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心境的不同特点,可分为良好心境和不良心境两种。教师在良好心境状态下授课,面部表情丰富自然,手势动作适中和谐,思路清晰开阔,语言流畅清楚,授课艺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在教师良好情绪的感染下,产生一种亲切、信任感,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基础。反之,教师在不良心境状态下授课,面部表情呆板麻木,思路阻塞,思维迟缓,甚至语无伦次,词不达意,课堂教学效果必然不好。怎样才能使自己有良好的授课心境呢?1.设法引发和培养愉悦情感。人的情感由外界条件引发,积极刺激使人…  相似文献   
2.
陈仲 《长白学刊》2017,(6):12-19
党规党纪与国法都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质"上看,二者在价值取向上相通、规范属性上相同、调整对象上相合、调控方式上相连。从"量"上看,"党规党纪严于国法"。如果以不同的"道德水准"为标尺,可以对党规党纪"严"于国法作出多个维度的分析。"严"主要表现在"违纪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一定是违纪行为","党纪挺在国法之前",党规党纪更强调党员的思想觉悟。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处历史方位、既存问题所决定的。为此,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本原则,坚持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坚持权力监督制约的根本导向。  相似文献   
3.
陈仲 《行政论坛》2012,(2):12-15
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成果,民主更多地体现着人类社会的正向价值。作为植根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理性文化和社会文明的法治,是近代以来各个国家的法律实践过程和追求目标。以民主的内在属性以及法治的内在需求为视域,民主蕴涵着极大的法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法治建立的奠基功能、法律至上的定位功能、法治立法的良法功能、法治实现的宪政功能、法治司法的公正功能和法治认同的守法功能等。  相似文献   
4.
陈仲 《学理论》2009,(5):53-54
关于依法治党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都有其相应的合理性。但从法律的本质、效力、党的实质、治理党的实际等方面看,该提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真正要治好党,必须采取思想道德建设、纪律制度建设和法律制度建设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5.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离不开包括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在内的制度建设与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权威思想作为理论基础的重要制度安排。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建章与立制、实践与探索、重建与发展、成熟与深化等四个阶段。洞穿历史现象、透视历史材料,我们可以揭示出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的发展历程至少蕴含着“两不变”与“两变”的守正创新规律、“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内外联动规律、制度变化与事业兴衰的同频共振规律等。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法治为良法之治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什么样的法才是良法?人类历史上,学派林立,观点各异。笔者认为,“三个代表”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构成良法的客观标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构成良法的主观标准,良法的标准应是主客观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廖冲绪  陈仲 《学理论》2009,(30):43-44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乡镇撤并作为乡镇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历来受到政府、民众、学术界的关注。从已经进行的乡镇撤并工作来看,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能忽视而又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在考察世界其他国家的乡镇规模及其设置的基础上,理清我国乡镇规模及设置的历史发展脉络,对最近所进行的乡镇撤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提出了推进乡镇撤并,必须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8.
陈仲 《党史文苑》2005,(2):60-61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法治为良法之治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什么样的法才是良法?人类历史上,学派林立,观点各异.笔者认为,"三个代表"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构成良法的客观标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构成良法的主观标准,良法的标准应是主客观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方略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其经历了一个探寻、选择、确立、如何实现的发展过程。从人治与法治之争到法制与法治之辩,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从探寻治国方略到确立治国方略,再到实现治国方略,无一不闪烁着当代中国人的智慧。从实现治国方略的构架看,包括一个基石即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个前提即建设法治型执政党,一个关键即建立法治化政府,一个保障即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一个根本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一个具体措施即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等。更为重要的是,这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陈仲 《河北法学》2011,29(5):157-162
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成果,民主更多地体现着人类社会的正向价值。作为植根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理性文化和社会文明的法治,内涵"良法",是近代以来各个国家的法律实践过程和追求目标。以法治的本质属性以及民主的内在需求为视域,民主蕴涵着极大的法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民主发展的"促动"功能,民主内容的"承载"功能,民主实现的"保障"功能以及民主局限的"克服"功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