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生物科学   5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已克隆的刺五加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hase,SS)、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SE)和β-香树酯醇合成酶(β-amyrin synthase,bAS)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引物,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了SS、SE和bAS基因在刺五加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和不同器官中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SS、SE和bAS基因在各生长发育时期和各器官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三者均在盛花期表达量最高,之后降低,进入果实成熟期后SS和bAS的表达量迅速回升,SE无显著变化.SS和bAS在叶片和根中的表达量较高,SE表达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叶片和幼茎中.刺五加SS、SE和bAS基因的表达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关键酶基因对刺五加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和琼脂扩散法,初步研究了一株海洋源长枝木霉菌ST-27的发酵产物对无乳链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该发酵产物的二氯甲烷萃取物对无乳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明显,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0.312 mg/mL;实验表明,该萃取物对无乳链球菌的生物被膜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发现二氯甲烷萃取物作用后的无...  相似文献   
3.
耐高温、耐酸产酒精酵母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酒厂窖泥和生产用酒曲为材料,富集、分离得到32株酵母菌,从中筛选到1株产乙醇能力强,耐高温、耐强酸、起酵速度快的菌株Y30。该菌株能在45℃正常发酵,且致死温度达到59℃,比文献中报道高5℃;能在pH2.5的条件下正常发酵;能耐14%的酒精度;起酵速度快,接种4h后即开始发酵。对菌株进行形态分析、生理生化实验、Biolog鉴定和分子鉴定,确定该菌株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该菌株的成功选育为后续高效生产乙醇提高了很好的菌种来源。  相似文献   
4.
在东北长白山、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大兴安岭的主要森林类型中设置26块样地,进行为期3a(2004—2006年)凋落叶分解实验,以研究气候、林型、林冠透光率对凋落叶分解速率的相对影响大小。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凋落叶分解速率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针叶林常绿针叶林岳桦林。对分解速率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气候因子(热量和水分)对分解速率有较强的解释力,分别解释了分解常数k和分解95%所需时间(t95%)的55.5%和65.0%的变异。但是,气候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与林型、林冠透光率的协同作用而实现的,其独立解释力并不大(9%)。气候的变化导致林型(物种组成)的变化、进而影响分解速率,这一因素解释了分解参数变异的46.8%(k)和56.8%(t95%)。与此同时,气候和林型的变化还导致林冠透光率的变化,随着热量水平的上升林冠透光率下降、间接提高分解速率。这一因素分别解释了k值和t95%变异的23.9%和22.3%。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对凋落叶分解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物种组成、林冠结构(影响透光率)等生物因素的间接作用实现的。忽视这些生物因素、简单研究气候和分解速率的关系可能难以正确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麻醉技术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而对麻醉者的相关护理也是不可忽视的。必要的访视能促进患者及早苏醒,降低他们的疼痛,但是仅仅是常规访视可能达不到更好的效果,所以此次专门研究麻醉前访视对全麻患者苏醒期的护理影响将会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它从护理学角度直接作用于患者,降低出现意识模糊,定向障碍或者躁动,嗜睡的情况,全麻苏醒期是非常关键的时间段,如果护理不当,患者将有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我国男子橄榄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比赛时的能量消耗,为精准化训练和比赛时营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8名男子橄榄球运动员(健将级)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最大摄氧量(VO2max),乳酸阈(LT)和conconi场地测试来评定其有氧能力,并比较前、后锋之间的供能差异,用wGT3X加速度计结合团队心率探究比赛时的能量消耗,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本次检测的橄榄球运动员相对最大摄氧量较差为(42.05±3.69) ml/min·kg-1,前峰队员相对最大摄氧量为(38.83±3.52) ml/min·kg-1、后锋队员相对最大摄氧量为(47.31±3.17)ml/min·kg-1,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阈测定在7 min时出现血乳酸拐点,后锋的血乳酸阈值要高于前锋运动员;conconi场地测试与实验室VO2max有较高的相关性(r=0.772)。比赛中平均能量消耗上半场约为(276.94±18.08) kcals,下半场约为(225.58±22.86) kcals,下半场的能耗小于上半场(P<0.05)。结论:英式7人制橄榄球运动员有氧能力较弱,且前、后锋队员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的金属硫蛋2A(Metallothionein 2A, MT2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 LPS)介导的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人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株(Human lung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HPMVECs),经过一定浓度LPS溶液进行刺激后,利用不同浓度的MT2A与对照组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炎性介质IL-6、TNF-α释放的量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组HPMVECs骨架形态变化。结果:各组TNF-α浓度均在0 h最低,随之逐渐升高,到6 h达到高峰;从各时间点来看,除0 h各组TNF-α浓度无显著差异外(F=0.717, P=0.549),其余各时间点B1、B2、B3均显著高于A组(均P0.05)。各组中IL-6浓度均在0 h最低,A组在2 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B1组在4 h达到高峰,随之下降;B2、B3组从0 h开始逐渐升高,到6 h达到峰值;从各时间点来看,除0 h各处理因素无显著差异外(F=2.341, P=0.092),其余各时间点B1、B2、B3均低于A组(均P0.05)。A组6 h小时后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明显解聚,分布明显减少,应力纤维排列紊乱或者消失;B1组、B2组、B3组6 h小时后,与A组相比,F-actin的分布明显较多,应力纤维排列较为整齐。结论:LPS刺激人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损伤效应,加入MT2A后细胞相关炎性因子释放量、细胞骨架损伤情况明显减轻,表明一定浓度的MT2A对LPS介导的肺毛细血管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耻骨上膀胱尿道悬吊术(SPARC)的手术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女性尿失禁采用SPARC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1例患者术后尿控满意,3例有轻度尿失禁,无排尿困难及尿路感染。结论:做好术前宣教、心理护理、熟悉手术步骤、对手术所需器械和物品的充分准备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的前提。注意患者体位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熟练准确的技术配合是SPARC手术的护理核心。  相似文献   
9.
火烧对黔中喀斯特山地马尾松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喜  朱军  崔迎春  霍达  王莉莉  吴鹏  陈骏  潘德权  杨春华 《生态学报》2011,31(19):5809-5817
在黔中喀斯特山地马尾松人工次生林内取样分析火烧和对照样地间土壤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了火烧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火烧林地表层土壤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升高、最大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增加,土壤密度和非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质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减少;土壤有机质、全N量、全P量、全K量,水解N量、有效P量、速效K量、交换性盐基量和pH值增大,阳离子交换量降低。林火对马尾松林地土壤主要理化指标影响的趋势为或表层土壤影响率大于剖面影响率、或表层土壤影响率小于剖面影响率,不同指标在土壤剖面的变化趋势或增加、或降低,对数或幂函数拟合曲线均达相关显著性水平。火烧和对照样地间的表层土壤理化指标变化主要反映了林火影响,近岩层土壤理化指标变化主要是成土母质在空间上的分异,也受生物的影响。乔木层植株死亡率同表层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有机质量和全N量的正相关性显著,同土壤密度的负相关性显著;灌木层植株死亡率同表层土壤密度正相关性显著,同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质量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有机质量、全N量、全P量和速效K量的负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灌木层生物损失量同表层土壤密度和有机质量正相关显著,同速效K量的负相关性显著,枯物层生物损失量同pH值的正相关性显著。火烧马尾松林分平均胸径同表层土壤密度正相关性显著,同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质量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和有机质量的负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缺点、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和回顾2012.06-2015.06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收治的共计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严格的进行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其中椎间盘镜组共纳入患者46例,椎间孔镜组患者共纳入患者72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6个月以上的术后随访,记录和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疼痛、并发症等指标。并通过Macnab腰椎功能评分等对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进行比较。结果:在术后,两组患者在疼痛评分及功能恢复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且两组之间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椎间孔镜组在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总花费等指标中要优于椎间盘组(P0.05)。但在住院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并发症等方面两组无明显的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作为脊柱微创手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程度较高,各有其优劣性,在临床中应根据不同的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