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政治法律   10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论是发达国家、经济转型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90年代以来灵活就业的从业人员在整个就业人口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成为就业形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李承锦  肖树臣 《工友》2009,(12):50-50
近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通知,要求各省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建筑、制造、餐饮、采掘、非全日制行业,推行简易劳动合同文本,以此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据悉,这是该省针对农民工密集行业自身特点,首次推出的简易版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非全日制劳动者与日俱增,国家关于非全日制用工的立法有却尚不完善。为了更好的保护非全日制用工者的合法权益,在分析《劳动合同法》和《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的基础上,发现法律漏洞;在研究关于非全日制用工的国内地方规章以及国外立法后,借鉴其优势理念,结合我国非全日制用工的现状为进一步完善法律规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辜云 《法制与社会》2013,(31):41-4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用工的需求随之不断的增长,用工的方式也逐渐丰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非全日制用工方式应运而生.我国的《劳动合同法》也将这一用工形式纳入法律规范的体系之中,无奈只有简单的五条法律对这一问题加以规制,对劳动者的权益保障而言,显得十分单薄.所以,有必要对于在签订以及履行非全日制用工合同的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非全日制用工这种灵活就业方式是当代我国城市劳动力就业形态中的一个新现象,同时潜力巨大,但该制度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文章主要围绕我国非全日制用工的界定、立法缺失及完善展开研究,希望能促进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更加和谐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6.
吴跃飞 《法制博览》2024,(12):66-68
企业合法降低社会保险成本,这是许多企业管理者及法律服务职业者追求的目标。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分析发现,企业要想合法降低用人单位的社保成本,最为值得可行的是尽可能与劳动提供者依法缔结非全日制用工法律关系,或承揽法律关系,或雇佣法律关系,或销售委托代理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7.
工龄答疑     
问:我原是城郊结合部的一个农民,9年前因城市建设土地被征用,后由政府协调进工厂当了非全日制的小时工,上班3年后被工厂招为了全日制工人。工厂实行计件工资,我对工龄没有什么概念。去年实行创新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人员重组,我因学历低、年纪大等原因被精简。在发放经济补偿时才感到了工龄的重要性。我想问,我征地前的"农龄"、非全日制工作的"时龄"应否计入"工龄?"答:工龄事关工人的切身利益,并非小事一桩,它与职工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职工年休假;医疗期;病假  相似文献   
8.
基本养老保险是非全日制用工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比较研究中日非全日制用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结构模式、计发标准、制度功能以及费用征缴方式,可以发现,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基本工养老保险结构与功能单一,计发分割,征缴乏力且用人单位负担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义务尚未被立法所确立。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养老保险立法模式的选择应以促进非全日制用工良性发展,体现代际公平为重心。应从规范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以及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现实需求出发,确立非全日制用工养老保险特别规则,建立强制储蓄性养老保险,并实现养老保险费征缴方式的税制化改革。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中关于非全日制劳动用工合同的重要性,阐述了《劳动合同法》中关于非全日制劳动用工合同的规定对企业和员工影响的几个重要方面,对新《劳动合同法》中关于非全日制劳动用工合同的规定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勤工俭学有关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打工利益受侵害事件频繁发生。对于大学生勤工俭学行为的法律性质从应然和实然角度分别进行分析,大学生具备成为劳动法中劳动者的主体资格,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并满足《劳动合同法》非全日制劳动者的条件,大学生的勤工俭学行为应当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劳动合同法》对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对于保护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但在保护大学生和非全日制劳动者合法权益上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