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75篇
  免费   6275篇
  国内免费   7272篇
地球科学   51122篇
  2024年   439篇
  2023年   1563篇
  2022年   2094篇
  2021年   2140篇
  2020年   1606篇
  2019年   1956篇
  2018年   1312篇
  2017年   1377篇
  2016年   1543篇
  2015年   1654篇
  2014年   2585篇
  2013年   2037篇
  2012年   2383篇
  2011年   2365篇
  2010年   2096篇
  2009年   2171篇
  2008年   2084篇
  2007年   1770篇
  2006年   1636篇
  2005年   1631篇
  2004年   1342篇
  2003年   1377篇
  2002年   1196篇
  2001年   1173篇
  2000年   1126篇
  1999年   1057篇
  1998年   916篇
  1997年   1025篇
  1996年   825篇
  1995年   805篇
  1994年   736篇
  1993年   659篇
  1992年   632篇
  1991年   509篇
  1990年   397篇
  1989年   336篇
  1988年   130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9篇
  1975年   11篇
  1974年   11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本文在潮汐应力、构造应力、地震断层和岩石破裂滑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作用的力学模式,该模式将潮汐应力与地震应力作用相结合,描述了沿地震主压应力和地震主张应务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对发震断层的力学作用方式,从而切入潮汐应力触发地震的物理机制,认为潮汐对地震的触发作用在实质上归结为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的促滑作用,这种促滑作用分增压型和减压型。在此模式基础上,对中国大陆及邻区的不同类型地震的潮汐触发性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计算了中国及邻区一千多个地震震源处沿主压应力P轴和主张应力T轴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分量,分析了这些量对发震断层的作用方式,按纬度区域统计了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类型以及它们与潮汐应力作用方式的关系,得到了如下结论: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的比例随区域纬度增加有减小趋势,其中,走滑型断层的比例在低纬区较大,而倾滑斜型断层的比例在中高纬度区较大;对整个统计区域而言,受增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数比例大于受减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对不同的纬度区域,不同的潮汐应力作用方式与之促滑的发震断层类型也有不同的分布特征。最后,本文将中国及邻区受到潮汐触发作用的地震按构造应力区域划分,计算了这些地震发震时刻的日月位置参数,得到了各构造区域上具有潮汐触发物理机制的地震发震时的日、月位置参数分布图象。  相似文献   
6.
7.
密近双星自转的测量和研究(V)轨道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密近双星自转测量和研究的系列章之一,本从轨道圆化的角度讨论了Zahn的动力学潮汐机制粘滞理论、Tassoul的纯流体动力学理论与实测数据的简便程度,对前前中的29个不相接双星系统,均分别计算了出以上理论所预测匠轨道沦时标,分析比较了各系统的理论圆化时标与它的年龄及轨道圆化和蔼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动力学潮汐、粘滞理论的计算结果出比纯流体动力学机制的预期更符合实测数据,但与(IV)的结果相  相似文献   
8.
9.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geological setting, history and subsidence of the Venetian Plain. Major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Pleistocene-Holocene stratigraphic sequence in the Lagoon of Venice, in relation to its origin that datesback to 6-7 kyr BP. Geological land subsidence, 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rigi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lagoon, and anthropogenic subsidence, that has recently assumed a major importance for the Venetian environment, are discussed. Considering also the sealevel rise, 23 cm loss in land elevation has occurred in the last century, leading to increased flooding events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at require protective works.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