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药联合热敏灸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当归四逆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热敏灸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护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记录起效时间与症状消失时间,统计治疗后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观察组起效时间与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联合热敏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起效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且复发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痤疮乃发生于头面、颈项、胸背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临床常见虚实寒热夹杂之证,不离营卫失调、气血失和,以"郁"为核心。经云"有诸内必形诸外",笔者禀着"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立足气一元论,采用六经辨证,以《黄帝内经》中治疗五郁之法为治疗原则,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药倒膜联合外搽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药倒膜联合外搽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9例门诊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6例采用中药倒膜联合外搽治疗1~4周,对照组103例采用石膏倒膜和外搽氯柳酊治疗1~4周。结果 第8周随访。治疗组:痊愈75例(70.75%),显效31例(29.25%),有效0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36例(34.95%),显效44例(42.72%),有效23例(22.33%),无效0例。治疗组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0例出现轻度接触性皮炎。结论 中药倒膜联合外搽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段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最下径路寻找、顺行解剖、隔热保护”的新方法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为降低手术中RLN损伤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手术的右侧甲状腺癌患者53例,行右侧甲状腺切除加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其中:传统方法24例,新方法29例。统计分析2组术中喉返神经电生理信号的变化以及术后患者发音情况、术后并发低钙血症的情况、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等。 结果 传统组术中电生理信号振幅下降>50%的有6例,新方法组有1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手脚麻木等低钙血症表现,传统组有3例、新方法组4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4例(58.3%),新方法组有18例(62.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央区颈部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3.1±1.8)枚和(5.0±2.4)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喉返神经“最下径路、隔热保护”技术降低了甲状腺手术中损伤RLN的风险,有助于在甲状腺癌手术中保护RLN,提高了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开郁散结加厚土敛降大法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治疗组用托透疏导加厚土敛降降大法拟方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对照组口服地氯雷他定及复合维生素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疗程4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8.7%,对照组有效率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开郁散结加厚土敛降法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起效快且效果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6.
来复汤救脱敛汗,可使元气来复,原用于肝胆虚极而元气欲脱之证,通过分析其立方之旨与用药内涵,临床使用来复汤治疗"复发性阿弗他口腔炎",效果显著。是古方新用一例。  相似文献   
7.
挪威疥1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56岁.因全身皮肤反复出现丘疹伴瘙痒5个月,于2011年3月17日就诊.患者5个月前双腋下出现红斑、丘疹、脱屑,剧烈瘙痒,皮疹渐扩展至胸腹、四肢、指趾缝,外院诊断为"湿疹",对症处理疗效欠佳,病情加重,头皮出现大量痂皮,增多增厚,瘙痒加剧,夜间尤甚,难以入睡.既往史:甲状腺功能亢进经治疗后转变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共10余年(现服甲状腺治疗);慢性肾炎及高血压病史半年,现口服泼尼松15 mg/d.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药并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恢复情况和疗效。结果治疗组开始止痛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1星期、2星期、1个月后疼痛评分和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穴位注射并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方法:将5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常规西药口服和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穴位注射。穴位选取内关、龙眼、足三里、中脘、太冲及膈俞,行VitB12注射,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期间止痛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一月后神经痛的复发率有差异(P<0.05),观察组1个月后总有效率为86.2%,对照组为57.7%。结论:穴位注射并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起效快,远期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黄连(Coptis chinensis)植株内分离筛选具有较高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内生真菌,并对筛选出的强抑制活性菌株进行菌种分类及鉴定,为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的研发提供潜在的菌种资源。方法 采用改良Ellman法对黄连植株内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菌株进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对筛选的活性较强菌株,根据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在黄连根、茎和叶部共分离获得24株内生真菌,有9株对乙酰胆碱酯酶有抑制活性。活性菌株中SCLH12抑制活性较强,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枝孢菌属的Cladosporium tenuissimum。结论 从黄连根部筛选分离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菌株,其中菌株SCLH12(Cladosporium tenuissimum)具有较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可为开发新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