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医院一院三区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为多院区提高医疗同质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某院多院区住院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期望与实际感受之间的差距,运用SERVQUAL量表从5个维度对医院一院三区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个体特征对满意度评价没有影响,医院三院区医疗服务质量总体上无差异,5个维度无差异,22个具体指标中存在差异的仅有两项。从象限分析结果得出三院区都做得比较好的方面包括有形性、可靠性和保证性3个维度。结论 SERVQUAL量表适用于医院多院区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研究,可以为医院改进医疗服务的薄弱环节和提高多院区同质化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推进或完善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发展策略。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就诊的50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对中医"治未病"的知晓情况、认为适宜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机构、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影响因素、对中医"治未病"是否应该纳入医保和政府支持度的认知情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情况。结果 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1份,有效回收率为92.2%。55.5%(256/461)的社区居民听说过并了解中医"治未病",14.8%(68/461)听说过但不了解,29.7%(137/461)没听说过。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获知途径主要有广播或电视(45.7%,148/324)、社区宣传(31.2%,101/324)、中医院(27.2%,88/324)。社区居民认为最适宜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8.8%,271/461)和中医医院(44.9%,207/461),影响社区居民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是技术水平(34.5%,159/461)和服务内容(26.5%,122/461)。64.7%(298/461)的社区居民认为中医"治未病"服务应该纳入医保,同时95.0%(438/461)的社区居民认为政府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大力支持。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率为74.2%(342/461),不同文化程度、户口性质、月收入、医保形式的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认知现状较好,但是还有待完善和改进。为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将中医"治未病"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提出以下发展策略:加大"治未病"理念宣传力度,提高居民认知度;推进"治未病"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促进居民健康;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技能;拓展中医多领域的优势项目,丰富服务内容;加大政府投入,推进"治未病"服务纳入医保。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分布特点,为针对性地进行危险因素综合性社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5年6—7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某社区40岁及以上的具有本市户籍的常住居民1 142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 结果 853人被评估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占总人数的74.7%。8项危险因素的暴露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80.7%)、体育锻炼很少(68.5%)、血脂异常(60.1%)、脑卒中家族史(45.7%)、糖尿病(38.2%)、明显超重(25.9%)、吸烟(23.3%)、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13.5%)。女性高危人群的血脂异常的暴露率高于男性,男性高危人群的吸烟率高于女性。高血压、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糖尿病的暴露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40~49岁和50~59岁年龄段人群的吸烟率和脑卒中家族史暴露率相对于其他年龄段更为突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体育锻炼、睡眠障碍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脑卒中的发病存在回归关系(P<0.05)。 结论 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暴露率处于较高水平。基于社区开展脑卒中危险因素防控,重点加强血压、血糖和血脂的管理,改变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社区脑卒中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随机抽取在岗医师43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认知与发展调查问卷》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医务人员一般资料、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认知情况、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识和技能现状等,共回收有效问卷403份。结果 403名社区医务人员中,346名(85.9%)听说过中医"治未病",352名(87.3%)能正确理解中医"治未病"概念,276名(68.5%)认为实施中医"治未病"有必要,136名(33.7%)对实施中医"治未病"有信心,169名(41.9%)对中医"治未病"实施现状满意。不同职称及不同中医"治未病"理解程度、必要性认识、实施信心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治未病"知晓情况、必要性认识、实施信心及满意度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理解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学历、岗位、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知晓情况、理解程度、实施信心、满意度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必要性认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岗位、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必要性认识、满意度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实施信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必要性认识、实施信心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晓率、概念正确理解率及必要性认识均较高,但信心持有率和满意度较低,不同情况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认知情况不同。建议有针对性开展中医"治未病"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的技术现状,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随机抽取在岗医师43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认知与发展调查问卷》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医务人员一般资料、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认知情况、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识和技能现状等,共回收有效问卷403份。结果 403名社区医务人员中,215名(54.8%)认为中医"治未病"知识和技能主要来源于继续教育,211名(52.4%)在工作中会使用中医"治未病"技术,254名(74.3%)认为中医"治未病"主要用途为预防保健,207名(51.9%)对自己的中医"治未病"理论知识感到满意,278名(69.3%)认为中医"治未病"技能有待提高,290名(72.0%)希望培养途径为继续教育和进修。近3年来,382名(94.8%)社区医务人员未接受过相关外出进修,329名(81.7%)未参加过相关学术会议,254名(63.0%)未参加过相关培训班,366名(90.8%)未参加过相关非学历教育。不同岗位、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知晓情况、理解程度、必要性认识及实施信心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技能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技术有待加强,建议大力推广中医"治未病"技术,加强相关继续教育和进修培训,提升医务人员自身服务能力和服务素养,同时开发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多院区内部同质化管理效果的定量评价方法,为建立多院区内部医疗同质化评价机制提供思路。方法 综合《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和医院内部医疗质量指标监测体系,结合数据质量和特异性,选择病例组合指数、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治愈率、好转率及病死率等6项指标,对某多院区医院2020年7—12月21个临床科室在3个院区、63个核算单元医疗质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以比较同一科室在不同院区的医疗质量是否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结果 21临床科室在3个院区的6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通过筛选适宜的指标,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可以建立多院区同质化管理的内容评价机制,进而促进多院区同质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沈婉婉  鲍勇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9):2329-2332
目的 了解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差异,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方法 根据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选取上海、武汉及合肥3个城市为调查现场;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在每个城市分别选取二、三级医疗机构各1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医务人员1 300名和患者1 500名为调查对象。于2014年7-10月,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问卷内容主要为医患双方的一般情况、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回收医务人员有效问卷1 172份、患者有效问卷1 390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2%和92.7%。结果 医务人员认为医患关系的紧张度高于患者,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总体状况的认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患者认同率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服务态度、医疗环境、医德医风;医务人员认同率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服务流程、服务态度、医疗环境;双方认同率最低的都是文化教育。除医疗环境、收费价格外,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影响因素的认同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存在差异,客观评价和充分重视医患双方的认知差异性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建议建立健全的医疗体制,优化医疗环境;加强医方职业修养,提高患方文化素质;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推进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是推进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重要举措.作者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自2011年以来积极探索多种医联体模式,建设医联体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效果,为新一轮医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的职业价值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的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随机抽取在岗医师430名。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务人员的一般资料和职业价值感评价等,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03份。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医务人员职业价值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403名医务人员中,对职业价值感评价为有、无所谓、无的分别占44.2%(178/403)、24.1%(97/403)、31.7%(128/403)。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及职称社区医务人员的职业价值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户籍、岗位及专业社区医务人员的职业价值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户籍及职称对社区医务人员职业价值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的职业价值感现状较差,年龄、户籍及职称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