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1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适度减少猪、鸡等养殖比例,逐步形成一个"节粮型"的畜牧业结构.从山西农业整体发展战略考虑,发展草食家畜主要依靠农区,因此饲用玉米的种植面积在今后10年内,预计将发展到玉米面积的15%~20%,即400万hm2左右.  相似文献   
2.
144份甜玉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SSR技术对来源于144份甜玉米群体的40个位点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343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4~17个等位变异,平均8.58个。40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值变化范围在0.46~0.90,平均0.76/位点。标记索引指数MI变化范围在2.30~15.19,平均6.80/位点。在33个位点共检测到稀有等位变异70个,在15个位点共检测到特有等位变异16个。在144份材料中,117份材料有稀有等位变异,其中1份材料有8个稀有等位变异;14份材料有特有等位变异,2份材料有2个特有等位变异。聚类分析可初步将144份甜玉米群体划为7个类群,其中最大的Ⅰ群包括89份,第Ⅱ群包括35份。从研究结果得出群体材料的利用价值,对新的群体的合成及杂优模式的建立进行了探讨,为育种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利用小麦条锈病新抗源,以衍生于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430”的新抗源CH7103为材料,对其抗条锈性及抗病基因的来源、遗传模式和细胞学特征及其与已知抗病基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CH7103苗期和成株期对条锈菌系条中31、32号生理小种表现免疫或近免疫,与其抗性供体小偃7430及其野生亲本的抗病侵染型相似,而其小麦亲本均感病,说明CH7103对条锈病的抗性来自彭提卡偃麦草。抗×感的F1代均表现免疫,侵染型为0~0; 级,且F2、F2∶3、BC1代的抗、感分离比均符合显性单基因控制的分离模式。通过等位性检测,初步明确CH7103含有的抗条锈病基因与已有的抗CYR32小种的基因Yr5、Yr10、Yr15、Yr41不存在等位关系,可能属于新的抗小麦条锈病基因。细胞学研究表明,CH7103及其与小麦品种“中国春”等杂种F1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2,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具有2n=21Ⅱ的配对构型,并能与小麦染色体完好配对。说明CH7103不含较大的外源染色体片段,是一个携带偃麦草抗条锈病基因的异源渐渗系。  相似文献   
4.
结合当地光热资源实际,应用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设计了小麦垄作套种玉米栽培试验,旨在为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新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垄作套种玉米栽培条件下,单产提高33.0%~35.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9kg/mm·hm^2,肥料利用效率提高4.60%~4.94%。  相似文献   
5.
小麦 中间偃麦草渗入系的HMW GS组成及等位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小麦品质育种提供有益材料和信息,利用SDS-PAGE技术对311份新育成的源于偃麦草的高代渗入系的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参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6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在Glu-A1位点有Null、2*和1亚基等3个等位变异类型,以优质亚基1和2*为主要类型,占测试材料的71.1%;Glu-B1位点有7、7+8、7+9、6+8、13+16、13+19、14+15、17+18等8个等位变异类型,以17+18为主要类型,其次为7。优质亚基13+16、14+15和17+18的出现频率共计53.4%;Glu-D1位点有2+12、5+10、2+10、2+12、5+12亚基5个等位变异类型,以2+12为主要类型,占53.7%,其次为5+10,占38.9%。同时发现共有32种亚基组合,以"2*、17+18、2+12"的出现频率最高,为13.2%;其次为"1、17+18、5+10",占10.6%。品质得分为8~10分的材料有164份,占52.73%。由此可见,在这些小麦-中间偃麦草高代渗入系中存在丰富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变异,可能对小麦品质改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山西糯玉米地方资源的表型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45份山西糯玉米地方品种的表型特征。结果显示,山西糯玉米品种在各农艺、经济性状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经济性状的变异程度较农艺性状的变异程度高;鉴定出3份极早熟品种,5份穗长在20 cm以上的品种,10份穗粗在4.5 cm以上的品种,3份大粒资源;表型性状的聚类结果不能反映玉米地方品种的地理来源。通过研究,提出了临汾地区的黄河沿岸是大穗、大粒资源挖掘的重要区域,而晋中盆地应是早熟资源值得注意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基于40个SSR位点的分析,87份自交系划分4大群。其中,第Ⅰ群包括4小类,第1小类为Reid种群;第2小类包括郑58;第Ⅱ群分为2类,类2分为2组,其中一组属于Lancaster种群;第Ⅲ群是塘四平头群;第Ⅳ群可能是新的优势类群。以Reid×Lancaster杂优模式为例子,对强优势组合的亲本位点进行了比较,筛选出了有效母本自交系Z42和Z44,有效父本自交系Z13,Z14,Z15,Z16,Z17,Z18,Z19,Z30;对所有组合与对照品种的杂合位点数进行比较后,推荐了20个强优势组合供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8.
青饲专用玉米是一种新的饲草类型,在不同生态区最适刈割时期与强度、合理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等高产栽培调控技术还没有引起种植户的足够重视.为了获取饲草玉米的高产,必须从播种、施肥和收获等方面制定一套适合本地的优质饲用玉米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将中间偃麦草的抗条锈病基因导入小麦,以八倍体小偃麦TAI7047为桥梁亲本,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结合细胞学鉴定选育抗条锈病小麦-异源渗入系;并通过人工接种在温室和田间病圃对育成的82份渗入系进行了连续2年的苗期、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筛选。筛选到38份免疫我国优势小种CYR32、CYR33和新小种v26;45份免疫CYR32、CYR33小种;51份免疫CYR32;48份免疫CYR33;52份免疫v26。且它们的抗性均来自中间偃麦草。对随机选取的3份抗病渗入系及其与中国春小麦的杂交F1进行了染色体计数和配对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2,且3个测试材料及其与中国春杂种F1的平均配对构型分别为2n=0.26I+20.79II+0.05III和2n=0.37I+20.68II+0.09III。说明小偃麦抗病渗入系具有与普通小麦相似的染色体结构和规则的配对构型,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了新抗源。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各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有效地促进了山西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笔者从科研院所自身角度分析了该院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现状,探讨了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推进山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