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24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今医家多将“劳者温之”作为虚劳病的重要治则,然对其认识不一,尤其是对“温”之解多有争议。本文以文字溯源为基础,结合医理阐述与临床思维,参以理校法对古籍文献中(虚)劳证相关记载进行梳理,进一步对“劳者温之”的内涵进行考辨,认为“温”之义应涵盖3个方面的内容:温也者,养也,注重真气之复;温也者,柔也,讲究治法之缓;温也者,化也,温生养化之气。分则为三,实则为一,均以养化生生之精气为宗旨,临证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壁的内皮细胞借助调节血管稳态、血管张力、细胞黏附、细胞增殖、凝血抗性、炎症因子等来响应机体的物理和化学信号,进而维持血管处于衡动稳定的状态。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所需的关键条件,肿瘤血管化的病理模式为瘤体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和氧气,以促进其增殖。近年来,内皮细胞参与肿瘤血管渗入,驱动血管生成被认为是促进肿瘤转移的关键环节。血管内皮细胞可通过调控代谢重塑以满足肿瘤血管化过程中对物质和能量的需要,其异常的代谢特征使得其能更好地适应肿瘤微环境的变化,这种代谢的改变常被看作是肿瘤血管化进程的重要基础。中医“阴火”理论源自《黄帝内经》,原指“阴虚生内热”,属内伤之火范畴,后经历代医家推演变化,逐步形成“脾胃气虚-阴火上乘-气火失调”的病机认识。内皮细胞代谢重塑的发病过程是“阴火”病理表征的客观体现,而阴火造化生息、燔灼妄动之性又与肿瘤新生血管增生无制、亢变为害的疾病状态相吻合。脾胃亏虚与气机失衡的改变可致水谷精微不得布散,发生代谢障碍,停久为痰为瘀,与血脉相搏结,致使局部环境异化(肿瘤微环境形成)、脉道不利(内皮细胞代谢失衡),异变形成肿瘤新生血管。在“阴火”证候要素指导下,围绕气与火的相关性,运用“扶正调气”的治法遣方用药,可调节内皮细胞代谢功能,达到机体相对平衡状态,进而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基于以上认识,该文围绕内皮细胞代谢重塑与阴火相关理论,阐发学术微旨,以期为中医药干预肿瘤血管化进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慢性结肠炎在一定情况下可发生癌转化。慢性结肠炎“炎癌转化”是在线粒体能量代谢损伤、有氧糖酵解代谢上调的机制下,肠道上皮细胞代谢失衡,促使炎症微环境向肿瘤微环境转化的过程。认为由正气虚损而致太阴经、阳明经的寒热分离是结肠炎癌转化的触发机制,由邪毒鸱张诱发的气机升降失调是打破促瘤抑瘤平衡,进而邪聚成瘤的关键。临床治疗上应在中医恒动观理论指导下分清慢性结肠炎炎癌转化的不同阶段,灵活把握扶正与解毒的主次,改善肠道炎性环境,调节异常能量代谢,以延缓恶化时间,截断炎癌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雌性SD大鼠主要脏器重量及其脏器系数的变化。方法选用15、25、40、60和150日龄的雌性SD大鼠各30只,分别测定体重,安乐处死后取脑、颌下腺、心、肺、肝、脾、肾、肾上腺、胸腺、卵巢和子宫11个脏器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结果各主要脏器及性器官重量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各脏器重量在不同日龄段大部分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随着日龄的增加,脑、肺、肾、心等器官的脏器系数则逐步下降,子宫和卵巢的脏器系数在40日龄内呈增长趋势,并达到高峰,随之下降。结论雌性SD大鼠在15~150日龄内机体处于快速生长阶段,以体重增加最为显著,雌性SD大鼠体重和脏器重量除个别外差异均比较显著,而脏器系数则表现不一,性器官的增长速度明显大于体重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口腔颌面部的临床症状,探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检测的有效方法,以早期诊断 HIV 感染和 AIDS,为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院感染性疾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16例疑诊 HIV 感染者或 AIDS 初治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口腔颌面部的临床表现及 HIV 感染的检测方法和结果。结果HIV 感染和 AIDS 患者口腔颌面部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毛状白斑、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卡波西肉瘤、牙周疾病、溃疡性疾病及其他异常表征。216份标本初筛均为阳性,免疫印迹(WB)确诊214例,灵敏度99.07%,特异度100.00%,假阳性率为0.926%。结论重点关注 HIV 感染者及 AIDS 患者口腔颌面部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联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 WB 即可确诊,进而有利于制订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达到控制感染和改善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s)是癌前病变之一,中医学认为其病机多与脾胃气虚、肝木失司、气机失调相关。从IPMNs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角度分析,认为肝脾功能失常为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提出扶脾护胃、调肝理气为IPMNs的重要治法。从脾论治,辨从寒从热;从肝论治,辨犯脾犯胃;同时标本兼治,谨防传变。  相似文献   
7.
历代多将“壮火”理解为病理之火,用“壮火食气”揭示病理之火干扰和损伤人体正气的病机特点。文章通过古籍记载与现代研究外延“壮火”内涵,从“壮火食气”切入认识放射性肺炎的中医病机。基于“壮火食气”理论,从放射性肺炎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入手,指出放射性肺炎的核心病机为壮火食气,气火失调。壮火食气则肺气与肺阴受损,此为发病之关键,气火失调则肺之宣降失常,此为发病之终点。基于“壮火食气”理论的指导,结合文献研究,总结出放射性肺炎三大防治策略:处于外来壮火亢盛阶段的放射性肺炎,应清肺解毒以挫外来壮火防更食气;处于津液亏损阶段的放射性肺炎,应养阴润肺以补津液耗损防湿痰聚;处于脾胃气衰而“壮火”内生阶段的放射性肺炎,应培土生金以杜壮火内生致血瘀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肺部疾病,起病隐匿,多无临床症状,而且少部分肺结节是恶性结节,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接受中西医干预措施有重要价值。肺结节诊断主要依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肺结节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日益普遍。西医治疗肺结节以定期随访为主,高风险者可外科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肺结节有一定优势,治疗时当把握气滞、痰湿、瘀阻的核心病机,并从肺结节大小、形态变化以及病人生活质量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属“温疫”范畴,其发病具有典型的湿毒致病特点,并与运气、地理、气候和人群的易感性相关,其病位在膜原,涉及三焦、肺、脾、胃。病机为湿毒盘踞膜原,可有寒热从化,易于影响气机升降,可耗伤正气、化热、化毒、夹寒、夹瘀,危重患者发病2~3周是疾病转折点,顺证(轻型、普通型)病情多向愈,逆证(重型、危重型)病情多呈恶化加重。应以开达膜原、辟秽化浊、宣肺降气、清解相合为治则,寒化佐以辛温,热重于湿加强苦寒,湿重于热侧重淡渗、芳化,腑实佐以通腑泄浊,热入营血当清营凉血,内闭外脱当留人治病。在治疗中应该坚持三因制宜和群防群治相结合,首重气机宣畅,注意给邪气以出路,时刻注意护胃气、存津液,不宜早用寒凉、滋腻,扶正需要确有正虚,并提出了辨方证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整体观念和中医经典理论,从脏腑、气血、营卫、壮火阴火、升降、燥湿、痰瘀、正虚等不同维度探讨脱发的中医病机及治法。认为脱发的核心病机包括精血不足、气血失调,在标为风、热、湿、瘀,在本首责肾元不足、脾胃虚弱,提出燥湿相兼是脱发的主要病理状态,头皮毛窍湿遏于外则见油脂渗出,燥胜于内则见发质焦枯细软。归纳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祛瘀生新、润燥化湿、健脾和胃治法及主方、主药,并结合现代医学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对其中医治法内涵进行探讨。文章阐述了脱发之治,临床应具备“治未病”理念,以斑秃为例,未病先防应防斑秃后白斑,既病防传应防斑秃向全秃、普秃发展,瘥后防复应防斑秃之复发;应注重雄激素性秃发之“治病求本”,防止脱发应注重风热之本,减少皮脂分泌应注重痰湿之本,促进毛发增长应注重脾肾之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