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43篇
交通运输   6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献资料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客站用水量影响因素,建立了单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分析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后,建立了多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两个车站的节水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我国铁路站车垃圾发生量、组分特性以及收集运送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传统收集运送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垃圾收集运送方式——垃圾管道气力输送系统,可实现站车垃圾高效快捷清运,显著改善站车环境。  相似文献   
3.
桥梁结构大量应用于铁路客运专线,其中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因竖横向刚度大,抗扭性能好而在桥梁结构中受到广泛使用。对梁场生产线布置、自动化养护工艺、高性能混凝土制备等进行研究,改进了箱梁预制工艺,缩短了制梁台座的使用循环周期,提高了制梁效率。该技术成果在某客专梁场试制成功并获得了推广。  相似文献   
4.
洪智超  宗智  刘昆 《船舶力学》2021,25(11):1461-1469
与单桨船不同,四桨船各螺旋桨在运转过程中负荷不同.当前四桨船推进器的设计多以一个干扰因子来表征内外桨负荷差,而一个干扰因子难以反映内外桨负荷差产生的原因,因此往往给设计带来困难.本文使用CFD方法对四桨船内外桨负荷分配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以大连理工大学拖曳水池的PM06模型为基础进行不确定度分析,验证了该数值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然后对本文所研究的四桨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桨船內桨负荷大于外桨,且负荷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船体形状造成的船尾流场不均匀性对桨的影响;(2)内外桨在敞水中相互间产生的干扰;(3)内外桨之间的干扰在船尾不均匀流场中的合成.据此,本文将四桨船伴流分为三部分:原生伴流、干扰伴流和次生伴流,并计算了该船各部分伴流所占比例,以更好地指导四桨船的推进器设计.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软岩隧道复合支护机理的FLAC解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结合软弱围岩隧道工程地质和支护设计特点 ,应用有限差分方法 ( FLAC)模拟研究了软岩隧道受力变形特征和围岩收敛曲线 ,并分析了复合支护结构中一次支护和二次支护结构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软岩隧道开挖和一次支护后围岩支护压力随拱顶位移增加而连续减小 ,预测的最大位移均发生在隧道拱顶。但是 ,在同样支护压力下 ,考虑软岩流变特征的收敛曲线的拱顶位移要大得多 ,必须及时设置二次支护。另外二次支护结构还将起到承受流变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商用专用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商用专用汽车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商用专用汽车市场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展望了商用专用汽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三轴应力下黏性土的微结构及其演化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河海大学自行研制的岩土材料微细结构光学测试系统,进行三轴应力下黏性土微结构特征参数的定量分析,研究三轴应力作用下黏性土微结构的演化规律及其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重塑黏性土样在围压较低时,以均匀性破坏为主,局部化变形破坏为辅;荷载作用下,颗粒或孔隙的聚合和崩解同时发生,没有那种过程占据明显的优势;压缩过程中,颗粒所占面积增加,孔隙所占面积减小;颗粒的初始扁圆度越高,压缩过程中颗粒圆度值降低幅度越大,颗粒形状变化也越明显;随着制样含水量的提高,颗粒圆度不断增大,其空间排列变得紧密;随着具有微膨胀特性的黏性土含水量的增加,土体的强度显著下降,加载后的应变率增大。  相似文献   
8.
稀燃条件下甲醇汽油混合燃料颗粒物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1台GDI增压汽油机上,进行了稀燃发动机燃用M0,M10和M20(其中M0为汽油,M10为甲醇体积分数10%、汽油体积分数90%的混合燃料,以此类推)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的试验,研究了在稀燃条件下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对GDI发动机颗粒粒径分布特性、数量浓度特性和质量浓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稀燃条件下,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颗粒数量浓度峰值逐渐增大,颗粒数量浓度随粒径分布呈现出双峰分布;颗粒中的核态颗粒和积聚态颗粒的总数量都随甲醇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其中M20的积聚态和核态颗粒数量浓度最大;颗粒粒径峰值都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逐渐增大,并且核态颗粒粒径峰值主要集中在20.54~31.62nm,积聚态颗粒粒径峰值主要集中在56.23~100nm;颗粒质量浓度随甲醇比例的增加而增大,粒径分布在316~700nm的积聚态颗粒明显增多,积聚态颗粒质量浓度随粒径分布的范围明显增加,质量浓度也相应增加,而粒径分布在56.23~316nm范围内的颗粒质量浓度却在降低。  相似文献   
9.
英国职业教育特色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的背景与进展,研究了英国当前的职业教育状况,分析了先进的教育经验.并对合作项目下的汽修课程体系改革作出了规划。  相似文献   
10.
采用PIV技术对分层流体中拖曳球体尾流及内波的流场进行了测量,捕捉到了清晰的尾流效应内波的流场图像。尾流效应内波不规则,有一定的随机性,迟于模型出现,呈"V"字形,波长较短,且不随内傅氏数明显变化,与体效应内波特征差异明显。通过对尾流激发内波过程的分析,发现尾流效应内波与尾涡结构紧密相关,试验测量的内波波长与St数决定的涡间距吻合,验证了尾涡激发内波是尾流效应产生内波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