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3篇
地球科学   3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硅质岩中发现三个放射虫动物群组合, 其地质时代分别为中、晚三叠世,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早白垩世. 硅质岩为生物成因. 中、晚三叠世硅质岩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硅质岩SiO2平均含量分别为90.24%和92.58%, Al/(Al+Fe+Mn)平均值分别为0.75和0.74, MnO/TiO2平均值分别为0.36和1.24, Ce/ Ce*平均值分别为1.15和1.03, LaN/ CeN平均值均为0.85和0.93, 为生物成因大陆边缘型硅质岩. 早白垩世硅质岩SiO2含量为94.12 %, Al/(Al+Fe+Mn)比值0.59, MnO/TiO2比值4.30, Ce/ Ce*为0.60, LaN/ CeN平均值1.59, 为生物成因远洋型硅质岩. 中、晚三叠世放射虫硅质岩、浊积岩组合及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表明雅鲁藏布江地区中、晚三叠世存在强烈裂陷海盆构造环境;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放射虫硅质岩和层状玄武岩组合代表藏南特提斯初始洋盆环境; 早白垩世放射虫硅质岩及共生的枕状玄武岩代表藏南特提斯成熟洋盆.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护与合理利用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资源,利用2015~2020年对西藏自治区重点水域渔业资源调查的资料,研究了尖裸鲤的资源分布和食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西藏自治区,尖裸鲤仅在雅鲁藏布江水系分布,尖裸鲤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上游和中游(仲巴县至仁布县江段)及其支流,零星分布在朗县江段和派镇江段,在高原湖泊巴松措中也分布着尖裸鲤,分布的海拔范围为2900~4700 m;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仲巴县江段、萨嘎县江段、拉孜县江段和日喀则市江段分布的尖裸鲤都以鱼类为主要食物,随着海拔的降低,各江段尖裸鲤的食物组成无显著差异,但是尖裸鲤对食物的摄食强度存在差异,仲巴县江段和萨嘎县江段尖裸鲤的食物平均饱满指数值显著偏大,而拉孜县江段和日喀则市江段的尖裸鲤的食物平均饱满指数值较小。近年来,尖裸鲤资源呈现衰减趋势,因此,应该在雅鲁藏布江上游江段和中游的仲巴县江段建立尖裸鲤自然保护区,加强对尖裸鲤的保护和资源恢复力度,加强尖裸鲤的增殖放流和相关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42年雅鲁藏布江中游四季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 1957~ 1998年雅鲁藏布江中游拉萨、日喀则、泽当、江孜 4个站各月平均气温资料 ,通过线性趋势估计和多项式函数拟合分析了该流域春、夏、秋、冬 4季气温长期趋势变化和周期变化 ,并利用滑动T检验等方法讨论了气温突变的问题。结果表明 :在过去 4 2年里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各季气温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其中冬春季增温显著 ,80年代初沿江四季气温除秋季外都出现了明显的增温突变  相似文献   
4.
近45年雅鲁藏布江流域极端气候事件趋势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利用雅鲁藏布江流域10个气象台站1961-2005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该流域气温和降水等气候极端事件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近45年以来,雅鲁藏布江流域夜间和白天极端低温日数分别以1.94和0.97天/10年的趋势在显著减少,夜间极端低温日数减少在冬季最明显,白天极端低温日数在秋季减少最明显:夜间极端高温日数和白天极端高温日数分别以3.03和1.26天/10年的速度显著增加,夜间极端高温日数增加在夏季最明显,白天极端高温日数增加在冬季最明显;日较差以0.11℃/10a的速度在显著减少,主要发生在冬季:最大的1天降水总量和逐年连续无降水天数有减少趋势,最大的5天降水总量、中雨天数、逐年平均降水强度和逐年连续降水天数有增加趋势,90年代以来增加趋势明显,与该地区经向风与水汽通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藏南罗布莎蛇绿岩成因:壳层熔岩的Sr-Nd-Pb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布莎蛇绿岩是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出露较好,也是研究程度较高的(蛇绿岩片之一,其壳层熔岩的S r,N d,Pb同位素组成具有较高的ISr值,较低的IN d值,大的Nεd(t)值和富集放射性成因铅的特征。ISr值偏高可能是存在富集型地幔源区和蛇绿岩形成过程中经受了地幔流体的交代作用引起的。N d同位素及S r-N d同位素图解表明罗布莎蛇绿岩壳层玄武岩源区有N-M ORB的特征,又有EMⅡ型富集地幔组分的贡献。Pb-Pb图解上样品均投影在NHRL上方,ΔS r为47.4~73.0(平均为58.4),Δ7/4Pb为0.69~12.20(平均为5.87),Δ8/4Pb为12.78~58.39(平均为35.23),表明存在Dupa l同位素异常。根据S r-N d,Pb-Pb和N d-Pb同位素相关特征,判明罗布莎蛇绿岩壳层熔岩是由具亏损地幔端员(DMM)性质的岩浆和具EMⅡ型富集地幔端员性质的岩浆在源区混合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陈福明 《地球化学》1981,(3):255-260
Temporally as well as spatially, Kangdese magmatic complex belt exhibits regular variation from west to east, indicating that the Yarlung Zangbo Jiang deep fault must have been initiated in the west and gradually expanded eastwards. The dip of the fault changes systematically from north to south during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As evidenced by original and secondary structares,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is characterized by N-S direction compression and dextral motion of involved plates.  相似文献   
7.
雅鲁藏布江流域地-气系统的水平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CEP/NCAR1980-1989年10年逐日00UTC、12UTC再分析资料及青藏高原降水、径流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水平衡特征,估算了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蒸发、土壤和地下水含量。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夏季是水汽辐合区,降水大于蒸发;秋末到次年春季是水汽通量辐散区,蒸发大于降水。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径流的年际变化趋势同降水相近,径流主要是由降水补给的,径流峰值滞后降水峰值一个月。雅鲁藏布江流域土壤及地下含水量从1~6月逐渐减少,7月以后开始增加,10月是土壤及地下水最丰富的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后期降水、蒸发、径流等呈增长趋势,这同ENSO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8.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构造特征及成因模式新见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东  王道永 《地质学报》2011,85(1):56-65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的蛇绿岩在西藏南部不同地段,表现形式并不相同.通过对缝合带中段的构造特征及蛇绿岩组合特征的深入研究,认为印度板块的大陆地壳北缘具有特殊的波状弯曲的几何边界--东西两端为向北突出的犄角,构造结之间为向南突出的弧形边界.这种特殊的边界条件,在新特提斯洋俯冲碰撞过程中,新特提斯洋首先在突出结点处完成关闭,而...  相似文献   
9.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中东段,平行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展布。冈底斯成矿带铜的找矿远景有望达到世界级铜矿带规模,夕卡岩型铜矿床是冈底斯铜矿带的一个重要矿床类型,克鲁铜矿床则是该地区夕卡岩型铜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文通过对克鲁铜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其控  相似文献   
10.
西藏南部早白垩世雅鲁藏布江古蛇绿岩的识别与讨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北部的早白垩世中晚期恰布林组(K1^2-3)由一套含有大量基性-超基性岩和放射虫硅质岩砾石的杂色砂砾岩组成,其物源区主要为当时北缘一套现今未知的蛇绿质混杂岩,这套蛇绿岩极可能是晚株罗世至早白垩世特提斯洋壳早期俯冲的产物,可称为雅鲁藏布江古蛇绿岩,可能已剥蚀殆尽或其残余体尚未发现。现今被人们所熟知的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则为晚白垩世特提斯洋壳后期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