH值升高有利于各供试材料对Pb2+的吸附,离子强度在0.01mol/L~0.5mol/L范围内,各供试材料对Pb2+的吸附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在0.1mol/L时达到最大。热力学参数表明,Pb2+吸附是一个自发、吸热和熵增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该文基于汤逊湖流域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应用SWAT模型对其流域农业面源氮、磷入湖通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汤逊湖流域农业面源氮、磷年入湖通量分别为490 t/a和31.15 t/a,其氮、磷入湖通量最大的月份均出现在降雨量较大的5月,分别为59 t/月和5.58 t/月;东湖高新区和江夏区的农业面源污染对汤逊湖的贡献最大,应作为重点控制区域。  相似文献   
6.
不同来源的气溶胶中正构烷烃稳定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以低陆生植物为主的高原清洁区,其气溶胶中正构烷烃δ^13C较轻,随碳数的增加,δ^13C较平平缓的曲线,以高等植物为主的海滨清洁区,正构烷烃δ^13C分布亦为较平缓的英线,但δ^13C较前者稍重,为-28‰--27‰;人为污染严重的城市区,气溶胶正构烷烃δ^13C为-29‰--25‰,且随碳数的增加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对于大气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浓度测量方法在满足科学研究的要求方面尚有欠缺,相比之下,同位素测量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对源解析准确和测量误差小的特点且发展迅速,该方法在大气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中所起到的作用日益显著;但由于同位素测量技术对大气样品质量的要求很高,故目前该方法在大气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中还不能普及,今后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湘西地区常用的发酵鸡粪和有机磷肥施用对不同程度Pb、Cd复合污染土壤中乙三胺五醋酸(DTPA)提取态Pb(DTPA-Pb)、DTPA提取态Cd(DTPA-Cd)和土壤酶的影响,并研究了对于种植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发酵鸡粪和有机磷肥均能显著改善土壤酸性,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加入质量浓度200mg/kg总Pb、2mg/kg总Cd复合污染土壤中施用有机磷肥,能有效钝化土壤DTPA-Pb、DTPA-Cd,但在400mg/kg总Pb、4mg/kg总Cd复合污染土壤中钝化效果有限,其优先钝化DTPA-Pb。施用发酵鸡粪不能有效钝化土壤DTPA-Pb、DTPA-Cd。(2)施用发酵鸡粪和有机磷肥均显著提高黑麦草鲜重。虽然施用有机磷肥能更有效的钝化土壤DTPA-Pb、DTPA-Cd,但对于黑麦草种植而言,施用发酵鸡粪能更有效的降低其对Pb和Cd的积累,并且主要积累到根部。(3)施用发酵鸡粪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综合而言,湘西地区种植牧草黑麦草,施用发酵鸡粪比较合适,能有效改善土壤酸性,提高黑麦草鲜重和土壤酶活性,降低黑麦草对Pb和Cd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保护中华绒螯蟹栖息地和种质资源,科学评估长江蟹类的营养关系及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在长江靖江、新开沙及狼山沙3个采集区域的中华绒螯蟹和无齿螳臂相手蟹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并根据δ13C、δ15N值分析二者的生态宽幅及营养生态位面积。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与无齿螳臂相手蟹的δ13C、δ15N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华绒螯蟹的δ13C值频率分布相对集中在-25.00‰~-23.00‰;无齿螳臂相手蟹的δ13C值频率分布相对集中在-26.00‰~-24.00‰,表明两种蟹均对某种饵料生物有所偏好,且中华绒螯蟹的δ13C值频率分布范围大于无齿螳臂相手蟹,表明其食物来源更广。中华绒螯蟹与无齿螳臂相手蟹的营养生态位存在重叠,表明二者存在饵料竞争关系。其中靖江江段两种蟹的营养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表明二者在靖江江段食物竞争最激烈。中华绒螯蟹的δ13C值变幅(CR)、δ15N值变幅(NR)及营养生态位总面积(Ta)均大于无齿螳臂相手蟹,说明中华绒螯蟹对于饵料资源的竞争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0.
长江宜昌江段几种鱼类体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残留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毛细管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长江宜昌江段采集的几种鱼样组织内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鱼体肌肉、脂肪和肝脏这三种组织中,HCHs、DDTs主要蓄积在鱼体肝脏,其次是脂肪组织,肌肉组织中残留量较低.鱼体肌肉组织中HCHs残留量低于0.5 ng/g,肝脏中的HCHs是其脂肪组织的2倍,最高为27.6 ng/g,主要为悛睭CH所贡献,猹睭CH和洫睭CH未检出.DDTs在鱼体肌肉、脂肪和肝脏组织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4~14.8、12.5~147、33.4~286 ng/g.鱼体组织中DDTs主要以p,p′-DDE的形式存在,p,p′-DDE残留量占∑DDTs的70%左右.与国内外不同水域的鱼体中HCHs、DDTs残留量相比较,长江宜昌江段鱼体肌肉中HCHs和DDTs残留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