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4篇
交通运输   20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e 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 Unit (FPSO) is an offshore vessel that produces and stores crude oil prior to tanker transport.Robust prediction of extreme hawser tensions during 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 (FPSO) 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safety concern. Excessive hawser tension may occur during offloading operations, posing an operational risk. In this paper, AQWA has been used to analyze vessel response due to hydrodynamic wave loads, acting on a specific FPSO vessel under actual sea conditions.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numerical results has been discussed as well.This paper advocates methodology for estimating extreme response statistics, based on simulations (or measurements). The modified ACER (averaged conditional exceedance rate) method is presented in brief detail. Proposed methodology provides an accurate extreme value prediction, utilizing all available data efficiently. In this study the estimated return level values, obtained by ACER method, are compared to the corresponding return level values obtained by Gumbel method. Based on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mproved ACER method can provide more robust and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extreme hawser tension.Data declustering issue has been addressed. Paper highlights ability of ACER method to account for a set of varying sea state probabilities, as required in engineering long term statistical analysis.Described approach may be well used at the vessel design stage, while defining optimal vessel parameters that would minimize potential FPSO hawser tension.  相似文献   
2.
沥青路面面层-基层层间抗剪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目前山区沥青路面常见的面层-基层滑移破坏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文章通过室内试验,在AC-20混合料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洒铺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SBR改性乳化沥青,同时选择在20℃和52,7℃温度条件下,对试件进行45°斜剪试验,对比在不同材料、温度条件下的面层-基层层间抗剪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层间经处理后的粘结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幅最大的是在层间洒布了SBS改性沥青,增幅最小的是在层间洒布了基质沥青;高温条件下,面基层间的抗剪切强度仅为常温条件下的8%~10%,说明温度对AC-20沥青层与半刚性基层间的抗剪切强度有很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增强面基层层间粘结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BS改性沥青施工在我国是一种新的技术。文章以同三国道主干线粤境广湛高速公路某段SBS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实践为例,介绍SBS改性沥青的施工工艺及主要的质量控制要点,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SBS聚合物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的配伍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新军  郝培文 《公路》2007,(7):186-190
对不同类型、不同牌号的SBS和不同的基质沥青,采用不同掺配按照相同的加工工艺制备SBS改性沥青,通过技术指标试验来分析SBS类型、牌号、掺量和基质沥青对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星型SBS的改性效果并不一定优于线型SBS,但线型SBS较星型SBS与同一种基质沥青有更好的相容性;SBS嵌段比为30/70的SBS的改性效果优于嵌段比为40/60的SBS;与同一类型的SBS改性剂相容性越好的基质沥青,其改性效果越好;而同一种SBS改性沥青的改性效果随SBS改性剂掺量(小于5.5%)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5.
对SBS改性沥青剪切发育过程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不同类型的SBS与不同组分的基质沥青配伍,对改性过程中的取样用荧光显微镜进行微观观测和动态力学扫描及常规试验,发现微观观测和动态力学扫描均是判断聚合物是否稳定分散与发育的有效手段,而动态力学扫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以根据扫描结果独立判断剪切发育程度,而微观观测需与常规试验相结合方可得到较好结论。  相似文献   
6.
SBS改性沥青是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最重要的改性形式,文章对比讨论了SBS改性剂种类、SBS改性剂结构以及原材料老化对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某省90#进口沥青组分多年变化情况,说明了控制加工改性沥青原材料质量对确保改性沥青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及车辆轴载的不断提高,公路建设业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对道路安全和驾驶舒适感的期望日益提高。聚合物改性沥青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重交通路面、机场道路等工程,改性沥青由于添加了具有良好弹性的分子,其性能和技术指标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主要分析了SBS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及主要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微表处耐磨性能影响因素试验研究。通过侵水1h湿轮磨耗试验,研究添加不同种类及剂量改性剂的乳化沥青、矿料级配、水泥掺加量等因素对微表处耐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油石比的试验条件下:使用SBR胶乳改性乳化沥青的微表处耐磨性能优于使用SBS胶乳改性乳化沥青;随着改性剂剂量的增大,微表处耐磨性能逐渐变好,并趋于稳定;矿料中值级配微表处耐磨性能最好,级配上限与级配下限微表处耐磨性能基本相当;水泥掺加量对微表处耐磨性能有提高,也有降低。  相似文献   
9.
文中结合新疆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沥青路面的常用设计方法,研究和分析了SBS改性沥青在新疆地区道路应用方面的特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加快SBS改性沥青在新疆地区道路建设中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改性沥青中SBS改性剂掺量的热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BS是一种高分子橡塑类聚合物,将其掺人普通沥青中进行改性,可以充分发挥它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的优势,显著地提升道路沥青的质量和使用性能。通常SBS改性沥青的含量为3%-5%,当SBS含量不足时,难以形成连续空间网状结构,从而导致改性沥青的性能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大打折扣,严重时会导致改性沥青的不稳定或者在使用过程中的降解,严重的影响工程质量。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快速方便的进行SBS改性剂掺量的检测方法。本文将利用热重法对SBS改性沥青进行分析,得到并分析了不同SBS含量的改性沥青的热重曲线。研究发现,改性沥青热重曲线的第三失重峰所对应温度随着SBS含量的升高而线性地增大,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检测改性沥青中SBS掺量的快速可行的方法,在高速公路行业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