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简称HIE)是围产期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常引起新生儿死亡和神经系统发育不良,现将我院收集的30例患儿病例进行CT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旨在提高对HIE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底颅脊索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的18例CT和MRI表现,观察病变部位、生长方式、密度或信号特点、强化特点及与邻近组织关系。结果病变起源于斜坡14例,其中伴脑干和基底动脉受压后移4例,蝶窦、后组筛窦受侵2例,单侧或双侧海绵窦受侵2例,颅底及鼻咽部受侵并推压脑干1例,岩尖骨受侵并推压延髓1例;起源于斜坡外4例,其中伴突入鞍上池2例,累及邻近岩骨、枕骨破坏1例,向下延伸延髓并脑干受压1例。CT检查(11例):11例骨质均呈溶骨性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其中骨质破坏区边缘硬化3例,病变内见斑点状钙化或残存骨6例。MR检查(16例):MRI信号均显示不均匀,其中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7例,等低信号5例,低信号4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6例,高信号7例,稍高信号3例。增强检查(13例):均呈不均匀强化,其中轻度强化6例,中度强化7例。病变呈缓慢渐进性强化8例,强化显示"蜂房征"6例,边缘轻度环形强化2例。结论 CT和MRI可清楚显示颅底脊索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周围组织侵犯范围及与邻近组织关系,对明确诊断、手术方式及术后随访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腰骶部移行椎是脊椎较常见的先天发育异常,其诊断主要依靠全脊椎x线片。近年来随着MRI检查的普及,使脊柱病变,尤其是下部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更加方便,但由于MRI扫描观察的局限性,对腰骶部有移行椎的患者容易误诊,造成定位错误。  相似文献   
4.
鼻骨骨折的CT检查与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改善CT扫描技术以提高鼻骨骨折的CT诊断正确率.材料和方法:对60例临床和CT诊断的鼻骨骨折病人和40例正常志愿者的HRCT横断位和改良冠状位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CT改良冠状位显示鼻骨孔35对,优于横断面扫描(显示20对);60例鼻骨骨折中改良冠状位扫描检出鼻骨骨折58例(96.7%),高于横断位检出(42例,70%),但鼻区并发症检出(17例)明显低于横断位(46例).结论:改良冠状位HRCT扫描可以提高鼻骨骨折检出率,结合横断位则更好,并可以提高鼻区并发症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气肿患者程度改变与前纵隔形态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肺气肿患者,所纳入研究患者病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进展,分别测量前后两次肺气肿者胸部CT上气肿程度及前纵隔的前后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气肿患者病情加重前后CT分级总积分及前后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气肿患者病情的程度与前纵隔的前后径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851,P〈0.01)。结论前纵隔形态改变能够反映肺气肿程度的变化,前纵隔前后径的改变可以预测肺气肿变化程度,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肺气肿提供一种更为简便、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臧依柔  陈仕宇  陈宣妤  臧国礼  胡闽  徐庆  冯朱斌  潘阿善 《浙江医学》2022,44(11):1212-1216,123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正常成人咽旁间隙及其周围毗邻结构的声像图特征,为咽旁间隙相关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影像学信息。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门诊的78例正常成人进行咽旁间隙及毗邻结构超声和CT检查。超声检查以乳突、下颌骨下颌支、茎突、腮腺和颌下腺作为解剖标志,沿下颌支旁斜冠状切面、乳突和下颌支之间横切面扫查显示咽旁间隙及毗邻的涎腺、鼻咽、扁桃体、骨骼、肌肉及血管声像图;记录咽旁间隙及毗邻解剖结构的相互关系、声像图特征及超声扫查方法;分析其超声显示率,并与CT检查所见进行对照。结果超声检查显示咽旁间隙呈倒置的三棱锥形,超声完整显示151侧,部分显示5侧,完整显示率为96.8%,均可以重复显示;下颌支旁横切咽旁间隙最大面积超声测值2.83~5.52(4.17±0.66)cm2。咽旁间隙外侧界前份与咬肌间隙及下颌下腺囊紧贴,外侧界后份是腮腺深叶和二腹肌后腹,并可见茎突及附着诸肌、颈内血管紧贴外侧界;内侧界为呈中等回声颈深筋膜和颊咽筋膜,紧贴呈低回声鼻咽壁和口咽壁、扇贝样外观的扁桃体及不全环形的单层弱回声结构的咽隐窝;底为颅底岩骨下面;尖朝向舌骨大角;均与CT检查表现一致。结论超声检查可以准确显示咽旁间隙及周围毗邻关系,将有助于咽旁间隙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27例,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肠13例:浸润型11例,肿块型2例,病灶段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6例,肠套叠1例,肠梗阻1例。回盲部3例:浸润型2例,肿块型1例,病灶段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2例,肠套叠1例。结肠11例:浸润型5例,肿块型6例,病变段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3例,肠套叠4例,继发肠梗阻1例。增强扫描25例,其中病灶全层轻度到中度均匀强化24例,仅粘膜下层强化1例。结论原发性肠道淋巴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MRI和PET-CT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诊断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本院于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35例经病理活检确诊为肿瘤复发或转移,对比MRI(对照组)和PET-CT(实验组)检查患者和病灶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和病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ET-CT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进行诊断,能有效改善灵敏度,增强特异性,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脏病灶在CT和MRI出现不同强化方式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35例肝内病灶,所有病例同期进行标准的三期CT和MRI增强检查,并由两名副主任医师评估肝内病灶不同的CT和MRI强化方式。结果 35例病例中:①肝癌15例,其中12例CT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呈相对低密度,而相同病灶MRI检查呈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仍有强化,呈相对高信号影;3例CT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有强化,而MRI相同病灶在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呈相对低信号。②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3例,CT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呈等密度;而同一病灶MRI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呈相对高信号。③血管瘤7例,CT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呈边缘持续强化;而MRI动脉期呈边缘结节状明显强化,门脉期呈持续强化。④肝脓肿8例,炎性假瘤2例,CT强化时,包膜或分隔在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呈持续性强化,MRI对同一病灶强化明显。结论 增强CT和MRI对肝内病灶强化规律大部分一致,但是在个别病灶中,出现两者强化方式不同。所以,对肝内强化病灶,需结合CT和MRI检查后综合分析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