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目的:探讨社区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控制及血压管理效果评估。方法:将400例高血压患者随 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试验前后完善24 h动态血压、24 h动态心电图及头颅CT检查,随后每3个月行1次24 h动态血压检 查。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 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达标情况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中后期患者 24 h平均收缩压、起床后2 h内平均收缩压及晨峰血压均较同期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χ2=5.171,P<0.05)。结论:诊室血压达标伴晨峰血压的患者更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采用适宜的血压管理模式可有效 降低晨峰血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农村地区癫痫患者共患焦虑、抑郁的患病率,探讨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农村地区388例癫痫患者进行评估.对可能造成癫痫患者共患焦虑、抑郁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388例农村癫痫患者中有198例(51.0...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甘肃省 ≥ 18岁成年居民吸烟现状,为进一步加强控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3年8月 — 2014年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甘肃省13个市(州)的8个国家级监测点和6个省级监测点抽取7750名 ≥ 18岁成年居民进行吸烟情况问卷调查。  结果  甘肃省7750名 ≥ 18岁成年居民中,吸烟者2311人,吸烟率为29.8 %;现在吸烟者1 931人,现在吸烟率为24.9 %;每日吸烟者1706人,每日吸烟率为22.0 %;不同特征 ≥ 18岁成年居民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成年居民吸烟率不同,不同性别、地区和居住地成年居民现在吸烟率不同,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居住地成年居民每日吸烟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现在吸烟者日均吸烟量为(15.90 ± 10.13)支,不同特征现在吸烟者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居住地现在吸烟者日均吸烟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甘肃省2311名 ≥ 18岁成年吸烟者中,戒烟者380人,戒烟率为16.4 %;成功戒烟者292人,成功戒烟率为12.6 %;不同特征 ≥ 18岁成年吸烟者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居住地成年吸烟者戒烟率不同,不同年龄、地区和居住地成年吸烟者成功戒烟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甘肃省 ≥ 18岁成年居民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和每日吸烟率均较高,日均吸烟量较大,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均较低,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学精准的控烟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4.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作业点噪声测量、定量分级相结合的方法,对火电厂生产各系统巡检人员噪声暴露危害进行定量分级分析。结果显示,机组运行和除灰脱硫系统高噪声设备多,巡检人员噪声暴露危害程度达到Ⅱ级中度。企业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工程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对噪声进行持续的治理。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HbA1c用于一般人群糖代谢异常诊断的切点值。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甘肃省≥18岁常住居民为7080名。按1999年WHO糖代谢异常诊断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NC,n=5424)、糖尿病前期组(Pre-DM,n=980)、DM组(n=676),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Pearson相关分析FPG、2 hPG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A1c对糖代谢异常的诊断价值,以约登指数最大判定切点值。结果 与NC组比较,Pre-DM、DM组BMI、WC、SBP、DBP、FPG、2 hPG、TC、TG、LDL-C、HbA1c升高(P<0.01),HDL-C降低(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PG、2 hPG与年龄、BMI、WC、SBP、DBP、HbA1c、TC、TG、LDL-C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是Pre-DM和DM...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甘肃省≥18岁成年居民吸烟现状,为进一步加强控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3年8月一2014年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甘肃省13个市(州)的8个国家级监测点和6个省级监测点抽取7750名≥18岁成年居民进行吸烟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甘肃省7750名≥18岁成年居民中,吸烟者2311人,吸烟率为2...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和分析甘肃省成年人业余锻炼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为甘肃省成人开展身体活动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具有甘肃代表性的样本,对甘肃省14个市州56个乡镇中≥18岁常住居民随机抽样开展调查。结果甘肃省成年人经常锻炼率为14.3%(标化率13.95%),男性16.0%(标化率16.28%)高于女性13.0%(标化率12.27%)(χ2=13.789,P<0.05),城市经常锻炼率(16.2%)高于农村(12.3%)(χ2=23.113,P<0.05), 轻体力职业(22.4%)高于重体力职业(10.7%)(χ2=183.314,P<0.05),糖尿病患者(20.4%)高于非糖尿病患者(13.6%)(χ2=25.330,P<0.05),男性不吸烟人群(18.8%)高于吸烟人群(13.9%)(χ2=14.274,P<0.05);城市、城市女性均随年龄增长而线性增加(χ2=11.992、5.707,均P<0.05),随教育水平升高城乡均呈线性上升趋势(χ2=107.668、263.053, 均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糖尿病、体质指数是影响甘肃省成人经常锻炼的主要因素,其中以农村为负向因素;男性经常锻炼的正向因素依次为年龄、糖尿病、职业、文化程度,负向因素为男性吸烟和农村;女性依次为职业、文化程度和年龄,均为正向因素。结论甘肃省成年人经常锻炼率总体较低,农村、重体力劳动者、教育水平低者更低;男性吸烟人群较低。影响经常锻炼的因素有城乡、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糖尿病、体质指数、男性吸烟。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及相关薄弱群体加大宣传和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甘肃省农村女性居民的室内空气污染(IAP)暴露情况,探讨其对呼吸道症状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8-11月随机抽取甘肃省3个监测点666名≥40岁非吸烟女性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使用IAP暴露指数评估IAP暴露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对呼吸道症状的影响。结果 咳嗽、慢性咳嗽、咳痰、慢性咳痰、喘息及气短症状的自我报告率分别为11.0%、6.6%、11.3%、7.1%、13.1%和14.6%。IAP暴露指数较高者发生咳嗽、咳痰及喘息症状的风险高于暴露指数较低者(OR=2.169~3.382,P<0.05)。使用固体燃料做饭与取暖是发生咳嗽、咳痰、喘息及气短症状(OR=2.000~2.465,P<0.05)的危险因素;使用固体燃料做饭与取暖≥20年发生咳痰、慢性咳痰及气短症状的风险高于使用固体燃料做饭与取暖<20年的(OR=2.211~3.303,P<0.05);而做饭时使用抽油烟机是发生气短症状的保护因素(OR=0.470,P<0.05)。结论 暴露较多IAP源的女性发生各种呼吸道症状的风险较高,使用固体燃料做饭和取...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5—2019年甘肃省监测点居民自杀死亡特征,为制定自杀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死亡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与死亡登记管理系统,选取甘肃省具有省级代表性的20个监测点2015—2019年自杀的死亡个案。应用Excel 2007和SPSS 22.0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计算自杀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运用Joinpoint 4.8.0.1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5—2019年甘肃省监测点居民自杀死亡率为5.98/10万,标化死亡率为5.89/10万,标化死亡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APC=-4.7%,P<0.01)。男性自杀死亡率(7.16/10万)高于女性(4.74/10万),农村自杀死亡率(7.38/10万)高于城市(5.04/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5岁组自杀死亡率最高,为16.61/10万。杀虫剂故意自害是最主要的自杀方式,占35.97%。自杀死亡季节分布以春季占比(26.19%)最高,冬季(23.70%)最低。结论 2015—2019年甘肃省监测点居民自杀标化死亡...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化学危害现状,采用实地查看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选取的甘肃省内疾控中心实验室中108名技术人员进行了调查。实验室人员职业接触化学危害以呼吸道刺激发生频率最高(83.5%),其次为化学性皮肤灼伤(47.6%)。实验室技术人员认为化学危害防护缺乏足够的经费(74.8%),其次是实验室管理制度未落实(47.7%)。提示加快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化学危害职业防护规范十分紧迫。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