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9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患者影像资料,总结其影像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4例患者均为体检发现,无乙肝病史。3例患者病变密度/信号均匀,1例病变密度/信号混杂,内见脂肪密度/信号。4例患者病变动脉期明显强化,2例包膜样延迟强化,3例强化特点呈快进快出。肝脏PEComa动脉期均为明显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穿刺肝内支架辅助经颈静脉途径开通TIPS术后分流道闭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单纯颈静脉途径行分流道再通术失败的12例TIPS术后分流道闭塞患者行肝内分流道支架穿刺,辅助经颈静脉通路进行再通,观察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对12例(12/12,100%)均成功经皮经肝穿刺肝内分流道支架。于10例(10/12,83.33%)实现分流道再通,术前门静脉压力为(29.20±2.04)cmH2O,术后为(21.70±1.70)cmH2O;对2例(2/12,16.67%)术前无症状患者未能通过分流道,予口服β受体阻滞剂降低门静脉压力治疗。术中对7例(7/12,58.33%)经肝脏穿刺道置入血管鞘,另5例(5/12,41.67%)仅以导丝穿过闭塞的分流道而未置入血管鞘。术中未发生穿刺道出血等穿刺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10例成功再通患者TIPS分流道通畅率为90%(9/10)。随访5~60个月期间无肝性脑病、肝性脊髓病或门静脉高压症状复发,无死亡。结论 对于经颈静脉通路再通失败的TIPS术后分流道闭塞患者,经肝穿刺分流道内支架可安全、有效地辅助经颈静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联合应用单指数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DWI, IVIM-DWI)及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所获各参数对乳腺动态增强MRIⅡ型平台型时间-信号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 TIC)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乳腺TIC-Ⅱ型病变患者病例103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25例(25个病灶)和恶性组78例(78个病灶),测量其病变的DWI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IVIM参数[真实扩散系数(true diffusion coefficient, 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perfusion-rela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 D*)和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 f)]及D...  相似文献   
4.
髂动脉分支装置(iliac branch device, IBD)是专为髂动脉分叉设计的分支支架,为主-髂动脉瘤、孤立性髂动脉瘤腔内治疗时重建髂内动脉血流的理想解决方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利用自制的一枚IBD,成功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EVAR)后髂动脉瘤1例,其设计及植入较既往报道[1-3]均有独到之处,现将病例分享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腔内治疗逆行撕裂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RAAD)的效果。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获得有关腔内治疗RAAD的文献。依据纳入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综合评价腔内治疗RAAD围手术期并发症、死亡率及预后。结果 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224例RAAD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腔内治疗RAAD围手术期内漏发生率10.22%[95% CI(0.02,0.18)],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0.75%[95% CI(0.00,0.03)],围手术期死亡率1.22%[95% CI(0.00,0.03)]。随访期间6例死亡[0.60%,95% CI(0.00,0.03)],其中5例死因为非主动脉相关性;8例再次接受手术干预[0.89%,95% CI(0.00,0.03)]。结论 腔内治疗RAA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1例53岁女性腰椎无沙粒体型色素性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持续性钝痛。CT显示腰3、4椎体水平椎管及左侧椎间孔区不均质实性病灶,呈哑铃状,左侧椎间孔扩大;MRI显示病灶T1WI呈混杂稍高信号,T2WI呈混杂略低信号,DWI呈团块状扩散受限,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信号。经病理诊断为腰椎非沙粒体型色素性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评估Ⅰ~Ⅲ期乳腺癌分子亚型和预后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3月在我院行IVIM和DCE-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4例乳腺癌患者的资料,测量IVIM参数真实扩散系数(D)、假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测量DCE-MRI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量比(Ve)。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预测分子亚型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Ktrans和Ve均为Luminal型和三阴性型乳腺癌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3、<0.001、0.002;P=0.027、0.002、<0.001)。D+Ktrans+Ve联合模型诊断Luminal型和三阴性型乳腺癌的AUC分别为0.883、0.850。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鉴别胃平滑肌瘤(GLM)与胃神经鞘瘤(G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GLM患者(GLM组)和41例GS患者(GS组)的临床及影像资料,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CT特征,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鉴别GLM与GS的独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GLM组女性比例和年龄明显低于GS组[59.52%(25/42)比85.37%(35/41)、(51.83 ± 10.52)岁比(58.80 ± 10.63)岁],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LM组发生胃上部率、形态不规则率、腔内型率、长短径比值和轻中度强化率明显高于GS组[71.43%(30/42)比14.63%(6/41)、52.38%(22/42)比21.95%(9/41)、92.86%(39/42)比19.51%(8/41)、1.90 ± 0.55比1.34 ± 0.28和92.86%(39/42)比51.22%(21/41)], 囊变率、溃疡率、肿瘤相关淋巴结发生率及静脉期和延迟期CT值明显低于GS组[2.38%(1/42)比26.83%(11/41)、...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约占胸主动脉动脉瘤的15%[1],由于近端锚定区解剖复杂,腔内治疗多需重建弓部分支动脉,较其他类型的胸主动脉瘤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既往的研究证实,高血压、吸烟、动脉粥样硬化是其常见病因[1]。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段主动脉弓按Ishimaru分区为Z2区[2],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来自于左侧第四鳃弓,此区的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的病因、病情进展及治疗均有其特殊性,本研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了3例此类弓部动脉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首诊胸部CT征象及动态变化特征。 方法收集2020年1月24日至3月8日济宁地区确诊的41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资料,基于病灶的CT形态特征、分布特点及动态变化,并结合患者肺部感染总体严重程度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1例患者共检出病灶181个,其中纯磨玻璃影124个(68.51%),磨玻璃并实变影51个(28.18%),纯实变影6个(3.31%)。病灶呈类圆形103个(56.91%)、带状57个(31.49%)、楔形21个(11.60%)。47个(25.97%)病灶呈铺路石征,46个(25.41%)见充气支气管征,68个(37.57%)见血管增粗。41例患者中,累及单侧肺12例(29.27%)、双侧肺29例(70.73%),累及1,2,3,4,5个肺叶的患者分别为10例(24.39%)、7例(17.07%)、8例(19.51%)、7例(17.07%)、9例(21.95%)。181个病灶分布于左肺上叶、左肺下叶、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右肺下叶分别为31个(17.13%)、43个(23.76%)、26个(14.36%)、25个(13.81%)、56个(30.94%)。CT动态观察,在病程第11~15 d与第2~5 d和第6~10 d比较,病灶总数量减少(分别为143,178,165个),纯磨玻璃密度影数量[56个(39.61%),101个(56.74%),68个(41.21%)]呈下降趋势,磨玻璃密度影合并实变影数量[81个(56.64%),68个(38.20%),89个(53.94%)]逐渐增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13.26;均P<0.01)。患者首次及随后3次复查CT的肺部感染总体严重程度评分分别为[4.00(2.50,7.00)分,4.00(2.00,7.50)分,3.00(2.00,7.00)分,2.00(1.00,4.00)分],其中在病程第6~10 d与第11~15 d内复查的评分差值[2.00(1.00,2.50)分]大于首次CT与病程第2~5 d复查的评分差值[1.00(0.00,1.00)分],并大于第2~5 d与第6~10 d复查的评分差值[1.00(0.00,1.0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21.16,P<0.01)。 结论COVID-19患者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临床的早期诊断和动态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