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广州市开展现行大肠癌筛查策略的效果。方法 收集、整理2015-2016年广州市大肠癌筛查数据,评价问卷调查、便隐血检查和全结肠镜检查的筛查效果。结果 2015-2016年广州市50~74岁重点人群完成初筛220 834人,初筛阳性37 040例(16.77%)。全结肠镜检7 821人,肠镜检查顺应率为21.12%(7 821/37 040)。发现各类肠道病变4 126例(52.76%),其中进展性腺瘤614例(7.85%)、伴中/重度异型增生的其他病变73例(0.93%),大肠癌230例(2.94%);各类病变中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1)。病变早诊率为87.24%;筛查发现早期癌99例,占总大肠癌的46.26%。大肠癌筛查发现率为104.15/10万,明显高于相应年龄段(50~74岁)大肠癌监测发病率81.18/10万(P<0.001),表现为≤69岁年龄段大肠癌发现率明显高于相应发病率,≥70岁年龄段则相反。结论 广州市大肠癌筛查策略可以发现大肠癌高危人群,提高全结肠镜病变检出率、癌前病变早诊率和早期大肠癌的诊断比例,≤69岁人群受益高于70~74岁人群,是大肠癌筛查重点关注人群,应需进一步促进高危人群肠镜检查顺应性。  相似文献   
2.
李燕  刘华章  梁颖茹 《中国肿瘤》2020,29(5):339-343
[目的]了解居民对广州市首轮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的满意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广州市结直肠癌筛查登记系统抽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参与筛查的居民,包括初筛阴性、初筛阳性未做肠镜、初筛阳性已做肠镜3类,以问卷形式开展调查。[结果]完成问卷调查591份。结果显示,居民对结直肠癌筛查项目总体满意率为93.40%,对初筛的满意率(94.42%)高于肠镜检查(88.93%),P<0.05。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满意率为95.77%,不满意原因主要包括未通知筛查结果(24.00%)及筛查时间较长(20.00%);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满意率为94.92%,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医务人员服务态度较差(46.67%);对肠镜检查的满意率为88.93%,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包括检查时感觉不舒服/疼痛(29.73%),医生操作不熟练/技术水平低(10.81%)及查出息肉未予以切除(10.81%)。78.14%肠镜检查者选择在去定点医院,未去定点医院的主要原因包括定点医院较远/交通不方便(31.51%),医生没明确介绍定点医院(17.81%)以及认为定点医院的技术水平低(16.44%)。[结论]广州市居民对首轮结直肠癌筛查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后续筛查中,行政及技术部门应对不满意的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包括改善社区筛查流程、推广无痛肠镜及优化定点医院选点等,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筛查服务。  相似文献   
3.
周琴  梁颖茹  李燕 《中国肿瘤》2019,28(4):257-263
摘 要:[目的] 对广州市首轮大肠癌筛查项目(2015~2017年)进行成本分析。[方法] 在广州市和12个区项目办进行筛查项目支出信息调查,收集组织管理及筛查直接成本。另选取1243名参与初筛和602名接受肠镜检查的人群分别进行大肠癌筛查非医疗费用调查,收集本轮筛查的间接成本。并分析不同筛查策略下检出成本的差异,并对初筛参与率和肠镜检查参与率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 2015~2017年广州市大肠癌筛查项目成本为3124.7万元,其中直接成本为1422.1万元,占45.5%,间接成本为1702.6万元,占54.5%。本项目癌前病变和癌症单例检出成本分别为27 077元和78 708元。筛查策略不变,如果将初筛参与率和肠镜检查率分别提高到50%和75%,则估算得到单例大肠癌前病变和癌症的检出成本分别降低27.1%、32.0%和 40.9%、53.1%。如果改变筛查策略,1次免疫法粪便隐血检查(以下简称iFOBT)+肠镜检查的筛查策略高危人群、大肠腺瘤和癌前病变的单例检出成本最低; 2次iFOBT+肠镜检查的癌症和早期癌的单例检出成本最低。[结论] 本轮广州市大肠癌筛查成本较高,按癌前病变和癌症检出数计算,成本最低的是2次iFOBT+肠镜筛查方案;如果提高初筛参与率和肠镜检查参与率,则成本可以明显降低,尤其是提高肠镜检查参与率对降低成本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广州市首轮大肠癌筛查项目(2015—2017年)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方法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15—2017年广州市首轮大肠癌筛查结果。总成本包括筛查总成本、腺瘤直接医疗成本及未来肠镜复查和腺瘤复发治疗成本。总效益包括因筛查而早期检出大肠癌所得效益以及因筛查检出腺瘤及癌前病变避免日后发生癌变所得效益。 结果 2015—2017年,广州市首轮大肠癌筛查项目花费总成本为3 928.5万元,总效益为12 329.8万元,净效益为8 401.3万元,效益成本比3.1。如果提高肠镜检查顺应性至30%、40%、50%、60%、70%、80%和90%,大肠癌筛查的净效益和效益成本比均逐渐升高。 结论 广州市首轮大肠癌筛查项目具有成本效益。肠镜检查参与率越高,成本效益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进口与国产2类酶联免疫(ELISA)试剂的检测情况,探讨与免疫印迹试验(WB)的关系。方法收集本实验室2006—2008年常规HIV抗体ELISA试验和WB试验的检测数据,比较进口与国产ELISA试剂的检测结果、S/CO值的差别,依据ELISA试验检测结果及S/CO值变化情况分析与WB结果及带型的关系。结果3 870例标本经进口和国产ELISA试剂联合筛查检测,出现"进口+/国产-"和"进口-/国产+"的一阴一阳结果分别为162、127例,双阳结果3 581例,3种筛查结果经WB确证为阳性、不确定、阴性的比例分别为0.62%(1/162)、35.8%(58/162)、63.58%(103/162),0(0/127)、42.52%(54/127)、57.48%(73/127),96.43%(3 453/3 581)、2.79%(100/3 581)、0.78%(28/3 581);进口、国产ELISA试剂检测结果S/CO值处于1~6之间的标本,WB确证为阳性、不确定、阴性的比例分别为9.50%、42.53%、47.96%和34.70%、33.96%、31.34%,S/CO值≥6的标本,其相应的比例分别为97.47%、1.82%、0.74%和97.65%、1.83%、0.52%。2类试剂WB试验阳性、不确定、阴性3种确证结果之间S/CO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现行HIV抗体ELISA、WB检测技术已经可以很大程度区分阳性和阴性标本,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为达到《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所要求的最大限度确保检测结果及时、准确和正确,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疫情及变化趋势,为针对性地开展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市1995-2008年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的疫情特征。结果广州市于1995年出现境内50岁及以上病例,截止2008年共报告542例,占总病例数的7.31%;疫情在2004年以前呈散发状态。自2004年开始,病例数量及比例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37.18%;病例在广州市的分布与总体疫情一致;平均年龄(59.03±7.25)岁,最大年龄为82岁;以男性为主,占77.31%;流动人口占65.49%;职业分布方面,农民、家政家务待业、无业者、离退休人员所占比例较高;文化程度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5.87%;以异性性传播感染为主,占58.67%,传播途径不详率较高,占16.42%;42.99%的病例在报告时的疾病状态为AIDS。结论艾滋病对50岁及以上人群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艾滋病对该人群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指导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广州市COVID-19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流行特征及病例临床特征,分析感染来源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因素。 结果 截至2020年3月11日,广州市共报告36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347例(占96.1%),无症状感染者14例。病例以外地输入为主,占73.2%,其中80.3%为湖北省输入(204/254)。63.7%的病例与聚集性疫情关联,且以家庭聚集为主(占85.1%)。最常见症状为发热(占78.1%),其次为干咳(占45.9%)。93.9%的病例表现为轻型或普通型,仅1例死亡。男性、高龄、职业为离退人员、自述有心脑血管疾病史和发病前14 d内有医疗机构就诊史等因素与重症型病例有关(P<0.05或P<0.01)。 结论 广州市COVID-19疫情以湖北省输入为主,部分地区出现本地感染,家庭聚集性疫情多发,但尚未发生社区传播,提示在以输入病例为主的地区采取加强主动排查、严格隔离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本地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 40~74 岁不同年龄段人群结直肠癌筛查情况及肠镜检查结局,为调整结直肠癌筛查起始年龄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方法] 收集、 整理 2015—2018 年广州市 40~74岁试点结直肠癌筛查数据,评价和比较 40~74 岁不同年龄段人群高危因素问卷调查(high-risk factor questionnaire,HRFQ)、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和全结肠镜检查的筛查效果。 [结果] 47 176 人参与了筛查,初筛阳性 10 608 人,初筛阳性率 22.49%;40~44 岁、45~49 岁、50~54 岁和 55~74 岁年龄组初筛阳性率分别为 21.91%(365/1 666)、20.87%(569/2 727)、20.80%(1 279/6 149)和 22.92%(8 395/36 634),差异有 统 计学 意义 (P<0.001),其中女性 55~74 岁年龄组初筛阳性率 22.58%(5 025/22 255)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1)。男、女性 FOBT 参与率高年龄组高于 40~4...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认知水平。 方法采用无记名自填方式对2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12名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技能的问卷调查,应用SPSS 16.0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基层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认知整体得分为62.86±15.03分,相关重要操作的回答正确率为78.91%,公立机构的认知水平明显高于个体诊所(χ2=13.57,P<0.001),培训对认知水平的提高有正性作用(P<0.01)。一次性针头的处置方式和普通口罩的使用限制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65.18%和50.89%,消毒剂管理的回答正确率为76.79%。 结论广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认知水平仍有待提高,尤其是要加强个体诊所医务人员的培训。在相关重要操作执行层面,要尽量细化每个环节,对医务人员进行指导干预,以保障医院感染控制的全程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0.
李燕  聂玉强  梁颖茹 《中国肿瘤》2018,27(8):573-577
摘 要:结直肠癌是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癌症之一,筛查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是结直肠癌防治的有效措施。广州市通过前期试点实践、科学论证,于2015年将结直肠癌筛査列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在全市范围向符合条件的居民免费提供结直肠癌筛査。本文回顾了该项目从区域试点到被列为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在人群中大规模推广实施的历程,讨论了如何基于循证的方法解决相关技术性和实施性问题,可为其他城市开展结直肠癌筛查以及其他癌种的人群筛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