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3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180篇
医药卫生   389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7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室间隔夹层瘤的超声诊断(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室间隔夹层瘤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85~2005年超声诊断罕见的室间隔夹层瘤4例。超声主要取左室长轴、四腔心、五腔心、大动脉短轴及非标准切面,观察主动脉窦的形态及结构:如扩张窦瘤的大小、窦壁厚度、窦瘤破口的部位、窦瘤破口与室间隔之间的关系,主动脉窦瘤与室间隔夹层瘤之间交通口的大小,测量形成室间隔夹层瘤的大小及夹层瘤左、右室面的厚度,结合彩色多普勒观察心动周期夹层瘤与主动脉窦瘤血流动态变化,频谱多普勒测量窦瘤与室间隔夹层瘤之间的血流速度。结果4例室间隔夹层瘤均为主动脉右窦破人室间隔基底段,且均行手术治疗证实超声诊断。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夹层瘤可直接做出诊断,超声诊断价值在于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并可为外科选择手术方式提供重要的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 dependent kinases 5,CDK5)在耐药性癫(癎)患者颞叶中的表达,探索其在耐药性癫(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耐药性癫(癎)患者术后脑组织,用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 3种检测方法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分别测定CDK5在耐药性癫(癎)患者颞叶中的表达,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荧光定量PCR发现CDK5 mRAN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这种基因的蛋白表达产物主要分布在神经元轴突和胶质细胞中,Western blot检测在相对分子质量35 000处有一蛋白条带,并且可见实验组(颞叶和海马中分别为1.4293±0.1839和2.0733±0.4738)高于对照组(颞叶和海马中分别为0.9680±0.4147和1.403±0.6163,P<0.05).结论 CDK5在耐药性癫(癎)患者颞叶中表达增强,提示他们可能参与了耐药性癫(癎)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泰勒宁片和科洛曲片对隆乳手术后疼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试验。共完成60例,其中A组30例予泰勒宁片,单次1片;B组30例予科洛曲片,单次1片。结果:泰勒宁片对隆乳手术后引起的中度或重度疼痛总有效率可达96.7%,科洛曲片的总有效率可达83.3%。服药后泰勒宁片组的疼痛强度差均高于科洛曲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科洛曲片组高。结论:泰勒宁片为中强度镇痛药,对于隆乳手术后引起的中重度疼痛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脊髓髓内肿瘤种类多样,其治疗方法及疗效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就脊髓髓内肿瘤综合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羊柄菜多糖复方制剂对γ射线照射小鼠的抗辐射作用.方法 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羊栖菜多糖复方制剂低[0.692g/(kg·d)]、中[2.075g/(kg·d)]、高[4.150g/(kg·d)]3个剂量组,以方格星虫提取物为阳性对照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灌胃2周后用60Co γ射线进行1次全身照射.测定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血小板和血细胞计数,以及脾指数(TI)、胸腺指数(SI)、骨髓有核细胞计数(BMWC)、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结果 3个剂量组小鼠与模型组比较,WBC均有上升趋势,但仅中剂量组在照后第14天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剂量组TI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SI和BMNC仅中、高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SOD低、中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MDA中、高剂量组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 羊栖菜多糖复方制剂能有效提高小鼠的抗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6.
使用低流量循环密闭回路内注入给药法,比较1MAC代氟醚和安氟醚各14例维持全麻时循环动力苏醒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代氟醚在维持阶段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较安氟醚为轻,很可能和代氟醚能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乳腺癌的发病规律、早期临床表现 ,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方法 :对 11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红外线诊断占 78 3% (18/ 2 3) ,X线钼靶的诊断占93 5 % (2 9/ 31) ,细胞学诊断占 80 % (16 / 2 0 )。分期早期与晚期的雌激素受体 (ER)及抗凋亡相关基因 (Bag 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腋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Bag 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随访 89例 ,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92 .1% (82 / 89)和 85 7% (5 4 / 6 3)。 结论 :本组乳腺癌患病年龄以 4 1~6 0岁年龄多见 ,红外线、X线钼靶、细胞学检查是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手段。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活性在子宫内膜癌发展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Ⅷ因子相关抗原为标志物 ,以免疫组化技术对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 ,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微血管密度 (MVD)测定。结果 ①正常组与内膜癌组比较 (P <0 .0 1) ,正常组与不典型增生组比较 (P <0 .0 5 ) ;从正常内膜、不典型增生到内膜癌组织内MVD逐渐增多 (P <0 .0 5 )。②内膜癌组织内MVD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关 (P <0 .0 5 )。结论 临床采用MVD测定对子宫内膜增生病变发展和追随检查具有重要价值 ,同时MVD测定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移对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新生血管形成情况。方法:日本大耳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基因组和综合组。治疗8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股骨头滑膜VEGF阳性细胞率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股骨头血管数目改变情况。结果:模型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减低,与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较高,与中药组及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数目:在A区,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B区,各组较模型组血管数目均有增加,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与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虽然血管数目较模型组多,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及VEGF基因转移均可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局部新生血管形成和侧支循环的建立,尤以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效果为好,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itric oxide synthase ( NOS) expression in human gastric mu-cosa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infection. Methods: Gastric mucosa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antrum of 33 patients received gastroendoscopy. H. pylori infection was confirmed by Giems staining and bacteria culture under mi-croaerophilic conditions. Expression of iNOS, eNOS and nitrotyrosine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1) The positive rate of H. pylori infection was 66. 7% (22/33) . (2) iNOS positive staining in inflammatory cells was detected in 77. 3% (17/22) of samples with H. pylori and 27. 3% (3/11) without H. pylori infection (P < 0.01). (3) eNOS expression in inflammatory cells was found in 77. 3% (17/22) of samples with H. pylori and 18.2% (2/11) without H. pylori infection ( P < 0. 01) . (4) Nitrotyrosine expression in inflammatory cells was observed in 59. 1% ( 13/22) of samples with H. pylori and 54.5%(6/11) without H. pylori infection (P>0.05). (5) Moderate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