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指导下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模式PFNA治疗,研究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59.81±9.25) min少于对照组(65.72±12.56) min(P0.05),术中出血量(51.24±7.36) ml少于对照组(148.63±16.01) ml(P0.05),术后引流量(32.51±2.53) ml少于对照组(89.45±4.02) ml(P0.05),住院天数(10.22±2.81) d少于对照组的(15.14±3.23)d(P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微创内固定,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缩短住院天数、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胫腓钩治疗伴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5年11月,应用胫腓钩治疗伴下胫腓韧带损伤的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18例。根据术前X线片判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程度,经术中探查证实;于下胫腓联合平面置钩,钩住腓骨,固定于胫骨上。取内固定的同时取胫腓钩。结果16例患者获得3个月~4年(平均17个月)随访,根据踝关节活动度、疼痛及X线情况评定疗效:优14例,良2例,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结论胫腓钩在治疗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脱位中能有效地复位和固定,并能提供下胫腓微动关节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钉棒系统复位联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AF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前中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AF复位内固定,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均摄X线片,检测椎体高度丢失情况以及成角段Cobb角度变化,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对比治疗前后ASIA分级。结果 31例获5-36个月的随访。Cobb角术前为23.5°±6.8°,术后为2.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术前为0.5±0.2,术后为0.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骨折椎体愈合,伤椎高度无丢失。术后ASIA分级:A级5例中3例无改善,2例恢复至C级;4例B级中2例恢复至C级,2例恢复至D级;C级5例中2例恢复至D级,3例恢复至E级;D级5例均恢复至E级;E级16例仍为E级。结论使用AF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快捷,伤椎体回复高度满意,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形锁定钢板在临床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10年6月,采用有限切开复位"S"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49例锁骨中段骨折,均为粉碎移位闭合性骨折,术后坚持早锻炼、晚负重的原则。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4个月,平均1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3.1个月。未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患肩功能恢复良好,根据Lazzcano肩关节术后恢复标准,优40例,良9例,优良率100%。结论在临床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时,采用有限切开复位"S"形锁定钢板内固定,创伤小,固定牢固,允许早期功能练习,获得骨性愈合早,肩关节功能良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1 病例资料患者 ,女 ,2 8岁。骑自行车与迎面的汽车相撞致双手着地 ,趴在地上 ,感左上肢疼痛 ,肘关节活动受限 2h入院。体检 :左上臂中下段及肘部肿胀 ,肘前上方压痛 ,肘上方 6cm处可触及圆形隆起 ,其远侧有空虚感约 3cm ,伴波动感 ,肘关节可主动伸屈活动 ,但屈肘力量下降 ,肿胀处穿刺抽出血性液体 ,X线片未见异常。入院诊断为左肱二头肌断裂。于伤后第 4天手术 ,术中见肱二头肌肌腹完全离断 ,断端分离约 5cm ,中间有较多凝血块 (见图 1)。行间断 8字缝合 ,术后石膏托固定 4周。随访 1年 ,肱二头肌肌力恢复良好。图 1 术中见肱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伤椎形态特征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矫正丢失的相关性。方法对手术治疗的2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测量伤椎术前、术后(指术后3 d内)及末次随访的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凹陷度以及Cobb角。分析伤椎形态与矫正丢失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2个月。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丢失0~9.64%(3.31%±4.50%),Cobb角丢失0.13°~14.1°(4.16°±4.19°)。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伤椎前缘高度随访丢失率与术后伤椎椎体凹陷度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1),Cobb角随访丢失度与术后Cobb角矫正度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1)。结论术后存在伤椎椎体终板塌陷患者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丢失更显著;术后Cobb角矫正度越大,末次随访Cobb角矫正丢失越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将68例OVCF患者随机分成PVP组和PKP组,各34例。比较两组伤椎Cobb角、楔形指数以及疼痛VAS评分、ODI。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28个月。VAS评分、ODI两组术后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 0. 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PVP组伤椎Cobb角、楔形指数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伤椎Cobb角、楔形指数PKP组显著小(高)于PVP组(P 0. 05)。结论 PVP和PKP是OVCF功能恢复和疼痛缓解的有效治疗方法,虽然PKP的影像学结果更好,但与临床疗效并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理论指导下手术治疗骨盆骨折合并全身皮肤软组织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华山北院宝山分院(仁和医院)骨科、华山医院骨科及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收治的骨盆骨折合并全身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80例,按照治疗干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损害控制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18~50岁,平均43.2岁;常规手术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18~50岁,平均43.3岁。常规手术组行常规手术治疗,损害控制组在损害控制理论指导下行相关治疗,比较两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及总住院时间,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损害控制组手术耗时(4.1±0.2)h短于常规手术组(5.6±0.4)h(P0.05),术中出血(1 005.6±135.3)m L少于常规手术组(1 286.9±203.5)m L(P0.05),总住院时间(30.1±1.8)d短于常规手术组(30.1±1.8)d(P0.05),损害控制组治疗效果中优良率87.5%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42.5%(P0.05),损害控制组发生坐骨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呼吸衰竭及静脉血栓的比例5.0%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40.0%(P0.05)。结论在损害控制理论指导下对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行手术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平山病的效果。方法采用相应病变椎间隙减压自体植骨及内固定手术治疗15例平山病患者。结果15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2年6个月。患者患肢肌力明显提高,均获得良好效果。结论平山病经积极的手术治疗能有效恢复患者患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