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8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使用悬浮式微电极测定正常小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参数,国内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使用小猪七只,3%戊巴比妥钠1 ml/kg 腹腔麻醉,正中开胸切开心包,良好暴露心脏,用自制悬浮微电极(内充3 MkCl、尖端直径小于0.5μ,电阻值在15—30兆欧之间)插入左  相似文献   
2.
健康两性家兔21只和豚鼠 5只,乌拉坦麻醉。室温在18-27℃。银质电极经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穿刺轻触心包壁层记录左室表面心电图(LSECG),并同开胸心包全整和去心包后的记录结果进行比较,部分动物LSECG与Ⅱ导联ECG同步记录和在开胸后进行心外膜复温和心内膜降温的处理。结果如下:1.闭胸状态记录的LSECG,均见直立P波;QRS呈qRs、qR和Rs型;  相似文献   
3.
作者记录了家兔在位心室肌单个细胞动作电位。跨膜电位的测量是使用悬浮式玻璃微电极进行,内充3M KCI,电阻值在15~30兆欧之间。测得结果是:静息电位-79±4毫伏,动作电位高度102±5毫伏,动作电位时程(APD)137±15毫秒,APD_(90)126±17毫秒,  相似文献   
4.
用保持家兔处于闭胸状态记录心外膜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的技术,研究垂体后叶素(Pt)对MAP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Pt可致动物心率减慢、MAP振幅和V_(max)降低、MA时限延长和MAP间期不等以及室性早搏等。用阿托品(1mg/kg iv)或心得安、立其丁(各1mg/kg iv)或同时给予三种受体阻断剂后,再用Pt(2u/kg iv),出现与上述基本一致的电生理改变。结果提示:心肌MAP改变的机理是由于Pt直接作用于全身血管平滑肌使之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室的后负荷增大,心输出量减少和冠状动脉收缩血流阻力增加所致的全心性缺血。  相似文献   
5.
Woodbury等于1951年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了蛙心单个肌细胞的跨膜电位~1。1956年Woodbury和Brady使用悬浮微电极记录了在位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2。1979年曾敬添和李少如用悬浮微电极记录了在位心肌细胞跨膜电位~(3 4)。近年来,悬浮微电极技术在国内逐步得到开展。我们应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法,以悬浮式微电极对家兔在位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进行了观察、记录和测定了动作电位的五项指标,并同步记录了心电图、心肌拉力,现报道  相似文献   
6.
使用悬浮微电极测定正常小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参数,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所作的结果,报道于下。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使用小猪七只,雄性三只,雌性四只,体重在8~13kg 之间,3%戊巴比妥钠1ml/kg 腹腔麻醉,背位固定,正中开胸,  相似文献   
7.
局麻条件下在体记录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保持家免在局麻状态下,用特制的接触电极经胸壁穿刺在心包上记录心外膜心肌单相动作电位的技术,所记录的电位图形不失真而且稳定。动作电位振幅、平均去极化速率、复极10%、20%、50%和90%的时限(n=471)分别为26.77mv、1.6v/s、45.70ms、66.93ms、98.78ms和124.21ms,本技术已用于药物和电解质等因素对心肌电活动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9.
在整体动物心脏上测定有效不应期,因心脏处于自发窦性节律下活动,不宜采用双脉冲直接刺激心肌进行测定,这种方法不能反应在自然搏动下有效不应期的变化。为此,我们设计了以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期同步触发脉冲去测定有效不应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特制的电极触及在体心脏和用光—电转换法记录了孵化4—6天鸡胚心脏的心表电图和机械收缩活动。在室温(20±8℃)下,在体心脏活动频率为50±19次/分,心表电图多呈R或rS—T型,振幅10—60μv,未见p波。体外恒温(36±0.5℃)下,心率为71±17次/分,收缩幅度为7—30mv。这种方法为探讨发育中的鸡胚心脏电——机械活动开辟了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