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发性小脑出血起病凶险,死亡率高.本文将我院自1991年5月到1999年5月收治的经CT确诊的35例小脑出血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2020 年7 月,美国血管外科学会(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SVS )发布了胸降主动脉瘤(descending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s,DTAA)腔内修复最新指南[1] (后叙简称美国指南).该指南在2009 年发布的指南(后续简称09版指南)的基础上进...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腹主动脉疾病全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广泛验证。但在胸腹主动脉疾病中,因为解剖条件更复杂,所以全腔内治疗的难度大,而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有待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总结笔者团队采用开窗/分支支架治疗胸腹主动脉扩张性病变的单中心经验,并介绍团队针对复杂性胸腹主动脉病首创的双主干技术,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2023年7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开窗/分支支架治疗并至少重建2个分支动脉的37例胸腹主动脉扩张性病变患者资料。37例患者中,夹层术后远端瘤样扩张20例,胸腹主动脉瘤17例;在完善术前CTA及评估后,分别行单主干腔内治疗(26例)与双主干腔内治疗(11例)。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基线资料、术前解剖参数、围术期指标、随访结局指标),分析整体治疗效果,以及双主干技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手术总共重建了162个分支动脉,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术期发生死亡3例(8.11%)、移植物植入后综合征3例(8.11%)、Ⅲ型内漏1例(2.70%)。中位随访时间为13.73 (2.33~26.74)个月,总体存活率为91.9...  相似文献   
5.
对32例肝豆状核变性伴发的情感症进行了分析,发现强制性哭笑及情绪不稳最为常见,其次是欣快;情感症状既可出现在疾病早期,也可出现在疾病进展期;早期以情感障碍为首发症状,误诊较多。本还对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情感障碍的发生机制以及与CT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不断升高,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已成为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但是,术后脊髓缺血引起的截瘫、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给术后生活质量和预后带来了严重影响。本文从脊髓血供、脊髓检测等方面就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脊髓缺血做一全面综述。1脊髓的血供特点脊髓的血供来源于椎动脉发出的脊髓前后动脉以及节段性动脉的脊支。脊髓前动脉经前正中裂  相似文献   
7.
Meige综合征亦称特发性眼睑痉挛一口下颌肌张力异常综合征,近年国内已有报告,但尚未引起广泛重视。1990年至2009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24例,本文就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进行讨论,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是指动脉瘤同时累及胸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段,发生率为(5.9~10.4)/10万人[1]。通常情况下,TAAA的预后很差,未经治疗时有80%会发生破裂[2]。由于其病变范围广、内脏区多根分支动脉受累、术后高死亡率及高并发症发生率等问题,一直是治疗的难点。传统的开放手术采用多分支人工血管重建主动脉及内脏动脉血供,但是术后并发症如呼吸衰竭、脊髓缺血、肾功能衰竭等仍然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9.
【摘要】 随着血管腔内技术和器械进步发展,胸腹主动脉瘤(TAAA)腔内治疗适用范围已越来越广,TAAA腔内治疗微创和安全的特点将会得到广泛应用。该文就TAAA分型、腔内隔绝治疗适应证、围术期常见并发症、预防和腔内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真假腔途径治疗主动脉夹层术后远端瘤样扩张的早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10例接受真假腔干预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术后远端瘤样扩张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手术平均时间(126.0±38.5)min,围术期无死亡和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