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5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壤侵蚀及其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流域内建立人工径流试验小区和自然坡面径流试验小区,观测天然降雨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现象、土壤侵蚀量和小流域出口治沟骨干工程的淤积量,并对小流域土壤侵蚀进行了分类。在特别界定小流域"坡面侵蚀"、"沟道侵蚀"和沟道"重力侵蚀"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建立起坡面侵蚀模数和沟道侵蚀模数的预报模型。该侵蚀预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适用于年降雨量为430mm左右的黄土丘陵沟壑区。  相似文献   
2.
盐池县猫头梁植物资源与群落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FS2 0 0 1— 0 5 )“宁夏河东沙地退化草场植被恢复与风蚀沙化防治技术示范区”的研究中 ,为了掌握毛乌素沙地边缘的资源特征 ,探讨其合理改造和利用方式 ,为草场恢复与重建及其稳定性寻求可借鉴的信息 ,对毛乌素沙地边缘猫头梁沙区进行了植被生态学考察 ,分析了该区植被特征 ,并对植物资源种类与群落类型做了统计划分。考察中 ,共采集标本 10 5种 ,隶属 2 9科 ,83属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观测,利用统计分析对毛乌素沙地南缘的赖草蒸腾速率与叶水势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赖草蒸腾速率呈现双峰变化;6月份的水势值要明显大于7月份,说明赖草7月份受到的干旱胁迫要大于6月份;通过相关性分析,建立了赖草蒸腾速率与叶水势间的一元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4.
中长期降水量的预测是气象科学的一个难点问题,也是水文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立对数马尔可夫模型预测降水量,弥补了传统的马尔可夫模型降水预测中峰值的不准确性,提高了预测精度,并用宁夏盐池县气象站43a的降水资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高,为半干旱风沙区中长期降水量预报提供了一条简便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治沟骨干工程淤积量预报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骨干工程泥沙淤积来源于坡面侵蚀,沟 道侵蚀和库区岸坡坍塌,控制面积的坡面侵蚀量可以根据同一地区的径流试验小区资料进行计算;库区岸坡坍塌量可以通过实测现库岸地形,并与建库初期库岸地形比较计算而得,通过实测已建骨干工程的淤积量,并减去相应的坡面侵蚀量和库区岸坡坍塌量,便可求得沟道侵蚀量,在先期建立坡面侵蚀量,沟道侵蚀量分别与降雨,土地利用状况和流域特征等相应预测因子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治沟骨干工程淤积量的预测模型,实际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最低精度为79%。  相似文献   
6.
宁夏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以往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方法的优劣性,选取首尾测算法对宁夏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了测算,分析了其合理性与可行性,并以此研究了全区农业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红梅杏经济林降雨集流渗灌系统的雨水收集能力,明确当地红梅杏经济林降雨分配特征,为降雨集流的定量研究和该地区集雨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当地红梅杏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观测的方法,以天然降雨和人工模拟降雨相结合的方式,对红梅杏降雨集流过程进行观测与模拟。[结果] 2019年7—9月在彭堡红梅杏基地观测到的总计19场降雨数据,天然降雨中5 mm以下的降雨次数占到天然降雨总次数的83.3%,天然降雨与人工模拟降雨的相似系数为0.91,总体的集流率为61.29%,渗灌系统截留率为27.12%,林冠截留率为11.95%。[结论]试验地小降雨频率大,两种降雨方式具有较高相似性,降雨集流渗灌系统集流效率高,渗灌系统的集流量与降雨量成线性关系(R~2=0.995 5),集流率与降雨量成对数关系(R~2=0.693 9)。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宁夏六盘山生态移民迁出后,植被恢复模式对弃耕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7种植被恢复模式(青海云杉+油松+河北杨、刺槐+油松、旱柳+刺槐+山杏、油松+山杏、刺槐+山杏+紫花苜蓿、油松+旱柳+红豆草、自然恢复)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土壤养分指标和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养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Ⅱ-1模式(旱柳+刺槐+山杏)利于土壤表层氮元素和有机质的积累,而CK土壤养分含量较低,不利于土壤养分积累。2)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也存在显著差异,Ⅰ-1模式(青海云杉+油松+河北杨)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要优于其他模式;而Ⅰ-2模式(刺槐+油松)不利于土壤酶活性的提高。3)土壤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和土层间均无显著差异,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均与土壤养分指标无显著相关性。而蔗糖酶分别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4)土层间土壤养分特征和土壤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研究表明该地区合理配置人工林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养分积累和酶活性的促进作用要优于自然恢复模式。因此,通过人工合理构建植物群落结构,定向恢复到稳定群落阶段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依据六盘山海子流域的气象资料,运用Penman法和桑斯维特法综合得出了植被潜在蒸散量,并考虑土壤水分含量和植被种类,计算植被在生长期内最小生态需水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六盘山海子流域植被最小生态需水量为326.11×104m3,最小生态需水量富裕量为3.17×106m3;适宜生态需水量为573.54×104m3,适宜生态需水量富裕量为1.49×106m3.降雨能够很好地满足现有植被的基本生长;总体上能满足植被适宜生态需水,较好地满足草地的生态需水量,草地长势良好,基本满足灌木、苗圃、其他林地的正常生长需水,不能满足乔木正常生长需水.宜于大面积种植植被,优化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10.
于2020年4月搭建以复合土工膜为覆盖材料的防霜棚,研究其夜间的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对于不加温防霜棚,棚内夜间温度低于棚外温度,出现大棚逆温现象,产生的平均逆温差为-1.8℃,最大逆温差为-5.8℃,使得防霜棚在不加温工况下不仅不能抵御霜冻,反而会加重霜冻危害;对于加温防霜棚,棚内放入热源后,棚内平均温度比棚外平均温度高6.1℃,能够起到良好的增温效果。(2)大棚逆温现象产生的原因复杂,但其主要原因是夜间棚膜外表面的辐射失热,同时由于保温比过小会使大棚逆温现象加重。(3)使用煤作为热源虽能够提升棚内温度,但受到棚内氧气含量的制约,无法输出稳定热量,效率不高,此外煤燃烧容易产生SO2等有害气体,对环境及植物生长不利。因此需要探究更加经济安全、高效稳定的加热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