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8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患者男,74岁,1994年2月发现右乳包块约黄豆大小,在外院行切除术,病理示:“乳腺癌”。2000年右侧乳腺包块复发并逐渐增大,出现皮肤破溃、出血,于2001年4月再次行病理活检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同年9月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并反复肉眼血尿,于2001年12月18日首次入我院。查体:轻度贫血貌。右乳可见一约3cm×4cm的肿物,质硬,高出胸壁约2cm,基底可推动,表面皮肤破溃,创面呈鱼肉样,触之有少量渗血。腰腹部无明显阳性体征。CT示:膀胱右侧壁可见约5.0cm×4.0cm×4.0cm大小的肿物。膀胱镜检见膀胱底壁右侧大片绒毛状赘生物生长,范围约7.0cm×7.0cm,…  相似文献   
2.
自制输尿管镜拉钩拔取回缩异位D-J管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自制输尿管拉钩拔取回缩异位D-J的37例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了使用此拉钩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染色体异常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 对565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 发现染色体异常69例,异常率为12.21%。其中性染色体异常48例,占异常核型 69.75%;性反转综合征1例,占异常核型1.45%;常染色体异常20例,占异常核型28.98%。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遗传因素。提示对精液检查异常者或男性性征发育不良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将有助于不育病因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抑癌基凶p27kip1在肾细胞癌(R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细胞癌生物学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Skp2和p27kip1在80例肾细胞癌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1)Skp2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肾组织(P=0.025);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Skp2阳性表达率升高(P=0.002),其表达率与肾癌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2)p27kpi1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率低于正常肾组织(P=0.007);p27kip1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级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与肾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3)Skp2与p27kip1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73,P=0.014).结论 肾细胞癌中Skp2蛋白的过度表达与p27kip1蛋白降解增强有关,提示Skp2可能在肾细胞癌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2例肾细胞癌组织中HIF-1α及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肾细胞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57.1%,癌旁及正常组织不表达;肾细胞癌VEGF阳性表达率为61.9%,与癌旁及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为2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癌转移患者与无癌转移者HIF-1α、VEGF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HIF-1α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Kappa=0.41,P〈0.01)。结论HIF-1α在肾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与VEGF有相关性,有望成为判断肾细胞癌转移和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HIF-1α是VEGF表达的调控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6.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并与常规的尿脱落细胞学对比.方法 收集100例疑似尿路移行上皮细胞肿瘤的血尿患者在行膀胱镜检查之前的尿液标本,分别做尿细胞学检测和荧光原位杂交分析.20例正常人尿液标本,用于建立FISH阈值,作为阳性判断的标准.结果 细胞学和FISH的总体灵敏度分别为43.2%、82.4%,特异度分别为:92.3%、88.5%,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6.0%、84.0%,细胞学和FISH在灵敏度、诊断符合率、非浸润性肿瘤和初发肿瘤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膀胱癌诊断中FISH较常规细胞学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诊断符合率,更易检出早期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上尿路梗阻患者手术解除尿路梗阻后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结果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21例上尿路梗阻患者(27个肾),均采用手术解除尿路梗阻.手术前后均进行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分析手术后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图的变化.结果 根据术前GFR将27个肾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肾功能受损及肾功能衰竭组,分别包括6、8、12、1个肾脏.手术解除梗阻后,轻度受损组患肾GFR 由(39.7 ±7.7)mL/min升高至(48.8±8.4) mL/min,中度受损组患肾GFR由(20.8 ± 5.4) mL/min升高至(26.1±6.6) mL/min,重度受损组患肾GFR 由( 11.3±4.2)mL/min升高至(16.7±7.9) mL/min,三组术后GFR均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27个肾脏术前肾图表现分为A组(水平延长线型)11个肾、B组(持续上升型)11个肾、C组(抛物线型)2个肾、D组(排泄延缓型)2个肾、E组(功能受损型)1个肾.A、B组患肾术后GFR分别增长(4.67±5.29) mL/min、(6.43 ±7.51)mL/min,两组相比P>0.05.术前属于A组的肾脏,术后4个仍为水平延长线型,5个变为持续上升型,2个变为功能受损型;术前属于B组的肾脏,术后1个表现为水平延长线型,其余10个仍表现为持续上升型;术前属于C组的肾脏,术后1个提示为高水平延长线型,另一个仍提示为抛物线型;术前属于D组的肾脏,术后仍表现为排泄延缓型;术前属于E组的肾脏,术后仍表现为功能受损型.结论 上尿路梗阻患者手术解除尿路梗阻后GFR不同程度提高.核素肾动态显像在了解肾功能、预测病情发展方面均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溶瘤病毒与丝裂霉素联合应用对膀胱癌T-24细胞体内外生长的抑制效应和机制.方法 将溶瘤病毒不同的感染复数或与丝裂霉素(0.1 mg/L)联合应用,通过细胞生长抑制实验及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其对膀胱癌T-24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 与单独应用相比,溶瘤病毒与低剂量的MMC联合可明显抑制T-24细胞体外生长,诱导T-24细胞凋亡,裸鼠体内肿瘤发生时间延迟,4周后肿瘤体积与单独应用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体外处理结果一致.结论 溶瘤病毒与MMC联合应用可显著增强MMC对T-24细胞的杀伤作用,进一步提高膀胱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人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肾母细胞瘤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1~58岁,平均31岁.临床表现为腰腹痛4例,其中伴肉眼血尿1例,伴发热1例;腰腹部肿块2例.查体腹部能触及肿块者4例,有肾区叩击痛5例,下腹部压痛1例.6例尿常规检查2例红细胞(++).6例B超检查发现5.0 cm×5.0 cm~22.0 cm×25.0 cm的低回声团块,边界尚清.4例CT检查均发现密度不均、边界不清的实质性肿块,其中1例增强后肿物不均匀强化,中心有出血坏死;CT值11~40 HU,平均22.5 HU,增强后CT值35~78 HU,平均63.5 HU.2例MRI检查,提示实性占位性病变.3例IVU检查提示肾影增大,肾盏受压变细,肾盂积水1例.术前诊断肾肿瘤5例、盆腔包块1例.6例均手术治疗.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卵巢切除术1例,均同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肿瘤侵犯胰尾1例,侵犯侧腹壁1例,侵犯下腔静脉1例;2例肾门淋巴结>1.5 cm×1.5 cm.剖开肿物见切面灰黄或灰白色,4例包膜完整,3例肿瘤中心出血坏死.术后接受化疗加放疗4例,单纯化疗2例.结果 按美国国家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WTS)分期:Ⅰ期1例、Ⅱ期2例、Ⅲ期2例、Ⅳ期1例.6例均顺利手术切除肿瘤.肿瘤直径4.5 cm~25.0 cm,平均11.8 cm.术后病理确诊,其中组织学分型显示分化良好型5例,分化不良型1例.有淋巴结转移者2例,局部浸润者3例,肺转移者1例(同时存在局部浸润).术后随访1~7年,平均3.5年.5例无瘤生存,1例术后2年死于肺转移. 结论 成人肾母细胞瘤患者就诊时大多已有肿瘤转移或浸润,发生血行转移者也明显多于其他肾肿瘤,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及术后放化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尿道球部多发巨大结石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2岁。于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稍受限,尿线略变细;自己能于会阴部触及肿物,可活动;肿物移动后常可排尿顺畅,无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因症状不重,一直未进行诊治。2005年3月到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示尿道结石,于2005年4月25日以“尿道结石”收入我科。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