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科学   19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赤魟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定了制备高纯度赤魟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纯化工艺,并通过胶原酶模型、CAM模型验证其生物学活性。正交实验确定了赤魟软骨组织抽提的最佳条件,抽提产率可达0.84%。丙酮分级沉淀对抽提产物进行粗分离,25~35%的丙酮分级产物的CAM血管生成抑制率达85%。优化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反相层析的条件,可进一步有效的获得高纯度的赤魟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I(DCAIF-I)。SDS-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显示为一条带,分子量为62 kDa。活性验证结果表明,DCAIF-I对胶原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抑制率为36.3%,对CAM血管生成的抑制活性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赤魟软骨为原料,对赤魟软骨中新生血管抑制组分的提取方法及其生物学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盐酸胍抽提、冷冻离心、透析、冷冻干燥等方法,得到分子量为3~300 kDa的活性组分,活性鉴定采用改进的Robert法观察赤魟软骨提取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作用情况。赤魟软骨提取物活性给药组为质量分数为10%、1%、0.1%的甲基纤维素溶液,空白对照组为质量分数为10%的MC溶液,加样24 h后对各给药组样品给药部位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原理编程进行血管数量统计。试验结果表明:赤魟软骨提取物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其活性与给药组质量分数成正比。且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直接来源于动物组织,无明显毒副作用,在肿瘤治疗方面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联合下肢动脉CT成像中两种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对比剂剂量的影响。方法:搜集临床上怀疑腹主-下肢动脉疾病行CT血管成像(CTA)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组,对比剂(350 mg I/m L),A组: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58.53±9.39)岁,平均体质量(67.86±11.65)kg,平均扫描范围(124.65±8.28)cm。B组: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60.87±9.76)岁,平均体质量(66.23±12.42)kg,平均扫描范围(122.59±9.12)cm。A组注射流率4 m L/s,对比剂用量1.5 m L/kg。B组第1期5 m L/s注射20 m L,第2期3 m L/s注射剩余量;B组对比剂总量=1.5 m L/kg×体重-4 m L/s×(B方案对比剂注射时间-A方案对比剂注射时间)。对比剂注射完毕两组均以3 m L/s流率无缝隙注射生理盐水30 m L。两组均选择智能触发技术,监测平面为腹主动脉(右膈肌水平),阈值≥150 HU。对两组5个动脉段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5个动脉段CT值,记录两组对比剂剂量。均进行独立样本0.05)。A、B组对比剂剂量分别为(93.79±13.68)m L和(74.61±14.76)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淋巴管成像(CTL)对于原发性乳糜尿患者诊断及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确诊为原发性乳糜尿的79例患者的临床及CTL影像学资料,CTL指标主要包括:(1)肾脏受累侧别及肾内淋巴管分布范围:单肾、双肾、肾窦、肾实质及肾门上区、肾门下区;(2)腹膜后异常淋巴管分布情况:包括腹膜后、腰干区域、肾血管周、肾周脂肪囊、肾上腺区域等;(3)腹盆部及胸部扩张淋巴管分布及淋巴反流情况;(4)其他异常表现:包括腹盆部、胸部及骨骼等部位的淋巴管相关异常改变;(5)影像学分级:按照腹膜后累及区域范围进行影像学分级,将腹膜后区域分为左侧和右侧肾门上区、肾门下区、腰干区、肾血管旁区、肾周区等10个区域,累及5个及以内区域为轻度,累及6个及以上区域为重度。根据乳糜尿临床分级标准进行临床分级,对于原发性乳糜尿患者临床特点及CTL征象采用分类变量资料中的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利用一致性Kappa检验评估原发性乳糜尿患者影像分级及临床分级的一致性。结果:79例CTL示肾内异常碘油沉积74例(93.7%),单肾55例(69.6%),双肾19例(24.1%),肾窦74例(93.7%),肾实质37例(46....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常规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及对比剂用量方案,探讨在双源CT Flash扫描模式下,低k V、低对比剂用量、手动触发扫描方案在低体重、低心率患者行冠脉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48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24例,体重<65kg,45次/min≤心率≤65次/min,对比剂流速和用量分别为5.0 mL/s和20 mL (350 mg I/m L),行Flash扫描,管电压采用70 kV;B组:24例,体重<65 kg,48次/min≤心率≤65次/min,对比剂流速和剂量分别为5.0 mL/s和50 mL (350 mg I/m L),行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管电压采用100k V。对原始数据进行SAFIRE迭代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率、体重、BMI、CTDIVOL、DLP和ED,测量并比较两组图像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冠脉三大支近段管腔内的CT值、噪声、信噪比及主动脉根部的对比噪声比。两组冠脉图像质量采用4级评分法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率、体重、BMI及两组图像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冠脉三大支近段的CT值、噪声、信噪比、主动脉根部对比噪声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CTDIVOL、DLP和ED方面两组图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冠脉图像质量等级无显著性差异,冠脉可评价节段率均>96%。结论:双源CT在低体重、低心率患者应用70 kV超低管电压和低对比剂用量的方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可以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质量,较常规方案的放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显著减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基于AI的新迭代重建算法与低管电压在降低肥胖患者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肥胖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量组(A组)和低管电压剂量组(B组)各20例。常规剂量组采用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S扫描,低剂量组采用管电压80 kV,管电流200 mAS。采集数据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后,分别采用常规迭代重建算法和基于AI的新迭代重建算法的图像重建,对比分析两组的主动脉平均CT值、主动脉及左冠状动脉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和右冠状动脉的噪声、信噪比。结果:B组主动脉的平均CT值、主动脉及左冠状动脉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和右冠状动脉的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与A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冠状动脉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但B组的辐射剂量较A组降低68.2%。结论:新迭代重建算法能够显著性提高重建的图像质量,在新迭代重建算法的加持下,用80 kVp的管电压可以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同时获得与常规剂量图像质量相当的冠状动脉CTA图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蒌夏心舒丸治疗痰浊阻络型冠心病(CH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痰浊阻络型CHD患者86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蒌夏心舒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02%(40/43),对照组为76.74%(33/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心胸窒闷、气短痰多、疲倦乏力)积分、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1)]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蒌夏心舒丸用于痰浊阻络型CHD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回顾分析Matilda医院超速CT室筛选首批病人中99例中国人资料,很明显从通常采用130-100Hounsfield单位作为检出冠状血管钙化的基数应用至中国人身上其阈值数目需要降低,同时,我们也发现如果病人年龄按每10年范围分组(21-30,30-40,41-50,51-60)而计算其超速CT的钙化指数会较随机男女一起按平均计算更易区分其差异.进一步分析显示,男性中年时候超速CT指数已达最高值,而女性则晚10年方达最高值,因此,为了更易探测冠脉循环内钙化倾向应作出超速CT检出钙化的指数数目.这些实践经验对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预测或预防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CT血管造影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1~12月97位患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行64层CT血管造影成像扫描,应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等后处理技术显示血管,以明确病因。结果:64层CTA诊断12例正常,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9例动静脉畸形,75例动脉瘤,所有病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或手术对比证实,其中12例正常病例行DSA检查,64层CTA漏诊1例,但其总的敏感性为98.7%,特异性为100%。结论:64层CT血管造影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准确性高,且简单、快速、微创、安全和经济,可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