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光敏剂ATX-S10.Na(Ⅱ)在大鼠脑胶质瘤模型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和代谢。方法在已经建立的SD大鼠C6胶质瘤模型中,经尾静脉注射ATX-S10.Na(Ⅱ)(20mg/kg)。分别于1h、2h、4h、8h、12h和24h后处死并取出大鼠的血液、皮肤、肿瘤组织、瘤周组织以及对侧正常脑组织,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连续测定ATX-S10.Na(Ⅱ)在大鼠C6胶质瘤模型各种组织中的分布和代谢。结果ATX-S10.Na(Ⅱ)的药物浓度于静脉注射2h后在肿瘤组织中达到峰值,以后8h维持在一个持续较高的水平,显著高于对侧正常脑组织及瘤周组织。而正常皮肤和脑组织中也吸收少量的药物,但是它们峰值很低,并且几乎均在4h内完全代谢消失。结论新型光敏剂ATX-S10.Na(Ⅱ)具有优良的胶质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的对比度,并且能快速从体内清除。  相似文献   
2.
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注意点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三维CT脑血管造影(3D-CTA)在诊断脑动脉瘤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总结3D-CTA检查的10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其中14例初次3D-CTA显示动脉瘤不清或发现颅内非动脉瘤样血管异常者,对其进行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初次3D-CTA检查正确诊断脑动脉瘤92例,其中16例为多发脑动脉瘤,共检出115个。余14例因诊断不明确进而实施DSA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确诊动脉瘤合并烟雾病2例、严重脑血管痉挛致动脉瘤显示不清2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此5例与3D-CTA所见一致);在3D-CTA扫查范围外发现脑动脉瘤2例。对上述阳性诊断的99例进行手术,并得到证实。另7例在3D-CTA和DSA检查未发现引起SAH的原因病灶,给予保守治疗。结论在脑动脉瘤诊断中,3D-CTA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在判断动脉瘤与颅骨位置关系、操作的便捷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明显优于DSA。在应用3D-CTA对脑动脉瘤进行诊断时,有必要根据患者和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方能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脑血管造影的常规运用,颅内多发动脉瘤(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MIA)的诊断率逐渐增加。我们总结了43例MIA的外科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条件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提取纯化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血脑屏障OGD模型。在OGD不同时间点(0、30、60 min),以及DEX预处理OGD 60min时,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渗漏实验分析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析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细胞膜上claudin-5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GD 30、60min,辣根过氧化物酶流量均显著升高;与OGD 60min相比,DEX预处理显著降低了辣根过氧化物酶流量。与对照组相比,OGD30、60min,claudin-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与OGD 60min相比,DEX预处理显著增加了claudin-5的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荧光观察claudin-5在细胞膜上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OGD 60min时claudin-5的表达明显减少,DEX预处理后显著增加了claudin-5的表达。结论 DEX预处理降低了OGD条件下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其机制之一是DEX增加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中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出血疾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2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院24 h内均行脑CT检查明确脑出血诊断,根据1周内随访患者是否死亡将入组患者分为生存对照组与死亡病例组。分析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血肿量、中线移位距离、入院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相关性及血清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12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死亡病例组24例,生存对照组104例。死亡病例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含量、出血量、脑CT中线移位距离、手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D-二聚体含量与患者脑出血血肿量(r=0.426)及中线移位距离(r=0.454)呈正相关性;与入院GCS评分(r=-0.486)呈负相关性(均P0.05)。血清D-二聚体水平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1周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P0.05),其临界值为450.50μg/L时,灵敏度为0.960,特异度为0.82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D-二聚体含量及中线移位距离是急性脑出血患者1周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含量显著增加,且与血肿量、中线移位距离、入院GCS评分呈显著相关性,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脑出血疾病严重程度判断指标之一,D-二聚体含量增高是急性脑出血患者1周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指发生在颅内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动脉瘤,外科治疗难度大;老年患者由于自身器官功能的老化及可能存在各种基础疾病,使其外科治疗又具有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3-aminobenzamide,3-AB)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的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三组:对照组,LPS组和LPS+3-AB组。用伊文思兰渗透性实验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MMP-9和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在黑质神经元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黑质内BBB的通透性和MMP-9的表达显著增加,紧密连接蛋白相关蛋白ZO-1的表达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上述作用受到PARP抑制剂3-AB的显著抑制。结论 3-AB通过保护LPS诱导的PD大鼠的BBB进一步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3-aminobenzamide,3-AB)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三组:对照组,LPS组和LPS+3-AB组。免疫组化法检测黑质内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表达;ELISA法检测IL-6和IL-10的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ERK1/2,p-ERK1/2,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LPS显著降低大鼠黑质内TH阳性细胞数,升高IL-6的表达水平,降低IL-10的表达水平,增加p-p38MAPK/p38MAPK和pERK1/2/ERK1/2的表达。PARP抑制剂3-AB显著增加TH阳性细胞数,降低IL-6的水平,增加IL-10的水平,降低pERK1/2/ERK1/2的表达,而使p-p38MAPK/p38MAPK的表达增加。结论 3-AB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ERK1/2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EMAP-Ⅱ)对体外血肿瘤屏障(BTB)通透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体外BTB模型,EMAP-Ⅱ处理后,millipore电阻测量系统检测跨内皮细胞阻抗(TEER)值,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 LKB1/LKB1、p AMPK/MAPK和p-m TORC1/m TORC1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应用LKB1抑制剂radicicol、AMPK抑制剂compound C和m TORC1激活剂IGF1进行预处理后再给予EMAPⅡ,检测体外BTB模型的TEER值,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EMAP-Ⅱ0 h组相比,EMAP-Ⅱ可明显降低体外BTB模型的TEER值,增加p-LKB1/LKB1和p-AMPK/AMPK的表达水平,降低p-m TORC1/m TORC1的表达水平,以上指标在EMAP-Ⅱ作用1 h时效果最明显;radicicol、compound C和IGF1预处理能够部分阻断EMAP-Ⅱ的作用,使体外BTB模型的TEER值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结论 EMAP-Ⅱ能明显增加体外BTB模型通透性,其机制可能与激活LKB1/AMPK/m TOR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0.
经显微镜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胡宜  刘云会  李峰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3024-3025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效果及并发症,讨论该术式的技术要点。方法:总结分析2003年5月至2004年在我院接受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31例垂体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结果。术前均行磁共振扫描及内分泌激素检查。术中保留鼻中隔,切除筛骨垂直板,并重建蝶窦前后壁。结果:所有患者手术结果满意,肿瘤切除完全,并发症较少。结论:该术式治疗垂体瘤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同时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