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74篇
  免费   3476篇
  国内免费   5968篇
地球科学   24418篇
  2024年   195篇
  2023年   475篇
  2022年   1040篇
  2021年   1176篇
  2020年   1047篇
  2019年   1186篇
  2018年   1011篇
  2017年   939篇
  2016年   939篇
  2015年   1134篇
  2014年   1030篇
  2013年   1235篇
  2012年   1354篇
  2011年   1318篇
  2010年   1271篇
  2009年   1249篇
  2008年   1225篇
  2007年   1155篇
  2006年   1183篇
  2005年   913篇
  2004年   640篇
  2003年   506篇
  2002年   564篇
  2001年   545篇
  2000年   406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sand–loess transition zone in north China is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and is an ideal place to investigate past environmental changes. However, past climate change at millennial–centennial timescales in this region has not been well reconstructed because of limited numerical dating. Alternations of sandy loam soils with aeolian sand layers in the Mu Us and Otindag sand fields, which lie along the sand–loess transition zone, indicate multiple intervals of dun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This change is probably a response to variations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climate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 The single aliquot regeneration (SAR)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dating protocol, which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aeolian deposits worldwide, is applied to these two sand fields in this study. The OSL ages provide reliable constraints for reconstruction of past climate changes at suborbital timescale. Sections in both sand fields contain aeolian sand beds recording millennial‐scale episodes of dry climate and widespread dune activation, including episodes at about the same time as Heinrich Event 5 and the Younger Dryas in the North Atlantic region.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of aeolian sediments in semi‐arid north China to record millennial‐scale climatic events, and also suggest that dry–wet climate variation at the desert margin in China may be linked to climatic change elsewhere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hrough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This article was published online on 27 November 2008. An error was subsequently identified. This notice is included in the online and print versions to indicate that both have been corrected (16 December 2008).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地质探矿技术力量,改变地质装备落后现状,经国务院批准,1978年8月8日成立了探矿工艺研究所。30年来,经过新老两代工艺所人的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国家的地质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目前已成为一个“以勘查技术为基础,以承担地质调查任务和科研项目、提供勘查与监测技术方法和技术服务为手段,以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地质工作为目标,以探矿工艺技术和地质灾害监测防治技术研发为主业”的地质调查科研机构。回顾了工艺所艰苦创业、改革进取的发展历程,对科技体制改革、专业结构调整、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展示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和强劲的科技实力;指出了工艺所在“十一五”期间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的重点领域和优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EMD与神经网络的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验模式分解 (EMD)是分析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有力工具 ,它将信号分解为突出了原信号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局部特征信息的内在模函数 (IMF)分量。本文通过将各 IMF分量输入到 BP网络中进行训练学习和故障诊断 ,比直接输入原信号可以提高 BP网络对故障诊断的准确率 ,而且减少了训练时间。  相似文献   
4.
现代黄河三角洲粉土触变性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现代黄河三角洲砂质粉土和粉质粘土触变性的对比试验研究,阐述了黄河口粉土的触变性。试验结果对解释粉土的失稳机制、解决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和防止地质灾害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中段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中段和平—水塘剖面、墨江—元江剖面和其它地段的岩石应变及磁组构进行了分析,表明应变强度的校正磁各向异性度PJ从断裂带向西至三叠系明显降低,变形强度向西迅速减弱。磁化率椭球体主轴展布反映出剪切带内、外变形方式的改变。剪切带内,以水平走滑运动为主;向西则以水平缩短为主。在应变分析中,对断裂带内的S—C组构两组面理夹角、杏仁体和石榴石应变标志体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剪切带内的磁组构和岩石组构间关系较差。此外,还对这两条剖面中的三叠系进行了应变和磁组构分析,找出了它们与磁化率椭球体对应轴率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7.
将GPS技术应用于导弹靶试脱靶量测量,并对计算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探讨。试验证明:利用GPS测定脱靶量,测量精度高,简单易行,可以在靶场逐步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8.
数字线划地图(DLG)产品因其生产成本高昂、精度高,与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大局息息相关,其版权保护问题意义重大。以数字水印为代表的版权标记技术是DLG产品目前主要的版权保护技术。基于进一步研究与应用需要,从版权标记理论基础、标记生成、标记嵌入、标记检测以及实时操作监控等五个方面,综述当前应用版权标记技术对DLG数据产品进行版权保护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