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数理化   14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一套等温稀释型量热计, 该量热计可用于吸热型体系过量焓的测定,量热计灵敏度为2μV.J^-^1, 恒温精度为±8*10^-^3K。经环己烷-苯体系和环己烷-正己烷体系在298.15K时标定, 精确度在15%以内, 测定了缔合体系在乙醇 -苯体系303.15K时溶液的过量焓。  相似文献   
2.
喹诺酮类N1位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氟隆诺酮类化合物是抗菌药中的重要一类,由于它的许多突出特点,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山.这类化合物骨架见图1.我们对该类化合物进行过一些研究[’‘l自发现诺氟沙星*以后,几位取代基在寻找高效、广谱峻诺酮类化合物方面起重要作用,但在发现环丙基(1983年)、特丁基(1989年)以后,一直未发现新的有意义的取代基·在NI位定性与定星构效关系的研究中有二种观点:(1)古贺弘等k’]提出的由立体效应决定的观点;(z)Domagala[71、Chu问等主张的立体与电子效应共同起作用的观点·3D-QSAR研究中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  相似文献   
3.
刘敏  朱兰英  曲秀葵  孙德志  林瑞森 《化学学报》2007,65(16):1555-1560
在298.15 K下利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研究了丹皮酚(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 Pae)及其两种同分异构体(2'-羟 基-5'-甲氧基苯乙酮, Hma; 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 Ac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缓冲溶液(pH≈7.0)中的相互作用. 从药物分子在蛋白质分子上有多种类型相互独立的结合位点的假定出发, 应用Langmuir吸附模型对这三种同分异构体与 BSA 相互作用的量热数据进行了处理. 结果表明, 有两类结合位点存在, 同时计算出了两类结合模式的结合常数、焓变、熵变及吉布斯自由能变等热力学数据. 这两类结合主要以焓驱动为主, 并且在同一类结合位点上, Pae, Hma以及 Ace与BSA结合过程的焓变绝对值依次减小, 这主要是由于客体分子苯环上取代基的相对位置不同而引起热力学数据的差异. 圆二色谱研究表明这三种同分异构体的加入均使BSA的二级结构发生变化, 说明这种生物大分子-药物分子相互作用既包含结合反应也包含小分子诱导BSA分子部分结构改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链酚胺型配体锌(Ⅱ)配合物模拟碳酸酐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合成了酚胺型链状配体,N,N'-二(2-羟基苄基)丙二胺(H~2L)及其Zn(Ⅱ)配合物(ZnL),通过元素分析、IR和^1HNR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采用pH电位滴定法,在25℃±0.1℃,I=0.1mol·dm^-^3(KNO~3)条件下,测定了配体的质子化常数以及配体与金属离子Zn(Ⅱ)配位反应平衡常数。讨论了配体与金属离子Zn(Ⅱ)的配位情况,得到了配位酚羟基的解离常数。运用分光光度法,在25℃±0.1℃,I=0.1mol·dm^-^3(KNO~3)条件下,在pH=5.5~9.0(50mmol·dm^-^3缓冲溶液)范围内,研究了配合物作为碳酸酐酶模拟物催化对-硝基苯酚乙酸酯(NA)水解动力学,得到了NA酯水解的配合物催化速率常数k~N~P。实验结果表明,ZnHL^+的配位酚羟基的解离常数pK~a为6.83;催化速率常数k~N~P与pH之间不存在Sigmoidal型曲线关系,而是在pH值中性附近有最大值,ZnHL^+对NA酯水解有很好的催化效果,并且采取双重催化机理,是碳酸酐酶很好的模拟物。  相似文献   
5.
吸热型碳氢燃料的结焦研究Ⅰ含硫抑制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连续进样微反测焦系统上考察了二硫化碳、噻酚等含硫化合物添加前后碳氢燃料S-1裂解结焦速率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种含硫抑制剂均可明显降低燃料裂解时的结焦速率,二硫化碳的抑制效果较好,可以使初始结焦速率降低90%。同时,气相色谱的分析结果显示,含硫抑制剂对燃料裂解产物的分布情况有一定影响,促进了烯烃选择性的提高,有利于改善燃料的吸热能力。利用扫描电镜以及元素分析手段对焦形态结构和元素组成的研究结果显示,含硫抑制剂还有利于改善焦的形态结构以及氢碳元素组成,对清焦工作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丝氨酸在醇-水溶液中的溶解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南  林瑞森  刘春丽 《化学学报》2005,63(24):2238-2240
用RD-496III双热流精密微热量计测量了L-丝氨酸在纯水以及异丙醇、1,2-丙二醇和丙三醇水溶液中的溶解焓, 并计算了从水到醇-水溶液中的迁移焓. 实验发现, L-丝氨酸在水及醇-水溶液中的溶解焓都是正值, 它从水到醇-水溶液中的迁移焓也都是正值, 并且基本上随着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说明在溶解过程中, 溶质与混合溶剂分子的部分去水化吸热过程占主要地位. 另外, 实验还发现L-丝氨酸从水到异丙醇水溶液中的迁移焓大于在1,2-丙二醇水溶液中的, 更大于在丙三醇水溶液中的, 这是由于羟基的减少导致了疏水-亲水作用的增加和亲水-亲水作用的减弱.  相似文献   
7.
马林  刘春丽  许莉  林瑞森 《化学学报》2006,64(8):824-828
用微量量热法测定甘氨酸、L-丙氨酸、L-丝氨酸在二甲基亚砜(DMSO)水溶液中的溶解焓, 计算得到三种氨基酸从水到DMSO水溶液的迁移焓, 根据共球交盖模型对氨基酸与DMSO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进行讨论, 并与前期的氨基酸在尿素水溶液体系中的迁移焓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氨基酸与共溶剂分子之间产生的静电相互作用以及亲水-亲水相互作用对氨基酸迁移焓有负贡献, 而亲水-疏水、疏水-疏水相互作用对氨基酸迁移焓有正贡献. 与尿素水溶液中氨基酸迁移焓的绝对值随尿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并规律性地出现多个变化点的情况不同, 氨基酸从水到DMSO水溶液的迁移焓随DMSO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这种差异反映了尿素与DMSO及其水溶液结构的不同, 为认识尿素在水溶液中的缔合作用提供了对比依据.  相似文献   
8.
马林  刘东群  刘春丽  许莉  林瑞森  童张法 《化学学报》2008,66(13):1546-1552
应用荧光猝灭法和动态光散射技术测定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荧光素在正丙醇-水和异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相互作用距离和BSA的流体动力学半径, 研究正丙醇和异丙醇对水溶液中蛋白质构象的影响. 结果显示, 正丙醇-水和异丙醇-水混合溶剂中BSA与荧光素的相互作用距离和BSA的流体动力学半径随着正丙醇和异丙醇浓度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 表明低浓度的正丙醇和异丙醇有利于蛋白质形成紧密的构象, 而较高浓度的正丙醇和异丙醇则破坏蛋白质的紧密构象. 试验中观察到BSA与荧光素在正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结合距离大于同浓度的异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结合距离, 而BSA在前者的流体动力学半径小于后者, 说明无支链的正丙醇分子易于与蛋白质的疏水基团产生较强的疏水相互作用, 而带支链的异丙醇分子的疏水性较弱, 有利于与蛋白质分子的亲水基团相互作用而积聚在蛋白质表面.  相似文献   
9.
酰胺是肽的基本结构单元, 而且在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中与酰胺联系的氢键对蛋白质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蛋白质模型化合物热力学性质研究的一部分, 报道了甲酰胺在乙二醇水溶液中的稀释焓.   相似文献   
10.
The enthalpy changes, entropy changes and equilibrium constants of coordination reactions of 18-crown-6 with the alkali ions Na+ and K+ at 298.15K were measured by using RD-496 microcalorimeter with methanol, ethanol, n-propanol and n-butanol as solvent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nthalpy changes △rHm, entropy changes △rSm,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complexe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polarity of the solvents, and the order of the stability is ethanol>methanol>n-propanol>n-butanol>H2O for the same complex in the solvents investigated. The stability order was reasonably explained by relating the stability constants of the complexes with the dielectric constants of these solvents, and by using the model of solvated-desolvated ions and ion pair in the coordination rea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